[上海中学 数学顾滨]让数学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上海中学 数学顾滨]让数学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我校参与新教材实验也已近三年。客观地说,新教材的全面实在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数学课堂的面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确实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然而,近期我校以“你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却不得不令人生忧。学生的总体认识是:“数学只上课,不做题就好了!”半数以上的班级,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仅仅排在英语学科之前。面对这一无赖的结局,我们不得不回头审视我们的课改。

就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课改中的数学教学来看,教师大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改进课堂教学,试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是尽量以实例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新教材中已有许多示例正是如此构思的,也有许多教师联系本地、本校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了不少生动有趣、切合学习内容的课例,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仅仅为着“有趣”,不考虑“实例”与学习内容、学生的经验和认识能力的相关性,而盲目地为每节课都添加一个牵强附会的“片头”的现象也随之大量产生了。例如,一教师为“同类项”这一课准备了精美的课件,其内容是辽阔的草原上牧民赶着牛羊的场面,画面、音乐非常美丽、动人。由此,教师引出的回题是:“牧人将怎样关好赶回的牛羊?”很显然,其目的是要引出一个“物以类聚”的道理,从而导出“同类项”的概念。诚然,这一设计也的确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有了情趣。但是,用近5分中的时间来引出一个小孩都能明白的道理是否值得却要思考。

二是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快乐。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学习肯定是好的方式。但是,讨论交流的滥用,甚至没有小组交流就不是课改的极端认识也随之产生了。例如,有的老师将什么是负数、什么是直线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各自所给的“定义”,学生实在是无从说起;又如函数的概念本来就是一个抽象而不易理解的难点,有教师在给出几个实例后,让学生用大量时间分组讨论,去“发现”这一概念,各组交流时要么不得要领,要么生搬书中叙述。

三是减少纯数学的运算论证,让学生在轻松中增强兴趣。对此,新教材已作了较大调整,既减少了习题数量,又对这类问题的难度作出了明确要求。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有些教师对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足够的、反复的独立练习才能形成认识不足,出现了课堂上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完成基本运算,作业中的推理证明在相互“借鉴”中完成的现象,使得基本技能的训练极不到位,造成了学生解题能力普遍下降。

四是改进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表扬声中激发兴趣。坚持正面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但是,教学中评价简单化的现象却不容忽视。一方面,“你真棒!”“你真行!”之类的语言充斥课堂,它不仅不大适合初中生年龄特征,而且也是一种指代不明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全班人人都明白的十分简单的问题,老师还用这类肉麻的语言大加赞偿,学生反而会误以为是老师在挖苦他;另一方面错误信息不能及时矫正。答案的确定性是数学的一大特点,而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对于学生明显的错误也用“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来评价,显然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一种误导。

我们认为上述种种激趣之法,都是在学生的外部兴趣上兜圈子,要让学生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发挥数学的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内部动因。

一是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把他们当着学生去交往,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教师还应把他们当成孩子去交往,允许他们犯错误,宽容他们反复地犯错误,相信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教师更应把他们当着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旦浓浓的师生情建立起来,学生真正钦佩、喜爱数学老师了,由于“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的事实。

二是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象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依理运算中、“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三是强化基本功,让学生在学会数学中获得快乐。数学教学不应只关心学生学会数学,而更应关注学生会学数学。然而,实践告诉我们,不“学会数学”就无从谈起学习兴趣,更不可能“会学数学”。就目前农村初中的现状看,七年级读完了还不会分数计算、有理数运算没有入门的学生不在少数。试想这些别人讲的听不懂、分组讨论讲不出、自已动手做不对的同学,怎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又有何快乐而言呢?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的解法、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等基本功,不仅是进入数学殿堂的敲门砖,也是养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与自然问题的基石,更是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前提。而这些基本功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一定量的反复训练,这一点数学教师乃至专家们也是有切身体会的。因此,从小学的分数计算开始就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也是新课程实施中必须强调的一个重点。

四是磨练意志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追寻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数学绝不是“娱乐性”学科,单凭兴趣而学是学不好数学的。皮亚杰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并让其充分认识数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明白,没有成年累月地含辛茹苦和百折不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多地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历经磨难而获得成功的不寻常的快乐。

五是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然而,客观地说在普及教育的初中阶段,要想用一刀切的要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因材施教原则,分类要求、区别对待,采用“登门槛效应”,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每前进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其次,教师要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皮亚杰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予恰当的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应当不多不少,恰使学生有一份合理的工作;教师应当考虑周到地、不显眼地帮助学生。”当学生真正感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就是我自已的时候,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俞的;同时,目前尚不能回避的中考高考,数学每年都是最让学生伤心的一科,偏难的命题也是挫伤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自信心,中、高考数学命题必须降低难度。

我们认为只有正视中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shuxue/23747/

  • 相关内容
  • 04-16 学霸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合集三篇)

    学霸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怎么做 高中化学学习,老师不可能像小学初中那样监督,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和老师交流、主动问问题才能提高成绩。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霸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04-16 学霸写的优秀日记600字(锦集5篇)

    学霸写的优秀日记600字(7篇) 日记的内容要真实,正文的篇幅可长可短,长的可以写成千字,短的可以只写一两句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霸写的优秀日记600字(锦集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04-16 高考最科学的复习策略与方法范文(通用3篇)

    高考最科学的复习策略与方法总结 考生要想在高考的时候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就必须得全面备考,综合发展,学会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最科学的复习策略与方法范文(通用3篇),欢迎品鉴!

  • 04-16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和有哪些

    关于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和范文有哪些 高考中,作文的占比分可以说相当大,因此,拿下作文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更要靠日积月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和有哪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04-16 孔乙己作文高考作文素材(合集6篇)

    关于孔乙己作文高考作文素材范文 鲁镇的咸亨酒店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那么一起看看孔乙己作文高考作文怎么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乙己作文高考作文素材(合集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