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国共两党谁贡献大正确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抗战国共两党谁贡献大】正确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传统历史教科书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突出体现了阶级斗争的主线,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评价不够客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史学研究的进步,这一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新教科书对“正确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的表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传统历史教科书注重突出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而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没有恰当的评价,也比较低调。要正确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必须分阶段、根据史实进行分析。
  
  一、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一)抗战前期
  
  在抗战前期,国民党抗战比较积极。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在凇沪会战中,国民政府先后投入40万兵力,与日军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在徐州会战中,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总之,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在打击敌人侵略气焰、延缓日军侵略进程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国民政府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使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丧失了大片领土。
  
  (二)抗战后期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建立了伪国民政府。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这一方针的确定,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中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蒋介石集团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需要指出的是,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但不敢放弃抗日,积极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体现了其政治态度的两面性。日本对国民党的政策,由军事进攻为主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但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所以蒋介石集团虽然消极抗日,但又不敢放弃抗日,在正面战场继续抗战。蒋介石集团的本质是反共反人民,这一点并不以抗战的爆发而改变,同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扩大和发展。这使蒋介石集团积极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
  
  国民政府实行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造成了严重的恶果:正面战场大溃败,损失了大量兵力,丧失了大量国土。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始终高举抗战的大旗,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全面抗战爆发前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国共产党还促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全面抗战爆发后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1937年8月,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随即开赴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抗战初期,国民党内的亲日派散布“亡国论”,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这都不利于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面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和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坚决予以回击,以斗争求团结。
  
  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展了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1941-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在民主政权中,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还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这些举措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相持阶段的努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致关重要的作用。
  
  三、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认识
  
  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已实现了两次合作。每次合作都能促进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一次合作促进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和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共两党又有了合作的机遇,但由于国民党没有诚意而失败。海峡两岸的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如何实现统一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一直在为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而努力。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1995年初,****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情况,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主张,。这些主张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体现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与历史潮流不合的音符,即近些年来,台湾当局领导人顽固不化,执意台独。这种不顾台湾同胞的行为遭到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的反对。这种逆历史潮流的行为不会有好下场。
  
  历史和现实证明,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相信,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真正的中国人一定会与分裂者进行坚决的斗争,海峡两岸一定能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4893/

国共两党谁对抗战的贡献大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