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学需要什么_我们的教学需要思索什么?

我们的教学需要什么_我们的教学需要思索什么?

  从教者都知道,一节好课,是需要反复雕琢,磨砺的。我们不妨把它看做是一件雕塑。大师的作品和普通雕塑者的作品,最大的区别是传神度。具有一定教学经验而尚未达到大师级水平的我们,能够把整个骨干轮廓把握住,让作品有形,而大师们则能让它形神兼备。那么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而得到它的“神”呢?

  思索一:自主开放,放到什么度?

  我理解的放手,应该是松而不散的。记得金庸的《神雕侠侣》里,小龙女有一路掌法叫天罗地网式。那是捕捉一群麻雀,放在空间比较自由的石室内,任其飞翔,却又运用掌法控制,不让它们能有机会飞出石室,逃逸而去。这倒和时下我们的教学暗合:给孩子课堂上飞翔的空间,看似自由无度,却又始终不离教师的如来神掌。这“武功”飘逸灵动,但要想追求挥洒自如的境界,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达到。当然,不在朝夕间用功,这修为却又永远也达不到。我们课堂上的放,既要给足孩子伸展的空间,又要收放自如,关键处还能不着痕迹地帮一手,对老师来说是非常难以修炼的一门功课。那么该怎么修炼?

  首先:知己知彼,摸清学情。诸葛用兵之所以百战不殆,主要是知己知彼。对敌,他了解曹操多疑,孙权忧柔,司马狡诈,孟获卤莽;对内,他知晓关羽忠义却骄,张飞粗中有细,魏延难当大任。我们的教学也一样,在实施之前,也要求老师对班级每个孩子的个性、心理发展、认知结构等情况了然与胸,教学时方能有的放矢。

  其次:十年磨剑,功底扎实。除了知人,诸葛还能夜观天象测东风,博览群书知地理。若没有这超强的综合素养,恐怕就没有谈笑间强虏灰飞湮灭的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的神来之笔。我们做为普通的教学工作者也许未必能如诸葛一般是个通才和全才,但至少要对本学科的知识相当熟捻,对所从事的专业有所钻研,修好教学所需的基本功。

  第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放手,不能放任自流,在松开有形的手的同时,要运用无形的目光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在他们跌跌撞撞将要失去重心时及时拉住,在他们观点分歧产生矛盾时及时干预、化解,在他们碰到沟壑陷阱时及时引导,绕开。教师必须反复推敲需要孩子探究的所有知识点,熟悉脉络,了解枝节,做好充分的预设。

  思索二:教学突破,突破点何在?

  现有的新课标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它的安排不再死守“新授课”、“练习课”的界河,而是冲破篱蕃,全面开花。看似贫乏的新授内容,后缀的练习里却又包含了更新的知识;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填空,蕴藏着一个妙用无穷的规律。它不再枯燥地按照数学的逻辑来呈现相关的数学知识,却更象一幅泼墨大写意,虚实相间,气息暗通,灵动、含蓄,却又章法谨严。每一点、每一线都是既不可或缺又精练无匹。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浓淡虚实都得费心思量。教学一定要寻求突破。那么,从哪里下手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四方面入手去努力.

  突破教材的限制。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是外在的表象。我们要教会孩子的应该是内含的知识结构,各种数学的概念、定理、技巧、方法等等。同一个剧本,未必适合不同的演员,同样的教材,也不会适合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在具体教学时,我们一定不能被教材束缚住手脚,要有自己对教材的合理解读和创造性再加工。小到主题图的调换,让它贴近自己学生的生活;大至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减,让它更符合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水平。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把教材的静态演绎得活色生香,既揭示了教材没有交代完整的内在规律,更赋予教学教材上未能呈现的激情和魅力。

  突破环节的限制。我们的教学总是分段、分块进行的,大致有口算及复习、新授、练习、小结或总结等步骤。但各环节之间却不是壁垒森严不可穿插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和实际教学的具体情况做灵活的变动,合理地安排后续的教学。好比织毛衣,有的地方发现上一层织得有漏洞,就不能急着只顾往下织,要费一番功夫,找到漏洞的源头,及时补针,不让一个漏洞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有的地方位置合适,材料正合用,要留空做花纹,织出亮色。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招并非真无,而是广聚海积之后的融汇贯通。再没有式的拘束,达到圆浑自如的境界。我们的具体教学一定不要拘泥于环节,而是要因势利导,灵活处理,修剪好每个枝桠。

  突破时间的限制。春晚主持人都会投诉本山大叔演出超时,这么多年本山大叔楞是江山未改,长保超时本色,投诉再多,也不能放过任何可以让作品更闪光的瞬间舞台灵感。为了艺术,要舍得时间。同样,为了孩子能把每个知识充分咀嚼,完全吸收,我们也不能死守40分钟的桎梏。该深究、该追问时,哪怕最终需要的是五十分钟也在所不惜。

  突破要求的限制。龙生九种,各个不同,我们的孩子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产品。他们各具特色,知识能力、情感都有差参。而我们的教学要求恐怕还没有哪个老师细致划分到每个孩子应该达到什么水平的地步,这在备课时既没必要也不太可能写得如此详尽。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口味和消化能力,让我们的教学要求体现层次。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和孩子的水平一样多元,整理的结果应该会更理想,也能从根本上避免出现有的孩子吃不下,有的孩子饿着了的局面出现。在汇报时,就会有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其中,减少“观众”的数量。没有人在有所得时甘心做旁观者的,有孩子沉默,说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让他们有发现,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就是游离在外的。突破要求的限制,根据孩子的食量安排“菜单”,让每个孩子都能津津有味。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每个孩子享受饕餮大餐的“美食林”。

  思索三:抓住契机,渗透元认知

  让孩子有意识去注意自己学习前的状态,去认识学习后的改变,再去研究引起改变的原因,那就是一次对元认知的成功渗透。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逐步训练渗透得到的,并非一蹴而就的。我们在教学时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点拨、培养。让孩子去回想、体会知识探究的过程和前后改变,对自己的认知水平逐渐心中有数,进而能正确评价,最终达到能应用元认知调整自己学习的境界。

  思索四:慷慨激励,不吝啬感情

  反思自己的教学,也是淡淡的肯定多于慷慨的激励。似乎答对是理所当然,而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往往更易激动。为什么不倒过来试一试呢?加一点慷慨的激情在里面,我们的激励会给孩子留下陪伴终身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会更加让孩子欣喜若狂!给花儿更多阳光和雨露,春天就会更加姹紫嫣红!从现在起,让我们放下矜持和威严,用心灵把孩子抱个满怀。相信我们用温情滋润呵护的幼苗会成长得更加茁壮!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shuxue/348661/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