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方案_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生物教学中培养方案_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在知觉和表象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认识过程。思维处于智力的核心地位。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各种能力纽带。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各种因素来培炎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以下是笔者的做法与体会。

一 以问启思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教学中贵在善问和会问。通过问,启迪学生思维,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唤起学生渴望学习的动力―――求知欲。在教学中,设问应注意选好“问”的角度,即问题的设计要角度新颖、富有启发性和可受性。还应注意设疑应有适当的难度和跨度,即注意一定的点上的“信息量”(难度)和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问题太难或太易,学生的思维难以启动。跨度太大或太小,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疑问固然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教学中切不可满堂问,也应防止满堂灌。因此,在讲授新课时,可通过趣问开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进入“角色”。如在讲遗传时,“为什么中国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为什么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个白化病的男孩?而一对都是多指的夫妇,倒生了个手指正常的女孩?感冒会遗传吗?为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学生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心理状态下,渴望找到答案,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待教师讲解。在突破重难点时,通过比较提问,有利于学生求同,求异思维的培养。如在学完减数分裂后,问学生:“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哪些异同点?”在复习课中通过扩展提问,启发学生进行纵向联系和横向思考,加深和拓宽所学过的知识。如在学完遗传的物质基础后,从纵向联系拉出如下知识键:细胞核-雌、雄配子的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糖核酸-遗传信息-氨基酸-蛋白质-性状。然后横向设问,即以每个“环节”上加以衍射扩展成为具体问题(略)。这样设问,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使之形成点-线-面-体这一知识网络,大有温故知新,解疑补漏之功效。

二 以境激思

创设理想的课堂情境是激发思维的前提。通常所说的”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欲激发学生思维,须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情境,特别是导入新课的设计尤为重要,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新奇的趣例,直观的图物,矛盾的反问等,使得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被教师这个导演兼演员的表演艺术所吸引,觉得有许多解不开的谜,道不明的事。学生从趣好奇的无意注意,渐入探索真知的有意注意。当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一石激起千层浪“。例如在鸟类的多样性一节课的开场白中,设计八大鸟类的剥制标本的教学场景,栩栩如生的鸟类标本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至于学生瞳孔放大,产生定向探究反射活动。在这种心理状态的驱动下,学生自己通过观察-阅读-议论-小结。掌握课本知识,不失为一节别开生面的观察课。扣人心弦的开篇而引发的思维,在老师的点拨诱导中得到不断的深化,培养了学生观察,阅读及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 以物导思

这里所指的“物“,从广义上讲指所有的直观教具。直观教具蕴藏有大量的文字信息,既形象,又直观,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作为诱导学生思维的诱导物。同一重难点内容,在有几种直观教具时,如何科学使用,才能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诱导学社积极思考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在讲DNA结构时,可采用先模型,后挂图,再板图的诱导顺序,挂图感知,板图巩固之目的。实现微观知识宏观讲,抽象内容具体教,静态挂图动态板.在教师有声有色有板有眼的”演示-讲解-板图“这一掌握知识的过程。同一内容,变换不同的直观教具讲解,学生能保持持久的思维兴奋点,使学生的思维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觉。

四 以趣培思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是指在学习时产生强烈的热情与积极性,愉快地接受知识。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求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导入新课时,通常采用直观导入,设问引路,趣闻开头,诗歌增趣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常运用形象的比喻,贴切的比拟,有力的数据,新奇的提问,有趣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授自然选择学说时,通过具体数字来讲述过渡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有野心勃勃。称雄称霸,想把地球占领。请看一组数据:家蝇每10天就能繁殖一代,每代产卵1000个,如果这些卵都能成蝇,那么一对家蝇在一年内的后代就能覆盖地球表面。一只草履虫一年内繁殖的后代可达7.5×10个。这个数量的草履虫用一个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直径的太空球都装不下。。。。。。。。当学生听到这些形象的直观的数据时候,不得不对生物的繁殖能力惊叹不已!”这时,教师话锋一转。事实并非如此,其原因何在,学生积极思考,很自然引入生存斗争,这样趣味教学,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便于解决旧矛盾。勤于思考新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 以变拓思

所谓的变式教学,其只要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能力。如在光合作用一节课的小结中,充分利用课本中光合作用图解,提出以下问题: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①若突然停止关照,发现植物叶片内三碳化合物突然上升,其原因是什么?②若使CO2浓度降至极低水平时,发现植物叶片内五碳化合物含量会突然上升,其原因又是什么?如果在降低CO2浓度的同时,也停止光照,则不出现上述五碳化合物含量上升现象,这又是什么原因?在教学中还应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问一解及一题多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如在讲基因分离规律后,设计问题如下:绵羊有白色的,有黑色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羊,试问:公羊母羊以及小黑羊的基因型各是什么?问一:确定这三只羊基因型的理由是什么?问二: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怎样解释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问三:如果这只白色公羊与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白色小母羊,这只小母羊是纯合体的可能性是多少?是杂合体的可能性有多大?问四:(指问三)怎样才能验证产生的这只白色小母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问五: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验证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问六:如果某个家庭先养两只白羊。他们怎样才能繁殖更多的白羊?问七:假如一个地方原先只有黑色绵羊而没有白色绵羊,现从外地买来一只白色公羊,怎样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白羊?这种由一道母题衍生出许多子题,当解决了旧的矛盾(学生解答),再出现新的矛盾(教师设问),层层设问,一环扣一环,主要矛盾突出,学生积极思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实践表明,兴趣是培养思维能力最好的“老师”,问题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起点和动力,创设理想的课堂情境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手段,形象直观的教具是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思维的“道具”,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堂结构是拓宽思维的有效途径。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60158/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教学视频生物 生物教学措施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