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实践中要做到化繁为简

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实践中要做到化繁为简

  作者:赵福楼

  山东“271”教育集团总校长赵丰平提出一个观点:教育其实很简单。这话的理据,在于教育实践。他的意思是,在教育实践层面,一定要化繁为简。

  教育,在古代衍生出来,那时似乎也没有国家设计,甚至在办学的模式上也趋于简单:一个学生乐于学习,以“束修”为礼,拜到老师门下即可。教学也是,学生独立学习,教师有问则答而已。那时的教育无疑是简单化的。可是,随着教育的职业化和教师执教的专业化,这就要求教育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等。

  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国家发展规划、教育的层级管理等,是在教育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在这个时候,从教有了门槛,办学有了标准,国家办教育有了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

  到了现代教育,怎么办出与社会发展水平适应的,满足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教育,这更需要一大批专业人员做出规划、设计,并依靠行政力量在课程实施中得到落实。

  教育在这个阶段就不是简单事了。它已经成为国家事业,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可以决断的平常事。现代教育领域,人们的角色分工精细化,实现了从研究、设计、管理、实践,到质量监测等,广域的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此时从事教育,已经不简单了。

  教育的系统化与专业化,自然制造出教育问题的复杂性。

  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教师作为,属于实践层面的部分。就这个角度而言,教师面对的问题,不是整个国家教育的全部,无论你怎么提高其思想要求,其实也做不到,让每一个教师在国家教育的全领域,做到全知全能,或者可以依据全面认知,现代理论,成为一个具有超能力的老师。

  因而,在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宣讲中,几乎每一个老师心底都在说一句话:我不问你为什么要改变,你只要告诉我——我做什么,我怎么做。

  可见,教师希望得到简单化的道理,最好是给我具体的方法指导。

  如此,我们看到了在中国教育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居上的大规模存在的,以思想和理论为基础,以设计、规划为架构,以课程、教材、评价等为路径,等等,都与教师行为相关,却不是直接影响他们作为的方面。他们的需求,在实践层面,即需要把如上复杂的东西,在需要他辅助支持的部分,做出简单化说明。

  一句话,告诉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

  在教育实践层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特征。即教育实践中,很多方面是较为固定,被固有规律制约的。例举几点:

  其一,课程内容具有稳定性。中小学教育,侧重在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说,在学科知识更新和研究的深化中,新增的知识,也叫前沿知识,一般进入大学课堂。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要求,决定了中小学课程的内容不是一个常变的量。[NextPage]

  其二,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对话的特点是不变的。课堂教学是集体学习,即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信息传输的现象。或许过去,社会信息传播不够广泛,教师垄断知识的解释权,这样的时候,师生对话在学生一方一无所知,只能成为接受知识的一方。即使如此,这个对话的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如今,或许要改进的是,怎么让师生、生生之间有良性的有效的对话。要看到,问答这种对话的基本形式,依然被沿用下来。

  其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决定了其学习的效益。这个思想认识是不会落后的。私塾时,孩子的年龄差异较大,客观存在复式教学。学生存在学习上的位差,可是又在一间屋子里学习,由一个老师执教。这迫使,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抄写、涵咏、诵读、答问,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都是基于学生独立学习而采用的。甚至,那种鞭笞的督促,都是为了辅助学生独立学习。如今,大家把学生主体论,作为新思想,我看不确切。这是在教育初期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一条教学经验。

  其四,学生在学习和个性发展中差异较大,需要因材施教。这是孔子总结出来的一条教学规律。在教学简单化的时代,他的发现对于今天的教育还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学习中,学生客观存在分化问题,任何学生群体之间,都不会是同步走的。这个问题出现之后,自然需要教师在共同教育之外,有补偿教育机制。课堂教学主要是公共教育,难以兼顾少数人,需要课外对于个别学生格外关注。任何时代,任何区域的教育,是不是都是这么做的?

  实践层面的教育,具有稳定性,可是不意味着不可改变,不具有改变的必要性。学校和教师在实践层面的改革需要做些什么呢?

  先就学校层面寻找改革的变点。

  如今我们主张一所学校的校长,要基于本校的师生资源情况,地域文化特点等,提出办学主张。校长自主办学,这算是高大尚的,可是也要看到在现实条件下,校长办学的独立性是有限的,尤其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上。

  国家课程,加上地方课程的落实,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重点,必须要保证开齐开足课程。这是最基本要求。

  然后,还要在核心课程上,保证教学质量。在这个发展维度上,各所学校就拉开了差距。

  再有余力的校长,需要考虑办学特色。按照现在的办学思路,即在某些课程的发展上,进行拓展,如音体美,科技制作,信息技术应用,社会实践,综合性学习等是增值点。

  这时,迫使学校在考虑增设辅助课程了,这就是校本课程的发展空间。

  学校在教学上的变点,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除了抓好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更要考虑构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再说说教师的教学。

  教师的教学场,是班级,课堂。其首要任务是上好课,赢得学生对于学科的喜爱,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这自然需要具备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技术与能力。再次,教师要关注教学班的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育和教学两个层面上,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以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最简单的一个任务。本班在共同学习之后,出现了分化,有一些学差生,教师有必要提供辅助教学。

  你看,现实中的教师是不是最为关切这两件事呀——学科教学和学生发展。

  我们要改变教师行为,应该聚焦在,他是不是一个为学生广泛认可和喜爱的教师。

  因为一个教师的职业态度,专业能力,以及他的教学质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才会获得学生的认可。

  在实践层面,要教师人人做到,这件事一定不要复杂化。

  怎么教,怎么做,这种突出实践性的教师辅导,需要着眼在课堂教学,以案例分析和小课题研究为抓手。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40883/

四力教育实践 教育引导、实践养成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