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包括哪些方面]教材建设: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五

[教材建设包括哪些方面]教材建设: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五

  作者:严华银

  第三、突破“主题单元”的呈现方式,多元导向,多维发展,实现语文教材百花齐放的真繁荣。

  母语教材以选文为主体,通过选文载体呈现活生生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习得鲜活的祖国语言,这显然是科学合理的,也被证明是正确无误的。各国母语教学几无例外。但选文在教材中处于什么地位?如何呈现?从我国语文设科以来,不同时期曾经有过许多的实践。比如民国初期谢无量编的《国文教本评注》是首次“兼顾时代先后及文字深浅的两个方面,尝试以文体分编的新体制”,到上世纪30年代,孙俍工的《国文教科书》开创以文体、作家、时代、题材为内容的单元组合,夏丏尊、叶圣陶编的《国文八百课》则创设了读写结合与融语文知识、范文和作业于一体的综合单元。当然,50年代以后,我们还有《汉语》与《文学》分科的苏联模式,也有《阅读》与《写作》分科的模式。这些模式或者说选文在教材中不同的呈现方式表达的是对于语文教学性质和价值的不同定位。或者是重在工具性,或者是强调人文或文化性,也或者是试图两性“统一”。

  现实通行的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几乎一律的“主题单元”。“主题单元”的呈现方式是新课标教材的一大创造,它是顺应了“人文性”的语文课程性质和目标定位的。尽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的工具价值的强调显而易见,但是对于一线视教材为生命的普通语文老师,他们的教学多数还是按图索骥、照本宣科的。也就是说,这样的选文呈现方式,这样的体例安排,这样的“主题先行”,带给语文教师和教学的“明示”或者“暗示”是,教学中必须重点抓住或者突出“思想”内容和人文素养的教学。

  如果我们默认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争论和暂时的不确定,那么,我们就不能轻易否定此前的语文教材“文体组元”或者“知识能力点组元”以及其他单一或者混合组元的方式,这样的理解是否可以带给我们关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为多元的想象呢?如果我们宽容这样种种的选文呈现方式,单元组合方式,以及其他各类教材的结构方式,那么语文教学必然会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而不远的未来,优秀的高效的语文教材在大浪淘沙之后也会渐渐水落石出。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294823/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