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新形势下高中语文学习培养什么习惯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新形势下高中语文学习培养什么习惯

  作者:潘洪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其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坚守什么,改进什么,创新什么,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将决定学生语文思维方式,进而决定其性格甚至人生态度,有必要及时探讨一下。

  一、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①网络信息的时期,电脑输入不会完全代替人工书写,我们在在现在电子技术发达的今天,更需要在书写规范、清晰、俊逸汉字过程中体会汉字的美妙。因此,必须在高中阶段,发动那些书写不规范的学生练字。建议印发字帖,先临后写,从字到章,张贴评比,逐一过关,争取用半年的时间,让全体学生的字体达到字工整、清晰、漂亮。写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一生受益。

  二、培养查工具书的习惯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生的学习生活中,工具书的使用是必不可少,高中阶段,要强化查工具书的习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查工具书是高中新课标所要求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写作和训练中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而成为阅读障碍、写作上的拦路虎或训练的绊脚石。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自己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高中生而言,主要的工具书指《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等。在查工具书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很多东西。值得注意的是在初始阶段,这种习惯需带领与引导甚至强制,如在课堂上有意识的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老师不给学生解释,让学生当场查词典,并指导学生认识音词义三者的关系,及时记录整理,天长日久,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便会养成,逐渐形成独立钻研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撰写调查报告的习惯

  《教育规划纲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现在的中学生是在社会中有着重要交往的角色的人。社会实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是学生整合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写作应用性文章能力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涉入到社会的个个领域,分工合作;教师可以指导组织、指导、评比。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社会,认识社会,融于社会,思想得以丰富,听说读写能力自然提高。

  四、培养精读名著的习惯

  现在的高中生喜欢读一些快餐式的文章,《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思维与智慧》等一些刊物大兴其道,在“学语文要多读”观念之下,有些学校大力支持,甚至学校组织挑选印刷一些材料让学生阅读,在高中学习紧张的局面的下,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我这里提倡的是要读中外名著。不但要读《论语》等文化经典,中外著名小说,还要读普希金、朱自清等人的诗歌散文以及吕叔湘、朱光潜等人的语言文学理论。这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有具体规定。看似驳杂,时间难以允许,但对高中三年整体规划,在高一、高二每学期读一本名著,特别是善于利用寒假和暑假进行阅读,还是能读一些的。文化名著一直歌颂着人间的真善美,谴责着世间的假恶丑,传播着主张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人们的个性发展。多读一些文化名著,可以帮助我们形象完整地感受和认知世界,丰富我们的内心情感,提高我们的思想情操,激发我们的创造精神。

  我们提倡的名著阅读不是泛泛而读,而是精读,要读出作品的内涵,读出自己的个性。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批注、摘抄,写感悟,专题研究,并阅读有关的名著评价书籍,通过这种研究性阅读,对名著的深刻思想、人物情节、艺术手法、风物人情会有系统而深刻的认识。这样还会养成整合信息的习惯,寻找、选择、整理、重组、储存、利用文中各种有用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素养,这一习惯,在崇尚创新与个性的时代尤为重要。

  霍姆林斯基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②我这里重谈语文学习习惯,是基于学生成长与将来适应社会,虽是常谈,但却有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293792/

适应新形势 新形势新要求 关于新形势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