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语文写作指导: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捕捉动情点

[议论文写作指导]语文写作指导: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捕捉动情点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学情: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来说,无论是感性思维,还是理性思维都有所增强,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作文中,呈现出这样的情况:一是文章只有感性描述,缺乏认识深度;二是文章一副冷面孔,缺少动情点;三是创新意识不浓,不敢大胆尝试。针对以上问题,“认识的深化”成了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定位:“认识的深化与成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节“捕捉动情点”,立足于学生认识的规律,相对容易些,便于学生寻找突破口。第二节“理性思维的深化”这一节,有难度,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的方向发展。第三节“培养创新意识”。这是认识深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展开。学习这一章,主要的方法是“例文探究”与“写作实践与总结”。

  目标:1、掌握捕捉“动情点”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2、让学生有意识地用理性思维去应对事件。

  教法:品评法、评点法、仿写法,知识方法转化法等。

  进程:

  第一课时:捕捉动情点

  一、导思

  英国诗人塞·柯尔律治说:“只有动情写成的作品才能动人以情。”同样的话在狄德罗那里也可以见到:“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心。”由此可见,写文章要注意捕捉动情点。

  “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古人见柳思别离、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

  人在不同事物面前会产生不尽相同的“动情点”,即使是在同一事物面前,不同的人有时候也会有所不同。有时候一个人在类似情况面前也会因为年龄的变化、经历的增多、立场角度的改变而触发不同的“动情点”。

  人有喜怒哀乐愁很多种感情,当你看见沿街乞讨的人会心生怜悯,当你遇到儿时伙伴时会喜出望外,当你听说坏人坏事时会义愤填膺,当你面对挫折时会沮丧彷徨。更深一步,只是一个“哭”,失去亲人时是伤心欲绝的哭,久别重逢时是喜极而泣的哭,身陷困境遇人帮忙时是感动的哭,有时候甚至是含泪的微笑,那到底是笑呢还是哭?为什么笑,又为什么哭?哭哭笑笑里面蕴涵的是什么?大家能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千差万别直接影响到他对“动情点”的捕捉。

  我们来阅读教材42页的《噪音的世界》这篇文章,思考:

  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动的是什么情?你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动情点?

  明确:作者在文中使用了“烦躁的”“噪音”“热浪”“令人窒息的”“单调”等词语,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干燥、炎热的憋闷感;一种嘈杂、枯燥的烦躁感;一种被困在水泥丛林里的压抑感。在文章最后作者说“怀想”“那幽静的山林”,与前文的描写铺叙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寥寥几个字,却好像在灰暗的天空中开出一道裂缝,从裂缝中流泻下来一股难得的清凉。怀想和渴望一方面强化了前文的烦躁、厌倦情绪,同时又宕开一笔,留给读者对清静之美的想象空间。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动情点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而情的具体内容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作者的“动情点”恰恰就是阅读者的共鸣点。[NextPage]

  《噪音的世界》这篇文章能够引起我们什么样的共鸣呢?

  明确:1.现代社会高楼大厦林立,抬头只见四角天空,人的生活空间不断向纵深发展,日见狭窄、局促,连人的内心也像高楼一样封闭起来了。

  2.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越来越现代化,古老的文化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遗忘,甚至破坏。嘈杂的工地就好像人们躁动的内心,飞扬的尘土仿佛是心灵的尘埃。

  3.自然有幽静的山林,心灵也需要一片幽静的山林。

  二、导法:

  (一)丰富人生体验

  要想捕捉住“动情点”就必须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正所谓经历得越多,感受得越多。就好像议论文的写作需要有论据的积累一样,情感体验越丰富,就越能够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就越能够受到外界的激发,产生共鸣的冲动和倾诉的欲望。

  (二)学会思考生活

  要想捕捉住“动情点”就必须学会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有的人过完了就忘了,而有的人却在经历之后有所思索。感情是感性的东西,但感情也需要理性的思考作为指导,否则就是盲目的感情。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学生看见自己的同学对待家长态度很粗暴,觉得很惊讶,很气愤,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如果就到此为止,那他的情感体验是浅层次的,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但是他一下子联想起,自己也曾经以这样的口气和妈妈说话,于是眼前那个尴尬而伤心的妈妈就幻化成了自己的妈妈,认识马上上升到了自责悔恨的层面,上升到了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的层面,这就是对生活现象有了思考

  (三)捕捉“动情点”

  捕捉住“动情点”,就等于抓住了写作的“领子”,怎样捕捉“动情点”呢?那就是在恰当的时候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

  我们来欣赏201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请大家读后指出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作者是如何渲染“动情点”的?写下你受到的启发。

  【投影“同龄人优秀作文”】

  忧与爱

  已是上海的深冬,砭人肌骨的寒冷。上海眼科医院外的灰色地面,枯叶软塌塌地浸在积水中,想必淅沥的冬雨定是下了一夜。

  拽了父亲的手怏怏地走,父亲忧愁的目光像这锁了寒雾的深冬,迷蒙而凄恻。

  来上海检查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在我看来一次检查眼压高是算不得什么的。而父亲的眉自那时起就没有舒展过。是谁强颜欢笑将那忧愁深掩?是谁一夜夜太息彻夜难眠?又是谁一次次欲言又止独品忧愁?

  “孩子,听话,去检查吧,要是真有问题,我们就可以早治疗,爸这心忧得慌哪!”

  于是,此刻我站在这里。[NextPage]

  彤云密布,天空又“啪嗒啪嗒”落起雨来。灰湿的地面,冰冷的台阶,望着看不到头的队伍,我终于知道为何父亲要站立一夜排队挂号,只为了挂到靠前的号码让自己的女儿早些检查,早点回家。

  我不知道父亲是以怎样的姿势,或许就像个叫花子似的蹲着熬过这个落着雨的冬夜;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呵着手跺着脚来驱赶冬夜的酷寒;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与排队的“黄牛”周旋;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就像一匹老狼奔波在上海纵横的地铁和小路之间……

  我觉得以前的执拗近乎于可笑,那些因为检查而落下的高三功课没有资格称作牺牲。现在的我只想守着那份厚重于天地的父爱,尽快检查,将父亲的担忧溶解在这个冬日的清晨。

  经过各种繁复的手续,漫长的等待,我紧紧攥住父亲,就好像离家的小船找到了停靠的码头,我们终于来到了测眼压室前。

  父亲那融合着忧与爱的目光凝视着我,将我的泪一次次逼出,父亲那一夜未睡的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与慈爱:“孩子,好好检查!”

  ……

  医院外面的雨仍下个不停,父亲就这样站在雨中,站在那些软塌塌的枯叶上放声大哭。

  我终于知道这是怎样的忧愁,怎样的父爱,才能让一个男人不顾众人眼光,在得知女儿平安后放声大哭,让郁结在心中的不安与忧虑如一泻千里的江水般排遣……

  “爸,爸……”

  永远记得那个落着雨的冬天,父亲用他的“忧与爱”织成了布,做成了伞,挡住了一切风雨,只为了他的女儿。

  【简评】父亲陪女儿在雨中排队检查眼压的寻常事在小作者笔下渲染成一曲“忧与爱”的动人篇章。

  动情点可能有这样一些:

  (1)父亲站立一夜排队挂号

  (2)父亲那融合着忧与爱的目光

  (3)父亲那一夜未睡的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与慈爱:“孩子,好好检查!”

  (4)父亲女儿平安后放声大哭

  (5)永远记得那个落着雨的冬天,父亲用他的“忧与爱”织成了布,做成了伞,挡住了一切风雨,只为了他的女儿。

  ……

  作者渲染动情点的方法:(1)环境烘托(2)排比渲染(3)细节描摹

  从中我们获得如下启发:

  “动情点”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的抒发。“动情点”的渲染可以是浓墨重彩,如《忧与爱》,也可以是白描。只要铺垫充分,在篇幅不大的文章里也能形成高潮,如朱自清的《背影》。

  (四)“动情点”与文章结构

  “动情点”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全文结构。要理解结构处理上的变化,需要从叙事剪裁中的“横断面”和“纵断面”入手。

  “横断面”就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者事物的一个侧面,或者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

  “纵断面”就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往下写,这种平铺直叙如果处理不好,文章就会松散累赘。因此,叙事时要尽量截取横断面,不取纵断面。

  “横断面”和“纵断面”关系到选材。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般都会截取某个片段,某个场景,既然是“截”,就是横切面,纵着切其实应该叫“劈”。“截”出来的材料一般是在某个时间平面发生的事件,而“劈”出来的材料则是时间跨度长,人物涉及多,甚至地域面积广的众多事件。对于一篇字数有限的作文来说,“横断面”和“纵断面”哪一个更好把握,更有利于集中表现主题呢?显然是前者。

  我们来看教材44页的《冬天》这篇文章,思考:

  朱自清先生在选材上用了什么剪裁法?与“动情点”有何联系?

  《冬天》一文采用的是“横断面”剪裁法,选取“父亲为孩子夹豆腐”“冬夜与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过冬”三个场景,都是白描式的简单勾勒。三个场景,犹如三副淡淡的水墨画,没有浓墨重彩,却散发着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文章的动情点是亲情、友情和爱情,三个场景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因果关系,却共同服务和表现“情”这一主题。

  “横断面”和“纵断面”关系到谋篇布局的问题。

  我们选好材料之后,如何处理材料内部结构就是谋篇布局的“横”“纵”问题。形象地说,把材料拉扁了就是“横”,把材料抻长了就是“纵”。细致生动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就是“横”,前因后果、发展变化就是“纵”。

  我们来看教材45页的《回家》的原稿和修改稿,思考:

  1、原稿和修改稿在情感的渲染上有何不同?

  明确:改稿中“不管妈妈有多大的变化,你在我心里永远是年轻的……”和“……她永远在我心里,我也永远在她心里……”这两段使全文出现了最强音。这是作者对于照片引出的情感的渲染。在原稿中,是欠缺的。

  2、原稿和修改稿在谋篇布局有何不同?修改稿好在哪里?给我们什么写作启迪?

  原稿中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放假了,然后收拾东西回家,到了家后上楼敲门,进了家发现家里没人,按部就班地记叙了事件的整个经过,没有一点波澜起伏。[NextPage]

  修改稿,把敲门作为开头,起篇是欢快的。然后通过想象强化这种欢快。没人开门,欢快一下子凝结住了,失望之情陡然升起,文章的第一个起伏就这样形成了。敲门和等候开门是两个很简短的段落,不但有助于快速地传递出情感,而且简单明了更容易吸引读者的关注,也就是把读者的关注点一下子引到情绪的前后变化上来了,使读者更加强烈地想知道:为什么家里没有人?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又会怎么做呢?

  修改稿对于欢快和失望的描写都属于“横”的范畴,而怎样安排欢快与失望的结构顺序则是“纵”的问题。实际就是如何用“纵”的结构把“横”的内容处理好,让“横”的内容更好地烘托、完善“纵”的结构。

  “横”让文章充实饱满,“纵”让文章跌宕起伏。少了“横”,文章就会干瘪无物,少了“纵”,文章就是一马平川,所以,文章的谋篇布局离不开“横断面”和“纵断面”。

  总的来说,在一篇记叙文里,要尽量让“动情点”延后出现,让倒叙、插叙、补叙为之服务,这是谋篇布局的要领。一般来说,短文宜写横断面,长文内容繁多,要反映出事件的全过程或人物性格的变化,就不得不写纵断面。但是写纵断面同样要讲究谋篇,讲究题材的切取,避免平铺直叙。

  3、原稿和修改稿的结尾有何不同?

  原稿的结尾是“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都来保护家的温暖”,而修改稿的结尾,则是这样的:“我与妈妈躺在床上,谁也睡不着,夜静极了……”。原稿结尾用的是抽象号召,不妥当,而修改稿则是自然含蓄情境描摹,让人回味,令人遐想。

  (五)“动情点”与高潮

  “动情点”在文章当中应该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

  作为写作的触发点,“动情点”可以作为文章的引入,即处于开头位置。因为以下所写都是由“动情点”引发而想到的。比如话题探究中《噪音的世界》一文,作者开篇就写“一走进工地,烦躁的心情便陡然冒了出来。”开门见山地点出由工地的闹引发的心情的烦躁就是全文的“动情点”,其后的文字都是围绕着这个“动情点”展开的。

  但是,“动情点”又不是只能作为文章的引入,它同样可以作为文章的高潮出现。

  “动情点”即闪光点,把最耀眼的光芒留给高潮是毋庸置疑的。

  读教材48页“写作实践”第三题中给出的习作《美在这里》,思考:

  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

  明确:作者被爸爸妈妈认真配合缝窗帘的亲密画面所打动,而这一幕直到文章后半部分才从铺垫的背后跳出来,全文达到高潮时,作者也开始收尾工作了。好像是戛然而止,却又余味悠长。

  教材中《噪音的世界》和《美在这里》这两篇文章都只有一个动情点,那么,像《回家》这样有好几个“动情点”的文章该怎么处理呢?

  那就要考虑几个“动情点”之间的时间顺序、逻辑关系以及感情的浓厚程度等因素。

  我们再来看看教材45页的《回家》的原稿和修改稿,思考:

  作者在改稿中是如何处理动情点的?

  第一个“动情点”:期盼与失落

  第二个“动情点”:照片的前后变化对比

  第三个“动情点”:为妈妈做饭

  这三个“动情点”有时间顺序:回家前──回家后──见照片──做饭;有逻辑顺序:期盼──失落──理解──行动;

  有情感浓淡顺序: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从父母的角度换位思考──以行动证明情感的升华。

  可见,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有几个“动情点”,只要用心设计,都能够摆出美丽的造型[NextPage]。

  (六)“动情点”的把握

  “动情点”是从认识的角度提出的。由动情进而思索原因,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才能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

  动情点只是一个触发点,它需要在思维的引导下纺成线、织成布。

  比如说,上学路上走过一座天桥,看见栏杆上,桥面上布满了小广告,见者都会感叹小广告影响市容,如果学生能够进一步联想到制作小广告、粘贴小广告的人们的心灵上也已经贴满了小广告,他们是心灵盲人,并由此生发开来,一篇不错的文章构思就产生了。

  试练:

  1、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场景,写下来,注意从感觉的不同侧面来写,不少于300字。

  2、选择一个物品作为动情点,写一篇回忆性文章。

  总体板书设计:

  (一)丰富人生体验

  (二)学会思考生活

  (三)捕捉“动情点”

  (四)“动情点”与文章结构

  捕捉动情点1、横断面,用于短文,让文章充实饱满

  2、纵断面,用于长文,让文章跌宕起伏

  (五)“动情点”与高潮

  1、“动情点”的位置:开头结尾高潮处

  2、多个动情点的处理(时间顺序、逻辑关系、情感程度等)

  (六)“动情点”的把握

  在思维的引导下纺成线、织成布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59653/

难忘的第一次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教案
  • 相关内容
  • 12-10 5g建设加速|中国加速建设世界最大循环经济试验区

    中国力图在西部地区探索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官方19日在此间透露,国务院近日已批复了世界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未来十年的总体发展规划。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处青时事热点

  • 12-10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10高考政治备考:提高我国宏观调控水平

    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因此,必须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知识点。    一、【背景资料】    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学科高考

  • 12-10 高考物理真题全国卷|全国近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及分项解析

    全国近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及分项解析【考点1】位移、速度、加速度下载【考点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下载【考点3】三个性质力,力的合成和分解下载【考点4】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超重和失重下载【

  • 12-10 人民币券别|聚焦人民币:别把中国当20年前的日本玩

    近日,美国国会民主党参议员舒默等14人抛出法案,要求财政部列出汇率根本性失当的国家名单,授权商务部计算出汇率适当之后对出口商品构成的补贴力度并以此为依据征收关税。    此前一天,130位国会议员社会透视

  • 12-10 [2009年4月至2013]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时事政治

    一、国内部分1.世界第二长斜拉桥香港昂船洲大桥4月7日合龙,这座位处葵涌集装箱码头旁的新大桥将担负起推进香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2.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学科高考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