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印度数学史概略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印度数学史概略

  古代印度文明概况
  
  古代印度文明是世界主要文明之一,位于亚洲南部次大陆,包括今天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锡金等国。
  
  印度文明最早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达罗毗荼(dravidians)人的哈拉帕(harappa)青铜文化,大约到了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亚游牧民族雅利安(aryans)人入侵印度,征服了达罗毗荼人。公元前1400至公元前1000年,雅利安人向东扩张,控制了恒河流域。公元前500年前后,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北方。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形成了婆罗门教,随后在公元前5-6世纪前后有又出现了佛教和蓍那教。公元前518年波斯帝国侵占印度,使印度成为其一个辖区。公元前327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在灭波斯帝国后入侵印度河上游地区,建立莫尔雅帝国(mauryaempire),并立即扩张到全印度以及中亚西亚的一些地区。公元前321年旃陀罗笈多(护月王,bc321-bc297)赶走马其顿人,推翻难陀(nanda)王朝,建立孔雀王朝,从而再次统一印度北方,恢复到印度人自己的统治时代。除公元前304年的西亚的塞流西(seleucid)王国入侵并很快媾和外,孔雀王朝国势强盛,至阿育王(aaoka,bc268-232年在位)达到极盛。此时东印度河流域在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统治下基本统一。至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为巽加(sunga)王朝所取代。
  
  公元前165年前后被匈奴人击败西迁的大月氏人,于公元1世纪在中亚建立贵霜帝国,很快占领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公元320年左右,摩揭陀国的另一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笈多王朝(gupta,320-535)统治北印度,印度进入封建社会时代。
  
  从5世纪始,印度文明又不断受到其它民族的侵占,先是5世纪的白匈奴人入侵,继而阿拉伯人于711年攻占印度河下游的信德;到了10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建立的迦色尼(ghaznavid)王朝和古尔(ghurid)王朝(阿富汗)先后统治印度,不久印度进入德里苏丹国时期。13、14世纪又遭受蒙古人的侵扰,成吉思汗后裔建立的帖木儿帝国于1398年攻入印度,后于16世纪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18世纪以后,莫卧儿帝国国势危弱,常受波斯、阿富汗等国的侵掠,后来英国人乘虚而入,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最终莫卧儿帝国于1857年灭亡。
  
  古代印度数学
  
  印度数学的数学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重要时期,首先是雅利安人入侵以前的达罗毗荼人时期,史称河谷文化;随后是吠陀时期;其次是悉檀多时期。由于河谷文化的象形文字至今不能解读,所以对这一时期印度数学的实际情况了解得很少。
  
  印度数学最早有文字记录的是吠陀时代,其数学材料混杂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经典《吠陀》当中,年代很不确定,今人所考定的年代出入很大,其年代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最晚至公元前3世纪。吠陀即梵文veda,原意为知识、光明,《吠陀》内容包括对诸神的颂歌、巫术的咒语和祭祀的法规等,这些材料最初由祭司们口头传诵,后来记录在棕榈叶或树皮上。不同流派的《吠陀》大都失传,目前流传下来仅有7种,这些《吠陀》中关于庙宇、祭坛的设计与测量的部分《测绳的法规》(sulvasūtrus,又译成绳法经),有一些几何内容和建筑中的代数计算问题。如勾股定理、矩形对角线的性质、相似直线形的性质,以及一些作图法等,在作一个正方形与已知圆等积的问题中,使用了圆周率的以下近似值:,此外还用到=3.004和=4(8÷9)2=3.16049的近似值。在关于正方形祭坛的计算中取
  
  2=1+1/3+1/(3×4)-1/(3×4×34)=1.414215686
  
  由几何计算导致了一些求解一、二次代数方程问题,印度用算术方法给出求解公式。
  
  耆那教的经典由宗教原理、数学原理、算术和天文等几部分构成,流传下来的原始经典较少,不过流传一些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后2世纪的注释。其中出现了许多计算公式,如圆周长c=r10,弧长l=(a2+6h2)等。
  
  关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后3世纪的印度数学,可考资料非常少,值得庆幸的是1881年在今天的巴基斯坦西北地区发现了这一时期的,书写在桦树皮上的所谓“巴克沙利(bakhshali)手稿”。其数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分数、平方根、数列、收支与利润计算、比例算法、级数求和、代数方程等,其代数方程包括一次方程、联立方程组、二次方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使用了一些数学符号,如减号,将“12-7”记成“127+”,出现了10个完整的十进制数码,用点表示“0”.
  
  在数学中,“0”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既表示“无”概念,又表示位值制记数法中的“空位”,而且是数域中最基本的一个元素,可以与其它数一起运算,同时还表示正负数的分界点。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印度人以“0”表示“无”概念与佛教的“空”(梵文sūnya)有关,这种说法没有明确的根据,不过这种意义的确较早地出现于印度文明中。“0”作为记数法中的“空位”,在位值制记数方式的文明中不可缺少,只不过各种文明采取不同的方式,大部分文明没有引入数码而以空位表示,如巴比伦的契书、宋元以前的中国筹码记数等,印度人和玛雅人采用了符号,玛雅20进位制中的零用有似眼睛或贝壳的符号表示。公元前7-8世纪,印度人就普遍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婆罗米(brahmi)文字中出现过9个数码,梵文中都出现过,零最初也是用空格表示,后用点表示,用圆圈符号“0”表示零也是印度人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最早出现于9世纪的瓜廖尔(gwalior)地方的一块石碑上,大约在11世纪,10个完整印度数码臻于成熟。印度人不仅把“0”视作记数法中的空位,而且也视其为可施行运算的一个特殊的数。公元773年,印度数码传入阿拉伯国家,后来欧洲人通过阿拉伯人接受了,成为今天国际通用的所谓阿拉伯数码。这种印度数码与记数法成为近世欧洲科学赖以进步的基础。中国唐朝印度裔天文历学家瞿昙悉达于718年翻译的印度历法《九执历》当中也有这些数码,可是未被中国人所接受。
  
  悉檀多(梵文siddhanta,原为佛教因明的术语,笈多)时代是印度数学的繁荣期时期,其数学内容主要是算术与代数,而且明显受到希腊数学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如阿利耶波多(aryabhatai,476-约550)、婆罗摩笈多(brahmagupta,598-665)、马哈维拉(mahavira,9世纪)和婆什迦罗(bhaskaraⅡ,1114-约1185)等。
  
  现今所知有确切生年的印度最早数学家是阿耶波多,他只有一本天文数学著作《阿耶波多历数书》(499)传世。该书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对希腊三角学的改进和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阿耶波多把半弦与全弦所对弧的一半相对应,成为今天的习惯,同时他以半径的作为度量弧的单位,实际是弧度制度量的开始。他还给出了第一象限内间隔为3?45'的正弦差值表。印度第一个正弦表是在年代距阿耶波多不远的天文著作《苏利耶历数全书》(sūryasiddhānta,佚名,约5世纪)中出现的。
  
  7世纪以后,印度数学出现了沉寂,到9世纪才又呈现出繁荣。如果说7世纪以前印度的数学成就总是与天文学交织在一起,那么9世纪以后发生的改变。耆那教徒马哈维拉的《计算方法纲要》(theganita-sāra-sangrahaofmahāvīrācārya)可以说是一部系统的数学专著,全书有九个部分:(1)算术术语,(2)算术运算,(3)分数运算,(4)各种计算问题,(5)三率法(即比例)问题,(6)混合运算,(7)面积计算,(8)土方工程计算,(9)测影计算。基本是对以往数学内容的总结和推广,书中给出了一般性的组合数公式,而且给出椭圆周长近似公式:c=(24b2+16a2).因其有很多问题和方法与中国《九章算术》相同或相近,从而有人认为他受到过《九章算术》或中国其它算书的影响。
  
  与马哈维拉同时代的施里德哈勒(sridhara,9世纪)撰写的《计算概要》(ganita-sara)也是一本日用数学著作,内容基本与马哈维拉的《计算方法纲要》一致。
  
  婆什迦罗是印度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长期在乌贾因负责天文台工作,他有两本代表印度古代数学最高水平的著作《莉拉沃蒂》(līlāvatī)和《算法本源》,天文著作有《天球》和《天文系统之冠》。关于《莉拉沃蒂》书名,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称莉拉沃蒂是婆什迦罗女儿的名字(līlāvatī,原意是美丽的意思),占星家预言她终身不能结婚,也是占星家的婆什迦罗为女儿预占吉日,他把一个底部有孔的杯子放入水中,从孔中慢慢渗入水的杯子沉没之时,就是他女儿的吉日来临之际。女儿带着好奇观看这只待沉的杯子,不想颈项上一颗珍珠落入杯中,正好堵塞了漏水的小孔,杯子也停止了继续下沉,这样注定莉拉沃蒂永不能出嫁。婆什迦罗为了安慰女儿,把他所写的算书以她名字命名,以使她的名字随同这本书流芳百世。该书后来在莫卧儿帝国的帝王阿克巴(akbar,1556-1605在位)的授意下,由菲济(fyzi)译成波斯文。这个传说来源于菲济的记载。
  
  《莉拉沃蒂》共有13章:第一章给出算学中的名词术语;第二章是关于整数、分数的代数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平方、开平方、立方、开立方等;第三章论各种计算法则和技巧;第四章关于利率等方面的应用题;第五章数列计算问题,主要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第六章关于平面图形的度量计算;第七至十章关于立体几何的度量计算;第十一章为测量问题;第十二章是一些代数问题,包括不定方程;第十三章是一些组合问题。该书有点和中国元末以后的算书类似,很多数学问题用歌谣的形式给出。《算法本源》主要是算术和代数著作。
  
  婆什迦罗和其他印度数学家一样,对不定方程持有特别的兴趣,除对“库塔卡”问题外,他把婆罗摩笈多关于佩尔方程的特殊解法改造成一般性的解法。对于,婆什迦罗首先选择适当的整数k,找出ax2+k=y2的一组特解(?,?),即a?2+k=?2,另外再找一个整数m,使(1,m)是ax2+(m2-a)=y2的一组特解,使用“瑟马萨”组合,得到满足ax2+k(m2-a)=y2,即,最后根据“库塔卡”方法,可以找到m使k?m?+?,并且使?m2-a?最小。计算
  
  则(1,1)是方程ax2+k1=y2的解。用1,1,k1代替,,k,重复做上面的演算,若干次后就得到ax2+p=y2的特解(其中p=1,2,4),再根据婆罗摩笈多的方法得到ax2+1=y2的无穷个解。
  
  婆什迦罗能够熟练地使用诸如和差与半角等三角公式,在解二次方程中能够认识并广泛使用无理数,讨论了形如和的无理数的平方根。
  
  由于印度屡被其他民族征服,使印度古代天文数学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深,除希腊天文数学外,也不排除中国文化的影响,然而印度数学始终保持东方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实用化特色。与其算术和代数相比,印度人在几何方面的工作显得十分薄弱,最具特色与影响的成就是其不定分析和对希腊三角术的推进。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shuxue/36237/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数学史概论
  • 相关内容
  • 05-19 为什么海边容易晒伤|鱼儿为什么不会晒伤?

    随着夏天的到来,人们也开始尽情地享受阳光和沙滩。在沙滩上,我们经常能见到那些正在享受日光浴的人们。不过,考虑到黑色素瘤的病例在过去20年明显上升,与阳光亲密接触的代价似乎有点大。然而,你是否想过,生物与科技

  • 05-19 中学化学资料网高中_浅议中学化学教育应用中的一些优点和缺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进人信息时代。信息承载媒体以其信息化、多元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的特征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多媒体教学被广泛推广。多媒体集声音、图案、动画于一身,以其特有的鲜活与生动紧紧抓第二课堂

  • 05-19 [社评是什么]社评:用中国的两手对付美国的两手

    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星期三参加国会参院听证会时,把对中国强硬的声调拨到新的高度。他们表示克里将在本周末的访华中表达美国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意志,让中国“毫无疑义”。为此美国将在南海地区维持“最国际新闻

  • 05-19 【齐国和秦国】齐国亡于秦国只因胃口太小?

    王贲自燕南攻齐,猝入临淄,民莫敢格者。秦使人诱齐王,约封以五百里之地。齐王遂降,秦迁之共,处之松柏之间,饿而死。《资治通鉴》卷七齐国的末代国君齐王建是个奇怪的人,公元前221年,其他五个诸侯国都灭历史之谜

  • 05-19 2015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2015中考英语常考易错点

    2015中考英语常考易错点专题一 名词 下载专题二 代词 下载专题三 冠词 下载专题四 数词 下载专题五 介词 下载专题六 连词 下载专题七 形容词 下载专题八 副词 下载专题九 动词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