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以儒家传统生活观解读《说“屏”》

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以儒家传统生活观解读《说“屏”》

  作者:徐志耀

  摘要:

  本文以儒家传统生活观为出发点,结合《说“屏”》一文中屏风的介绍,分别论述了屏风的主要特征、作用、种类及设置中所体现的儒家文化精神。屏风“似隔非隔”的作用与儒家文化推崇丰富的情感却又追求情感的和谐统一的生活观相应;屏风的不同种类反应了使用者的不同修养,也体现出了儒家文化中将理想与追求寄托于“日用之间”的做法;追求屏风设置的合理则与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的不谋而合。综合上述内容,就可以发现,屏风最主要的特征——“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实际上就是儒家文化内涵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关键词:儒家传统生活观《说“屏”》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以“礼”为核心的生活观,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屏风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家具之一,其发展历程与作用同样受到了儒家传统生活观的影响。陈从周先生在《说“屏”》一文中,以由总到分的结构、由主到次的顺序,翔实有序地介绍了屏风的主要特征、作用、种类及设置,细细品读,就可以发现这些内容与儒家传统的生活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文章开头用“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来概括屏风的主要特征。“似隔非隔”概括屏风在功能上的主要作用,而“神秘作用”则不仅强调了屏风的美感,同样也暗示了屏风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

  作者先围绕“似隔非隔”这一特征介绍屏风的作用。他指出,屏风不仅有“分隔”、“挡风”的作用,而且它制造的空间是“流动”的,并没有完全将空间隔绝。孩子躲在屏风后面看客人,男女青年借助屏风看对方,屏风就将房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既可以待客应酬,也可以成为较为隐秘的场所,供孩子们游戏,令青年们期待。古画中的屏风还可以把房间分隔成更加丰富的场所,如《韩熙载夜宴图》中以屏风分隔不同的画面,既有主客谈话的场所,也有观赏舞蹈、休憩聊天的地方。这些场所又是相通的,这使不大的空间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小区域,各具特色却又相互联通,富有层次感与多样性,却又和谐地相处在一起。如此独特的空间恰恰与儒家文化中理想的个性特征是相通的。儒家的生活观推崇丰富的情感,但追求情感的和谐统一。《中庸》首章就指出了理想的人格特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一点在孔子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的言行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朱熹在注解这一句时称“人之德性,本无不备,而气质所赋,鲜有不偏。惟圣人全体浑然,阴阳合德,故其中和之气见于容貌之闲者如此。”屏风所制造出的“流动空间”,恰恰将丰富的个性和谐地统一在一个不大的空间之中。试想一下,孩子们躲在屏风后看客人,青年们借助屏风看自己心仪之人,这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画面正是借助屏风诞生的。[NextPage]

  同时,儒家传统生活观强调的“中和”,是要求各种情感相互平衡,不能偏重于任何一点。因此推崇内敛厚重的品格,贬斥不加约束的个性。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造成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就是这一观点的体现。江淹《别赋》中的“巡层楹而不定”,欧阳修词中“帘幕无重数”,张先词中“重重帘幕密遮灯”等名句,主人公身处数重帘幕分隔的不同空间之中,炽热的情感也就变得内敛,中国文化特有的含蓄而凝重之美就此体现了出来。法国凡尔赛宫著名的镜厅,17扇落地长窗正对17面巨大的镜子,不仅使室内陈设一览无余,也将室外美景尽收眼中。这恰恰体现了西方人开放张扬的个性,与东方的文化传统形成明显的对比。小小屏风中,体现出的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同样也是儒家传统生活观的表现。

  接下来,作者“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介绍了屏风的不同种类,并指出其“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屏风是常见的家具,可也能体现出使用人的水平高低,这与儒家传统生活观中对生活细节的重视是相应的。《论语·乡党》一章中记录了孔子对于服饰与饮食的一系列要求。孔子要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都应当有不同的服饰,但服饰要与身份与礼仪相当。例如“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绀”指深青带红的颜色,“緅”指黑中带红的颜色,这两种颜色均是在庄重场合所用的,是不能用来给衣服镶边的。红紫两色颜色不正,士大夫即使是家常的衣服也不能选用。“割不正,不食”,食物切得不正,不吃。“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不撤姜食,不多食”,无论什么食物,吃的时候都不会过多。从上述例子中可见,儒家的传统生活观要求即使是最普通的生活细节,都要时时警惕注意是否遵守礼节与道德标准。正如朱熹引用北宋理学家杨时的话“圣人这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也。”

  屏风本文中以《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为例来说明屏风与使用者的关系。锦缎是一种高贵的织料,而以锦为屏,经济地位当然极高,体现了女郎的身份。而锦屏的图案往往是刺绣而成,与古时女郎所应有的“四德”之一的“妇功”恰好对应,也反应了主人公的志趣所在。《西京杂记》中引羊胜为梁孝王所做《屏风赋》,“重葩累绣,沓璧连璋。饰以文锦,映以流黄。画以古烈,颙颙昂昂”(重叠绣着许多花的图案,镶嵌着一连串的玉璧圭璋。用有花纹的锦锻装饰,衬托的底色是褐黄。画上古贤烈士的图像,敬顺庄重,志气高昂。)屏风华丽的装饰与描绘的图案,与梁孝王高贵的身份与志趣是相应的。白居易为头痛所苦,在枕前放置“貘屏”(貘为传说中神兽,以铜铁为食,可吸取人的恶梦),并写下《貘屏赞》一诗,表达自己对不动刀兵,天下太平的理想的渴望,凭借厚重的文化素养表达了深远的理想。可见,不同的屏风彰显出不同的修养与追求,这与儒家生活观中将理想与追求寄托于“日用之间”的做法是相应的。[NextPage]

  最后,作者指出只有设置得当,才能充分发挥屏风的功能与美感,体现出其“在空间上的神秘作用”,作者认为屏风自身应造型轻巧,色彩高雅,绘画多诗意,这是从屏风自身特点这一角度来写的。“活动门板”与“屏风”的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可以依据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设置,这是从屏风的使用情况这一角度来写的。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屏风的设置要做到“因地制宜,大小由人”,必须先研究屏风的特点,明白什么样的屏风值得欣赏,再进一步研究什么样的环境下适合用什么样的屏风,这一点恰恰与儒家传统生活观中“格物致知”的核心理念相对应。

  所谓“格物致知”,汉代郑玄在《礼记注释》中认为,“知”是对于善、恶、吉、凶产生的因果关系的认识,“格”是招致、引来的意思,“物”是事的意思。“格物致知”指我们的认识趋向于善就会引来善事,趋向于恶就会引来恶事,也就是说“事”是按照人的思想追求发生的。作者在文中强调屏风的设置要“得体”,即恰当,恰如其分。如何能够恰当地设置屏风,与使用者对屏风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的认识是密不可分的,自然也就体现出了使用者的素养与水平。《红楼梦》中写了贾母与贾珍这两府的掌权者送屏风与借屏风这两种举动,翔实地阐述了“得体”的含义。贾珍因要见一个要紧的客,借来向王熙凤借当时只能从国外进口的玻璃炕屏,以表现自己的权势富贵。贾母在游大观园时,觉得薛宝钗的房间太过“素净”,与世家小姐的身份不符,因此送她“纱桌屏”,配上石头盆景和墨烟冻石鼎以及水墨画的帐子,包管“又大方又素净”。桌屏就是砚屏,是放在台前挡风,以防墨汁很快干涸的,体量不大,材料又轻巧,石头盆景必然多沧桑痕迹,石鼎与帐子又很素雅,与之相得益彰。两相比较,不同的趣味与文化素养已经不言自明了。

  屏风虽然表现得是一种“闲滋味”,但要引发人们更深远的联想与思考,就必须突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从儒家传统生活观来思考其特点,更有助于体会和理解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获得最好的“休憩”。

  参考书目:

  《大学集注·中庸集注·论语集注》(朱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诸子集成·论语注释》浙江古籍出版社

  《〈西京杂记〉全译》贵州古籍出版社

  《白氏长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红楼梦》黄山书社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02386/

  • 相关内容
  • 04-16 学霸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合集三篇)

    学霸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怎么做 高中化学学习,老师不可能像小学初中那样监督,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和老师交流、主动问问题才能提高成绩。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霸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04-16 学霸写的优秀日记600字(锦集5篇)

    学霸写的优秀日记600字(7篇) 日记的内容要真实,正文的篇幅可长可短,长的可以写成千字,短的可以只写一两句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霸写的优秀日记600字(锦集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04-16 高考最科学的复习策略与方法范文(通用3篇)

    高考最科学的复习策略与方法总结 考生要想在高考的时候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就必须得全面备考,综合发展,学会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最科学的复习策略与方法范文(通用3篇),欢迎品鉴!

  • 04-16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和有哪些

    关于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和范文有哪些 高考中,作文的占比分可以说相当大,因此,拿下作文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更要靠日积月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和有哪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04-16 孔乙己作文高考作文素材(合集6篇)

    关于孔乙己作文高考作文素材范文 鲁镇的咸亨酒店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那么一起看看孔乙己作文高考作文怎么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乙己作文高考作文素材(合集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