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科学课科学课可在什么地方展开

【什么的科学课】科学课可在什么地方展开

  科学课堂时下流行一种“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说法,指的是科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时口子要小,挖掘要深,不要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我以为,这一理念说得普通一些是指科学课的展开状况——在什么地方展开,展开得怎样。“展开得怎样”就是一种深度,越是展开就越有深度;深度有了,孩子的探究经历才会更真实、更生动、更有意义和价值。这一点,张之仁老师在《科学课》第一期上作过生动的阐述。“在什么地方展开”,这是展开的基点,显示的便是一种宽度;宽度的掌握也是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科学课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使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科学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很多,反映的信息量也很大,哪些要深究,哪些要略述,哪些可以展开,哪些无须拓展,教师要灵活作出取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一个或几个要点,引导学生往深处挖掘,向深处探究,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
  
  1、展在疑惑处。过去,我们自然教师常常在教材规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上展开,以知识为重,深怕孩子弄不懂,学不会。知识要不要展开,当然要。只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绕着知识团团转是行不通的,而且有些知识恐怕孩子早就了解了,教师如果还是照本宣科就显得毫无意义。教师要展开的是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或者是孩子还没有明白的地方,如在记录一天的食物前,孩子对“什么是食物”的理解还很片面,教学时可以展开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有的孩子说必须用牙齿咬的东西叫食物,有的孩子说肚子能吃饱的东西叫食物……这些说法虽然不正确,但这是孩子的认识,在展开的过程中孩子的认识将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教师要善于关注孩子已有的经验,关注孩子拥有的信息,在孩子的现实水平上设计教学活动,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困惑,灵活展开教学过程。
  
  2、展在忽略处。由于习惯或经验的影响,孩子在科学学习时只对特征明显或者教师提示注意的事物和现象给予关注,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活动中的细枝末节、甚至实验中的意外情况都会熟视无睹或者不以为然。而有时,提请注意的事物或现象孩子过于熟悉,对其发展价值远不如探究一些忽略的东西。如观察蜗牛,触角、黏液、爬行等是观察的重要内容,教师通常会安排较多的精力全面展开,其实这些内容孩子知道得很多,课堂上积极参与主要是因为孩子觉得有趣、好玩,在知识拓展、观念更新、思维振动等方面促进不大。而蜗牛壳以前我们是不作为研究内容的,孩子对这个不起眼的材料也很少关注,教科版《科学》教材对此大做文章,壳上有些什么、一圈圈的螺线、螺线有几圈、螺线是怎样展开的、左旋还是右旋等等,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研究。这就是在忽略之处展开。这种展开,孩子的已有经验少,容易深入。而且能对身边忽略的事物及现象进行关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科学学习需要孩子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面、具体、可靠的观察和关心。因此,教师在组织孩子观察、实验、考察、制作等活动时,要随时提醒孩子留心自己原来没有想到的情况,要对活动中孩子可能忽略的地方有所估计。
  
  3、展在富有科学内涵处。这一点,章鼎儿老师是一再强调的,他认为,科学教材的编排与设计虽然选择很常见的事物、很简单的实验,但内里的科学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所以科学教师拿到教材后要“仔细阅读,弄清活动设计的意图”,特别要发现活动的科学内涵,体会其中的精妙之处。然后在含有科学内涵的地方适当展开,孩子的学习活动就不会停留在机械操作的层面上,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前景。如蜗牛螺线的观察,不要仅仅认为是蜗牛所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螺线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水的旋涡、人头发中间的旋、牵牛花的茎、台风的旋涡等都是螺线。螺线的展开是有规律的,通过观察蜗牛的螺线可以引发孩子向其它事物扩散开去。同时,研究螺线也是有科学价值的,譬如气象学家就通过解读台风的“螺线”来预测天气。
  
  4、展在不断产生新问题,发现新内容处。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活动是联结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的重要载体。推进探究活动的基点在问题,问题的发现、解决能推动探究活动走向深入。新问题的发现,可以使孩子获得更多的信息,促使孩子思考新的解决方案,使孩子拥有新的体验,拥有再一次发展的机会。教科版《科学》教材的设计和编排是很能体现这一点的,如四下食物单元由一天的食物、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吃什么和还吃什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面包发霉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七个内容组成,这些内容本身都是一些很好的探究性问题,而问题前后具有层次性,后面的问题均是从前面的研究中引申出来的。在这样的地方展开,孩子觉得自然、贴切、有意思,也愿意去深入钻研。
  
  5、展在孩子喜欢“卷入”处。在科学学习中,相关的活动可以罗列很多,有些活动既有探究性又有趣味性,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劲头,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忘我地研究,这种学习状态就是“卷入”。孩子卷入后,对活动中的事物和现象才会全面关心,对其中的问题才会孜孜以求,才会不知疲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以教师在这些地方要极尽所能地展开,要安排充裕地时空让孩子去探究、去享受。所谓“探求意义的经历”或者说获取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便存在于此种境界吧!我们要教的是孩子喜欢的科学,我们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来组织学习活动。不能搞形式主义,在孩子不愿意“卷入”的地方大讲特讲,在孩子喜欢“卷入”的地方却点到即止。
  
  6、展在利于孩子表现处。“表现”一词在过去带有贬义的性质,而在张扬孩子个性、以孩子发展为本的今天,“表现”是要大力强调的一件事。因为孩子在表现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将内化吸收的知识、技能外显出来,不断地检查自己、肯定自己;另一方面是在展示成果的同时与其他孩子交流、切磋、共享,达到完善自己、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也具有表现的潜力和本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孩子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活动的质量。例如要提出一个较好的问题,它就离不开孩子们罗列相关问题、从大量的问题中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引发新的问题等表现方式;交流阶段是否成功与公布自己的信息、倾听他人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观点、审查证据、挑出逻辑错误、形成统一的解释等表现环节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说到底都离不开孩子的表现。路培琦老师曾说过,对问题作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这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表现过程,这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儿童的表现,蕴含着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无限好奇,蕴含着他们对自身力量的一种尝试检验。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zhongkao/73822/

什么是科学课
  • 相关内容
  • 11-09 2022年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精选三篇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TheAcademicTestfortheJuniorHighSchoolStudents),简称“中考”,是检验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书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年高

  • 11-09 2022北京市高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精选三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北京市高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11-09 团员推荐人推荐词(锦集3篇)

    团员是指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团员服从于党的领导,信仰共产主义,是次于党员的共产主义者,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团员推荐人推荐词(锦集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11-09 思想政治表现业务能力及推荐意见集合4篇

    思想是汉语词汇,拼音是sīxiǎng,本义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及观念体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表现业务能力及推荐意见集合4篇,欢迎品鉴!

  • 11-09 单位推荐意见评职称范文(精选4篇)

    推荐,介绍,建议最好去选择你看中的答案,推举;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被任用或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单位推荐意见评职称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