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考前|考前百天物理复习方法和心理调适

物理高考考前|考前百天物理复习方法和心理调适

  平衡心态,科学高效
  
  一、考前百天物理复习方法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和引导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物理高考以中档难度题为主,考查内容以力学、电磁学等主干知识为主,热学、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波等知识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力学、电磁学一般以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高等学校将根据考生的成绩,按招生计划择优录取。中学将根据高考的指挥棒安排教学与高考备考复习。俗话说得好,得综合的必上线,得物理的得高分。作为高考重头的理科综合(300分),物理学科(120分)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公认有一定的难度,在高考前一个月的冲刺阶段如何能有效地进行物理复习获得高分呢?下面提出的方法相信一定能使你事半功倍,马到成功。
  
   首先,要研读考纲,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回归教材。通过对“知识内容表”中131个知识点的研读,对照自己实际情况看看哪些应该了解知道的知识还不知道,哪些应该理解掌握的内容没有掌握到位,争取全面掌握高考物理的全部知识点。通过梳理知识,找出知识的连接点和交叉点,这些点可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通过查漏补缺,找出薄弱环节及遗忘、遗漏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只有消灭了薄弱环节,才能在高考中答题自如,大幅度提高高考成绩。回归教材,不是简单的翻翻课本,而是要落实知识,提高能力,对考试大纲中要求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在课本中对号入座,查找欠缺和漏掉的知识。课本中的黑体字、规律的推导过程、插图、演示实验、《做一做》、《阅读材料》等是阅读的重点。对于演示实验要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会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怎样验证相应的规律、实验中的各种器材有何用途。对课本中各种插图、《做一做》和《阅读材料》则要知道它们的物理原理和物理模型。有许多高考题就是课本上的习题经过简单改造或拼接而来的,这些习题不仅要会做、做熟,而且要想一想它可能会有一些怎样的变化,这样看书才不至于“熟视无睹”。
  
   其次,要抓牢基础,归纳总结,大胆舍弃偏难怪题。冲刺复习中要注意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力争弥补弱势,一定要将80%的基础知识“抓牢”,而不要片面追求难题偏题,甚至大胆抛弃偏题、难题和怪题。一定要将复习计划制订得合理些,不管有多少需要做的,都应只计划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建议每周的计划只计划到80%,留出20%时间做机动,以确保制订的计划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最后30天应重点抓好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最后阶段所做的各类综合测试题应该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如弹簧类问题、传送带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类似的题目如果出错,应重点改错,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积累。同时还要对一些非重点章节的知识,特别是高考要求并不很高的,如热光原的知识内容也要进行总结,因为这方面相对是容易得分的。切不可因为不重视而丢分。不追求很难的题目,把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对于自己跳一跳就能够解决的题目上来,并且从知识上、方法上和技巧上进行总结。
  
   第三,用“分类试题”提升能力。针对高考考查的五种能力,我们可以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联想中提高理解能力,在“言必有据”合乎逻辑的推理中提高推理能力,在对复杂物理情景的“拆分过程”中提高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建模、运算,提高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大纲所列19个学生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合理性的判断等,总结出处理实验的常用方法,并能指导新情境下的实验问题。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建立物理学的基石。物理概念和规律通常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文字表达、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看到其中的一种表达形式,要能联想到其他,并能够进行不同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如在后期复习冲刺中,对公式表达形式印象深刻,而对其他表达形式印象比较淡薄时,可有意识利用一些“高考原题”进行引导和训练。
  
   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用试题中给出的信息(包括事实、现象、图线、关系、条件、数据等),通过认真审题和推理,筛选出有用信息,挖掘出隐含条件。推理要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已知的知识和试题中给出的信息。审题的过程就是捕捉信息的过程。由于高考要考查能力,同学们积累的所谓解题“经验”,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的负影响,造成对审题的干扰。在后期复习中应集中一些所谓的“高考易错题”,抓住关键字句,引导正确审题。物理多数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一系列的推理,推理要注意步骤,要合乎逻辑,不能因为步骤多就乱了思路。在冲刺复习中应集中一些“高考多过程题”进行训练,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要做到言必有据、步骤清楚、思路简明。
  
   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落实小题训练,要能够把多过程问题正确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把连接体、叠加体拆分为单个物体(或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扩大知识的广度,提高做题的质量和学习效率,培养处理难题的信心。在最后复习中可用近三年的高考典型题,练习一些物理中常用的方法,如:受力分析的隔离法和整体法,运动学中的合成与分解,天体运动中的类比法,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几何关系运用,类平抛运动中的参数方程,多次发生的同一物理事件的数学归纳法等。
  
   第四,要练习高考题并研究高考评分标准,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提高得分率。通过对近3年高考试题的练习、明确高考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对高考评分标准要细致研究,明确解题过程中那些是得分点,怎样准确表达得分点,怎样答题更简捷更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成绩。规范解题的习惯主要包括:
  
  (1)认真审题的习惯:题目至少读两遍。第一遍,了解题目考查是哪一方面的知识,弄清是什么样的一个物理过程;第二遍,准确掌握已知条件有哪些、可挖掘出哪些隐含条件,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正确分析出物理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要特别注意瞬间过程。
  
  (2)画示意图的习惯:要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做到不画图不做题,过程不清不解题。对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最好用示意图表示出来,还要注意从图形中挖掘几何条件,找出有效信息。例如对于带电粒子在电场或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画出粒子的轨迹图,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出轨迹半径和圆心角。
  
  (3)解题规范表达的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的已知量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分析后指出,加以说明。
  
  ③研究对象和分阶段的研究过程要加以说明。
  
  ④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要加以说明。
  
  ⑤列方程时要做到:一是要根据公式和已知量符号、未知量符号列出原始式而不要变形式;二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4)良好运算的习惯:最好将运算过程分步进行,因为涉及的量越少越不易出错。
  
  (5)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①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结果用字母表示的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特别提醒:凡是题述中没有给出的都是未知量,不能随便把g取值10m/s2代人用字母表示的答案中。
  
  ③因题给物理数据都是用有效数字表示的,所以答案中一般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结果是具体数据的一定要带单位。没有特别要求时,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四舍五入。
  
  ④待求量是矢量的必须说明其方向。
  
   第五,要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与高中物理有关的知识点、节约能源与高中物理有关的知识点、用计算机描绘图像等。要注意最新的科技动态与科学发展,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选学内容,都是了解最新科技成果的好材料,建议认真阅读。但同时也要把握一个度,不要盲从热点,不要将精力过多地放在热点上而忽视基础知识。大家都追捧的热点,在各地市的模拟题中都有不少,但高考也许会有意识避开这些的。不管高考试题以怎样的热点背景呈现,考查的知识点是不会超出考纲的,主要还是物理中的主干知识。
  
   第六,要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时间。在高考冲刺阶段复习中,每天都有零星时间和块状时间,要有效利用时间。点状时间复习点状知识,块状时间复习块状知识。例如,物理中的电磁学,知识点纵横交错,属于块状知识,用十多分钟复习可能效果不佳;而近代物理每部分独立性比较强,属点状知识,三五分钟已经有所收获。因此,在自由掌握时间内,一定要划分好块状时间和点状时间,合理安排,有效利用,就可事半功倍。
  
  二、考前的心理调试
  
  (一)高考前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
  
   1.高考临近对考生造成的心理压力。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面临重要任务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情绪。它源自个体正常、成熟的自我意识,提醒自己要加强对当前事物的注意力,激发身体潜能,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因此高考前难免兴奋和不由自主地紧张,这是正常的。适度的紧张会让我们感到时间的紧迫,心绪难平,但可以给我们带来兴奋和饱满的精力。
  
   2.模拟考试成绩对考生造成的心理压力。高考前各地为了锻炼考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应试能力,一般都会进行模拟考试,成绩测试等。很多考生都会将模拟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习水平、近期复习效果乃至将来的高考成绩等挂钩。一旦成绩正常起伏,便对自己产生怀疑,增添心理压力。考前的模拟考试或各类测试,一是为了检查考生的复习情况,二是为了模拟高考情景。各种模拟考试试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都与高考不同,不要把模拟考试等同于高考,更不要把模拟考试的分数与高考成绩挂钩,增加心理负担。
  
   3.来自家庭社会的心理压力。就高考考生而言,其过大的心理压力主要源自家庭,源自考生及其家庭成员过分扭曲高考的分量,家长有意无意地在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也将自己的命运捆绑在高考这架战车上;许多家长在生活上对高考考生的过度关心,会造成孩子无形的心理压力,会让孩子觉得如果高考不理想,自己真的“没脸”见父母了,那样真的太丢人、太对不起父母亲了,这样一来,家长等于“故意”让孩子的思想包袱变得大一些,其结果甚至适得其反!再加上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媒体渲染及社会公众的推波助澜,也在无形中增加了高考考生的压力。如各地公交车对高考考生免费,看似在做好事,但客观上却加重了部分考生的思想负担,造成全社会都十分“在意”高考的局面,使得考生认为要是高考考“砸”了就糟糕了。越是不良的心理暗示,就越是容易出现不良的结果。
  
  (二)高考前的心理调试
  
  高考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既考实力又考心理。“十二载寒窗比勤奋,两天高考比心态。”这句话一语中的。因此,高考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就是调整个人的应考心态,做好心理调试。高考前的心理调试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营造轻松的家庭气氛。高考前,作为家长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家庭气氛,帮助考生稳定情绪,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可以,切不可规定孩子考多少分、考什么大学,也不要过于唠叨,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家长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适时适度,可以在他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表达。表达关心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经常唠叨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压力。家长嘱咐一件事最好不要重复两遍以上,那样既没有实际效果,又带给孩子不被信任的感觉,平时要有意识地杜绝唠叨之举,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在高考的两天里,切忌拐弯抹角询问考生考试情况,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送孩子进考场。
  
   2.降低期望值,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试目标。作为寒窗苦读十二年的考生来讲,都希望成为高考状元,都希望进入名牌大学深造。但是,名牌大学招生名额毕竟有限,作为考生要制订合理的高考目标,适当降低期望值,增强信心。很多考生出现焦虑症状,主要原因是期望值过高。有许多家长也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没有机会上的大学让孩子了却自己的心愿完成。建议家长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等,和孩子一起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目标最好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那种。考生根据自己的实力,目标不要过高,力所不能及的目标只能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当然,目标也不能过低,否则,激不起斗志和潜能来。心理学实验证明,抱负水平和学习效率呈倒U型的关系,抱负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学习效率降低,只有中等强度的抱负水平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考生的自我抱负水平与家长对他的期望有非常高的相关。所以,考生要和家长沟通,争取达到二者的一致,这样,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就可以和考生的自我压力重合,考生就不必受双重压力的夹击。
  
   3.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如果说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考生考好的硬件,那么考生在考前以及考试时心态的平衡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高考前的一个月,考生可每天写一句鼓励或自律的话(或家长老师为考生每天写一句鼓励或自律的话),以调整心态,增强信心。下面的话,你不妨一试。
  
   “成功就在一粒小小的“马虎”对面,只要我去掉“马虎”,就可成功。”
  
   “我已经是一个人才了,再每提高一步都是我的额外收获,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把自信挂在嘴上的人不是真的自信,默默学习忘掉自信的人才是真的自信。”
  
   “其实成功就在低头仰头之间。当你低下头的时候,脚下那粒渺小的沙子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当你仰起头的时候,眼前那座大山就是一粒渺小的沙子。”
  
   其次,考前要学会自我放松,积极进行减压。从考前一个月开始,考生就应该学习自我放松的技巧,特别是那些有考试焦虑症的同学。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使考生在考前心理放松,心态平稳,恢复到正常的身心状态。
  
  ①饮食减压法。研究表明有些食物有直接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可以提高接受能力和工作学习效率,使思维敏捷、精力集中。如草莓、洋葱头、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胡萝卜有助于提高记忆力;海产品可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另外,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
  
  ②运动减压法。科学地安排生活,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课余时间考生可以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傍晚锻炼比早晨锻炼更有利于消除疲劳。
  
  ③转移减压法。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高度紧张的状况,考生要学会自我调适,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热水澡,与家长、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等等。
  
  ④环境减压法。高考临近,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够压抑和紧张。在家庭环境方面,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积极地与父母进行沟通,向父母、亲人聊天、倾诉烦恼等。⑤睡眠减压法。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所以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要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首先家庭应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其次针对考前睡眠时间少、身心过度疲劳,考生应进行多时段的睡眠。
  
  ⑥过渡减压法。通常学校与家庭都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使考生有充沛的精力应试。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一些考生和家长都认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前就应该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式来缓解压力。
  
   高考临近,良好的心态预示着成功,增强自信,相信自己,寒窗十二年的巧学苦读一定会有回报。十二年的寒窗铸就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加上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品质,一定能在高考博弈中发挥的最好,一定能够金榜提名。预祝同学们在2010年的高考中成果丰硕,成绩优异,心想事成。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zhongkao/73813/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