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与哲学考点]考点解读:哲学常识——认识论

[政治生活与哲学考点]考点解读:哲学常识——认识论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考点1
  
  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3)从认识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2.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
  
  ①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把现象看作入门的向导。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②认真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能以对现象的认识代替对本质的认识。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考点2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②形式不同: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③特点不同: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对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方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具有具体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的认识,它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④阶段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坚持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还表现在它们的相互渗透上。在现实和认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考点3
  
  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关系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科学理论能够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帮助人们把握发展的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性、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点4
  
  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并未结束。人们还需要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先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膏。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2.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具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3.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趋势(总规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前一次循环进入高一级阶段。因此,要反对静止的观点,悲观的观点,骄傲自满和无所作为的观点。
  
  考点5
  
  1.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了在思维中必须进行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2.贯穿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方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它要求对矛盾各方面及其关系既分析又综合;对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综合;对其他各种矛盾关系既分析又综合。
  
  考点6
  
  1.想像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像,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2.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3.21 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创造性思维要和合理想像有机结合。培养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善于发现问题;二是要敢于超越;三是务必积累知识;四是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五是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考点8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总是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是在这种社会关系中进行,就是在那种社会关系中进行,孤立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
  
  考点9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的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相符合。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②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③重视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④认真学习间接经验,总结直接经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考点10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考点11
  
  1.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树立群众的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青年学生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强调青年学生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是由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决定的:青年学生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道路,要求做到:第一,既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在实践的基础上做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
  
  考点12
  
  1.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自然界,就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属性与规律,变革自然物的原始形态,使自然界发生和谐的变化,创造出人工形态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改造社会,就是要通过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管理体制,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使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不断进步。
  
  2.改造主观谊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会自发形成,只有在实践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转变主观世界。
  
  考点13
  
  1.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2.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从而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人们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从而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实践。
  
  3.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①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断调整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②在实践的基础上做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

相关信息:
考点解读: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
考点解读:哲学常识—辩证唯物论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67672/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