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院校指导_高考解题指导:走进科普文感悟真善美

高考院校指导_高考解题指导:走进科普文感悟真善美

  作者:山东临沂涑河实验学校 陈正汝

  科普说明文是一种以介绍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说明文。科普说明文运用形象思维方式,生动形象地阐述科学道理,揭示事物的内在事理,将读者引入多姿多彩、如梦如幻的科学世界。

  科普文章在高中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有两个单元,分别是《语文(必修三)》的第四单元和《语文(必修五)》的第四单元。教材中所选的科学小论文,是科学普及意义上的文章,大多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兴趣和热情而写的,大都出自科学大师之手,观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兼有理趣,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弘扬科学精神。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时,要重视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感受科学文章语言清晰、简捷、准确的风格。

  同时,科普文的阅读也是语文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卷在2011和2012年就分别考察了两篇科普文章:《没有天堂》和《古怪的重水》。文章的内容、语言和人文内涵都是考察的重点。

  优秀的科普文应该是融说明、描写、抒情为一体,让学生在阅读的愉悦中既学习到科学知识,又能得到审美和德育的熏陶。优秀的科普文应该是一首诗,让学生体味到其中的理趣;还应该是一首歌,让学生欣赏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更应该是一幅画,让学生的思维之翼在各个领域纵横驰骋。教材中的科普文是本源,可以从中掌握科普文的阅读密码;考试中的科普文是检验,可以从中把握学生的迁移能力。

  科普文集科学性、文学性和通俗性为一体,既有翔实的科学知识,又有生动鲜明的文学色彩,再加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沉浸其中。但是要想让学生读懂一篇科普文,并且把它转化为阅读能力,而不是“只看热闹,不看门道”,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指导。

  其实,好的科普文,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解读。

  一是科普之“真”

  科普文的“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真实有据。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都是在严密的科学论证后得出的结论,即使是科学幻想,也有着坚实的科学知识做基础。不管是以什么形式出现,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播普及科学知识并且及时反映科学界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动态。它的态度是认真的,它的阐释是严谨的,它的描述是精确的,它的逻辑是严密的。《动物游戏之谜》探讨了动物游戏的现象、类型、研究成果和原因结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NextPage]

  其次,科普文的“真”还体现在语言上。和散文、杂文等不同,科普文的语言要求严谨、周密、精确。无论是各类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还是数据的使用,都非常准确,经得起推敲。比如2012年《古怪的重水》第三题考到了文章第三、第四两段的语言特点,其中一个答案要点就是“严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并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

  科普文之真,是科普文的根本,也是阅读科普文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科普之“美”

  《新课标》说:“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又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科普文的阅读离不开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毋庸置疑,科学知识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动物天真烂漫的游戏状态是美的,浩渺神秘深邃广袤的宇宙是美的,飞檐重叠钩心斗角的中国建筑更是一曲凝固厚重的交响曲,这些独特的美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崭新有趣的审美体验,但是有别于枯燥乏味的科技论文,科普文最重要的美是它的“文学之美”。

  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它的整体布局多姿多彩,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它还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这都是科普文带给学生的另一个惊喜。比如在霍金的《宇宙的未来》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所阐发的事理更容易为听众接受。如谈到轮赌盘的旋转具有混沌性质,作者说即使是物理学家也不能计算出它“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这就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混沌现象。如文章最后一句话:“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兼有讽刺与幽默,对宇宙未来命运的判断采取了审慎态度。

  科普之美是科学和文学完美结合的产物,它揭去了高高在上的科技的神秘面纱,用自己五彩斑斓的画笔让科技之光迸发出迷人的光芒。

  三是科普之“善”

  好的科普文不光可以传授科技知识和科学规律,它还担负着间接培养科学精神和开发智力、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它让学生从科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养好奇、探索、创新、求真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让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普文中所体现出的自然人文内涵和《新课标》中语文的德育目标不谋而合。比如学生可以从《作为生物的社会》中体会到,人类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生存危机,要注重个体智慧和群体智慧的结合。2011年高考题《没有天堂》最后的探究题就涉及到这篇文章的人文内涵,即“天堂”是虚幻的,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该放弃各种幻想,立即行动起来解决当前的问题,保护我们的地球。

  科普文之真、之美、之善以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角度成为打开科普文大门的金钥匙。无论是阅读鉴赏还是应试迁移,把握住这三个要点,就能明晰思路,据本而行。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59924/

指导高考保电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