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古诗词“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古诗词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古诗词“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广西大化高中 潘世流

  古诗词阅读教学,我认为使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慧眼识珠,勾画点评

  所谓慧眼识珠,其实就是准确找出诗句中的“诗眼”或者关键词进行点评赏析。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首诗词抓准了“诗眼”或者关键词,结合全诗读懂读透,再联系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进而能简明扼要地点评鉴赏,这样对于整首诗词的解读基本上就落实了一大半。这种读写结合模式,属于短平快,精悍简洁,从点到面,对整首诗词的解读就会迎刃而解。不妨看个实例: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杜甫《蜀相》中的名句。一动一静,一碧一黄,一视一听,对比鲜明的背后,用得最为精妙的是“自”“空”两个字。碧草无情,年年绿得满庭春色;黄鹂无心,日日叫得婉转悠扬,谁人能知晓你蜀相?千秋万代名又怎样?哪怕你再投胎转世又将如何?赏析时再知人论世,联系杜甫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这首诗蕴涵的深意就不言而喻了。

  依样画葫,仿写创新

  文本教学,离不开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越离我们久远的古诗词,越需要多读,从文本的布局谋篇,到语言特色等逐一品味。熟读之后,引导学生依样画葫芦,借鉴创新,可以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来写,亦可以就整篇文章结构来创新。琼瑶的《在水一方》就是借鉴《诗经·蒹葭》而来: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借助经典却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行云流水,意境悠远。不愧为名家中仿写创新的典范。

  我的学生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模仿写了《交友铭》、《写作铭》;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模仿写了《水调歌头·中秋夜》、《水调歌头·考试》;读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模仿写了《忆塞北》、《忆乡村》……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所感悟到的转化为作文表现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增强了成就感。反过来,也加深了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了诵读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了教学的双赢目标。

  忠实原诗,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就是运用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将文本再创造。忠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文本是源头,是活水,其解读应该是多元的,但要忠实原意,不偏激,不歪曲,不虚妄,不亵渎。只有在这样的多元解读基础之上的情景再现才真实生动,有生命力。看两个成功的范例:[NextPage]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之所以传唱不衰,与其歌词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分不开的。它化用《枫桥夜泊》而来,作者在原意基础之上加以改造创新,作品自然清新,如春风拂面般清爽。

  “……他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地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余秋雨《阳关雪》

  余秋雨先生活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用散文化的语言形式,信手拈来,向我们展现了朋友古道热肠的友情和美而不伤的送别场景。不造作,不虚假,守正创新。

  春风化雨,华章添彩

  活用诗词,不要光停留在引用名句加感悟的浅层次表述上,而是要春风化雨一般融经典诗句于文章深处,犹如泼洒出去的珍珠,满地璀璨,让人赏心悦目。那该如何活用呢?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诗词在熟读涵咏后,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将这些诗词优美的意境逐一呈现,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联想,不拘陈规,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融入人心灵独到的感受和丰富的情感,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做到语言光色艳丽,触角独具老道,思想深刻厚重。试看台湾学者张晓风的《穿风衣的日子》:

  ……

  必然有风在江南,吹绿了两岸,两岸的杨柳帷幕……

  必然有风在塞北,拨开野草,让你惊见大漠的牛羊……

  必然有风像旧戏中的流云彩带,圆转柔和地圈住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棠残叶。

  必然有风像歌,像笛,一夜之间遍洛城。

  曾翻阅汉高祖的白云的,曾翻阅唐玄宗的牡丹的,曾翻阅陆放翁的大散关,那风,今天也翻阅你满额的青发,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

  风是不是天地的长喟?风是不是大块血气涌腾之际搅起的不安?

  张晓风先生学富五车,洋洋洒洒,“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先后化用了“春风又绿江南岸”“风吹草低见牛羊”“雨疏风骤”“海棠依旧”“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大风起兮云飞扬”“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经典诗句,或借用或描述,如数家珍,侃侃道来;视野开阔,气势磅礴;活灵活现,了无痕迹。既展示语言特有的美感,又彰显语文高深的素养。

  除了这些模式之外,平时我们常用的还有“名句+感悟”式、诗句翻译式、添枝加叶式等等,各有千秋,不一而足。让我们品读诗词,感天地草木之灵,活用诗词,写流彩华章之美。读一读,写一写,让读书和写作相依相随,互为促进,活跃和充实我们的课堂,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27138/

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流程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