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合集6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合集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参考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

【诗歌赏析】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风度。

【篇二】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鉴赏诗歌的形象。

(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是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真题共赏】

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篇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答: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答:

【参考答案】

(1)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诗歌赏析】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

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

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

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

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更多高考复习资料

【篇四】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中的必考题目,也是学生们很头疼的一个题型。如何在高考时拿到更多的分数,这是同学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20XX-20XX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如何在考试中做好诗歌鉴赏。

纵观历年的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诗歌鉴赏不外乎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这四个方面去考查。四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无论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用到了怎样的语言,在表达时用到了怎样的技巧,这都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一、形象

诗歌中会塑造人物形象,也会描摹景物,刻画事物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形象。

1.人物形象

在历年的高考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问法:

a、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上海卷《镜湖女》)

b、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重庆卷《鹧鸪天.酬孝峙》)

由此可见,诗歌鉴赏中的形象也会是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二是诗人形象。

主人公形象可以理解为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邶风.静女》中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女青年活泼俏皮,美丽动人;男青年痴情淳朴。我们以试题《镜湖女》为例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问题: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20上海卷)

读完诗歌后我们可以组织这样的答案,镜湖女以打鱼、采藕为生,说明热爱生活,生活态度积极;面容姣好,美丽动人;镜湖女歌声优美,回家之后还要和朋友相约明天出去玩耍,说明镜湖女活泼可爱的性格。

2、诗人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有几种形象类型:

a.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古代文中最有这种情怀的是李白,如《梦留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是这一形象的代言人,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种忧国忧民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c.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诗人形象。

d.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古代文人大多是因为仕途不得志,才有了很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e.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是这一类形象的代表。

f.矢志报国、壮志难酬的形象。岳飞、文天祥、陆游和辛弃疾是这类形象的代表。

掌握了上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以试题《鹧鸪天.酬孝峙》为例进行分析。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仗。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迟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 :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问题: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20重庆卷)

我们可以先大致翻译一下诗歌的上片,“一个头发短胡须长眉毛棱角分明的人,面容病态,比其他的僧人要奇怪的多。霜侵雨打已经是寻常事了,坚毅的就像终南山里的藤条”。整合答案,通过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容貌病态怪异的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性格坚毅不拔的诗人。

诗歌中不仅会出现人物形象,还会出现一些景物,如“羁鸟恋旧林”中的“羁鸟”和“旧林”,“梧桐更兼细雨”中的“梧桐”和“细雨”,作者不单单是写这些景物,而是通过这些景物和自身形象有某些联系,以表达某些感情。如天津《野菊》。

当然在古代诗歌中会出现一些意象,这是研究古代诗歌的专有名词。“意象”就是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如20江西《江城子》中:概括“杨柳”、“飞絮”意向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见附录】

多个意象的组合就会组成意境,从这可以看出,意境的范围要比意象的范围大。关于画面,关于意境,高考中还有一类题这么考查,如下:

高考全国卷Ⅱ《新晴野望》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问题: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总结一下,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可以试着整理出形象题的答题步骤。当考查到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先通读诗歌,用二到三个双音节词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要结合诗句去分析,诗中是怎样体现出人物形象特点的。如果其中用到了某种手法,要写出来。如果考查的是景物形象,要看是不是将其拟人化,一般景物的身上都有人的某种特点在里面。如果是画面题的考查,要根据诗中出现的景物,展开联想,以构成一个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说出画面体现了怎样的氛围。从而表达出作者怎样地感情。可以关注里面是否有某些意象在里面,若有手法的运用,也要指出。

二、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的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其次是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1.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

诗歌鉴赏中那些传神的字词主要集中在了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的部分。例如年湖北卷《早发》中让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的“背”字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从动词的角度考查的,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的向北向寒与大雁的向南向暖形成强烈的对比。再如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中让简要分析首句“绿”字的妙处。也是从动词的角度去考查的。“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树木的动态,表现出了春风的活力。再如2013年重庆卷《鹧鸪天》中问道:“‘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从两个形容词“瘦”和“肥”去考查,此句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历年的高考题就告诉我们,在做诗歌鉴赏的题时要注意里面的形容词、动词等词语。我们以2013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为例,展开讲解。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问题: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绿”字的本义是“绿色的”,在诗中的意思是“吹绿”,一阵春风吹绿了树梢。一个“绿”字将春风吹绿树林的动态写的跃然纸上,表现了春风的活力,从而显示出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诗歌中除了这一类词外还有叠音词,这有助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可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如《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还有颜色词,这样的颜色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感情的作用。

1、诗歌的语言表达顺序

因为诗歌在字数上有限制,不能像现在的语言表达那样顺畅。几十个字要表达出无尽的情感,而且还要做到韵律工整,所以作者在组织语言时会调整语序。比如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按字面不好理解,但要是改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就好理解很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变换语序的例子。

2、诗歌的语言风格

每个诗人或者某一诗歌流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但这种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同一个作者会在不同的作品里反映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所以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诗歌将具体的去分析。诗歌中出现的风格会有如下几类:清新雅致、平实质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雄浑壮阔、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等。

纵观历年真题在语言部分的考查,我们可以看出偏向于炼字题的考查。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炼字题的答题过程。

a.可先解释字的本义,然后解释在诗歌中的意思。

b .结合诗句描绘画面。

c.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可分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这三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拟物的手法如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后两句用了拟物的手法,将无形的愁苦形象化)、双关、借代、夸张、对比、衬托等。

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其中在诗歌鉴赏中叙述和议论不会出现。

a.描写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在诗歌中的体现有如下几个方面:外貌、动作、心理。而景物描写、白描可算作侧面描写。

b.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就是诗歌鉴赏中的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有如下的术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烘托渲染、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感官结合(听觉、视觉、嗅觉等)、远近高低结合、对比衬托、比兴、铺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借古讽今。

要想做好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题首先得知道以上的专业术语,这样在做题时才有把握。当然,这些术语并没有涵盖所有,同学们还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地积累。总而言之,只有知识储备充足,做题时才不会乱了阵脚。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看看遇到这类题时如何作答。

例如安徽卷《月圆》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问题: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去分析后两句的感情,这其实是把表达技巧和情感分析两种题型结合在了一起。最后一句中实写是眼前月景,虚写是联想家乡亲人,虚实结合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总结答案可得: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再如:20天津卷《雨过至城中苏家》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问题: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这是一道单独考查艺术手法的题,答案如下: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遇到此类题时的答题步骤:

a.准确指出用了某种手法。

b.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在诗歌中是如何体现的。

c.最后指出用了此手法的作用与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诗歌表现的情感

古代诗歌表达的情感不亚于今天现代文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从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入手。

1.边塞征战诗

这一类诗歌写的内容很宽泛。a.写边塞的风光,如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写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b.写塞外的军旅生活;c.写边塞恶劣的生活环境。在表达感情上会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戍守边关的将士对故人家乡的思念,以及家中思妇的绵延愁绪。

2.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以东晋的陶渊明和唐代的王维为代表。这类诗歌多是描绘的山水田园风光,以农民,渔夫等为主体去刻画,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意境。这类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有如下几种:a、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趣;b、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C、厌恶了官场,向往隐逸生活的志向。d、抒发了一种宁静、悠然自得的心境。

3.借物抒怀诗

这类诗歌会出现某个物象,描摹物象的外在特征,是想通过某个物象寄托自己的志向,如于谦的《石灰吟》,借对石灰的特点描写,不只是说石灰外表“清白”,而是想说自己也如这石灰一样,有清白的品质,拥有一颗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友人送别诗

这一类诗以送别为基调,表现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思念,或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语劝勉之情。这一类古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羁旅思乡诗

在古代,好男儿志在四方,所以有的是人会长期客居在外,或是想求取功名,或是游历名山大川。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被贬在外,或是漂泊异乡。往往会抒发独居在外的思乡之情、被贬之后的苦闷之情等。 6.咏史怀古诗

诗人借助先前的历史故事、认识等来抒发情感的一种诗。诗人要么感慨朝代更迭,要么寄托哀思,借古代来讽刺今天。描绘昔盛今衰的场景,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时怀古坏人,以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每年每省的高考题都会涉及到感情问题的考查,而且多放在第二问,例题就不在赘述。同学们要在读诗过程中勾画出主要的字词,大致确定诗歌的情感基调。诗歌到底是想表达积极的情感还是想表达消极的情感。然后再统观全诗,得出诗人具体想要表达的情感。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作者身上。这几年高考的趋势是弱化作者的影响,翻阅近几年的高考题发现,一流诗人、二流诗人不再是考查的重点,三流、四流诗人反倒成了热点,所以不要说看到作者熟悉就按照平时的思维去答,一定要耐心的读诗歌。同时诗歌下面的注释一定要看,有时这是解决诗歌鉴赏的关键。

【篇五】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共收集著名唐诗宋词元曲等七万余首,包含先秦,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诗,宋词,辽,金,元朝,明朝等作品,一起来做一下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创新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吧~

1.(20××·河南郑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旅居安南

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

(1)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回答问题,注重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和与首联的关系。先分析颔联的具体内容,上句写安南因为是亚热带气候,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还2)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写作手法方面,《旅居安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即故意夸张安南与京都的距离;《渡湘江》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比如“南”“北”的反衬,人、水的反衬等。抒发情感方面,《旅居安南》主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渡湘

答案(1)颔联描写的山果、野花是对“寒迟”“暖复催”的具体化表述,颈联描写的积雨、昏雾、震雷是对“交趾殊风候”的具体描写,中间两联围绕“殊风候”表现交趾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

(2)不同点:《旅居安南》尾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渡湘江》的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遭遇贬谪的悲凉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20××·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从:①描写手法(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②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③结构方式(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2)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要联系周敦颐的《爱莲说》的相关内容,相同点都是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本诗中“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展现了荷花的高尚品格,与《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一致。不同点,还应该看到本诗的尾联“想得

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地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

3.(20××·山东省淄博市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周 朴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赏析诗句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可以从表达的情感、诗人的主旨、塑造的形象、烘托的氛围、营造的意境等方面来答题。结构上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是否照应标题;②是否承上启下;③是否存在转折;④是否存在蓄势、伏笔,是否前呼后应;⑤是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⑥是否为下文抒情(揭示主旨)作铺垫;⑦是否以2)本首诗的情感是思念亲友的情感。解答此题先简单地翻译一下: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然后再总结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

答案(1)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蝴蝶多情、流莺解语,作者把蝴蝶人格

(2)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4.(20××·东北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点绛唇·丙寅①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张元幹②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

【注】 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 ②张元,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1)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干问的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的妙处”,本2)题干问的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

答案(1)①以“故人何处”设问,以“一夜溪亭雨”形象作答,含蓄不尽,意味深长(或耐人寻味)。②寓情于景,词人在溪光亭一夜未眠而听大雨之声,间接回答了因不知故人何在而产生的深深的惆怅、忧虑与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①对时局黑暗的感慨。前两句写秋云暗山,暮鸦归巢悲啼,是社会时局的象征;②“故

5.(20××·江西南昌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注】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 “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

(1)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诗句的主要意思和意象分析,有樵夫、草虫,环境是寒冷的夜里,樵夫和草虫都消失在夜色里。从中透露出诗人情感上的失落之情。(2)本题考查诗歌的风格。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前两联描写了诗人不到中午时去干活,到晚上才回来;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简洁清淡的图画。

答案(1)颈联写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因夜寒而吞声,暗示朋友还未到

(2)这两联都用白描的手法,首联交代诗人出谷和回家的时间,次联写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显现其诗风“清淡”的特点。

6.(2015·河南六市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黄钟】人月圆

倪 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注】。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

【注】 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

(1)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

(2)①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抒情之作,写作者重登越王台所引起的怀念故国、追忆往事的惆怅心情。开头两句记登临吊古事和因之而引起的“伤心”感情。“鹧鸪”三句是描写句,寓情于景。作者登上越王台,听见鹧鸪的悲啼声;放眼望去,只见残阳下的衰草、暮色中的山花,全笼罩着。

【篇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gaokao/628431/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