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事迹介绍

”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事迹介绍(合集三篇)

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事迹介绍(合集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事迹介绍篇1

现代中国天文学家梦想得到的大型射电仪器,对于探索更远距离的宇宙、天体运动的精确探测是必不可少的。

而1993年的中国,只在北京、上海等地建造了40米、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如果要用大口径无线电,中国天文学家只能去美国,欧洲,只有那里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口径无线电望远镜。

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最辉煌的一门学科,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只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曾经”,它停留在“古代中国”。

在当代天文学领域,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这在装备不足、技术不够先进的情况下几乎是可以做到的。

为改变现状,扭转颓势,为超越弯道, FAST拔地而起,横空出世。

它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该系统主要由主动式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持系统、测控系统、接收机和终端系统和观测站几大部分组成。

如果按照500米口径,世界杯赛的标准足球场面积大致是7140㎡,天眼大概有27个足球场那么大。

在灵敏度和综合性能方面, FAST是世界上最好的望远镜,它比发现引力波、被评为20世纪人类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提高了大约10倍。

根据这一理论, FAST可以接收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其距离接近宇宙的边缘。

而这个经天纬地的大国工程的总设计师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南仁宫老先生。

南仁东生于1945年的吉林省辽源市,自幼学习成绩优异。18岁时以高考平均分98.6分(满分100)获得吉林省理科状元。顺利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一九六八年,南仁东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遇上特殊时期,便到东北一家电报厂工作,一九七七年底才考入中国科学院,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984年,南仁东利用国际上长基线网络,对宇宙活动的星系核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主持并顺利完成了欧洲和全球十余次观测,成为当时天文界数一数二的科学家。

天文界的泰山北斗,由于声名显赫,曾经收到过美国、日本天文界的橄榄枝,给他的薪水比国内高出300多倍。南仁东心里明白,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因此他对科学作出了坚决的否定,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知道此时祖国需要他,自己必须回去报效祖国!

那时候,没人会觉得南仁东会放弃海外高薪的工作,但事实上,他毅然选择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这即使他的知识大大增长,又为以后在“天眼”项目中积累知识作了准备。

出席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大会的科学家们于1993年提议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便在大环境改变前接受更多来自外层空间的信息。

会后,南仁东和他的同事商量中国也要造一个,但当时的中国,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技术支持,连建设基地都没有头绪,大家打心底里不看好南仁东的提议。

在他60岁的时候,从1994年到2005年,他最终确定了独特且最合适的台址,可以说,这只是第一步。由于国家资金不多,南仁东只能自己出去拉赞助,找合作伙伴,这位已经过了耳顺年龄的老人拿着相关资料在世界各地推销他的 FAST项目。

在2006年被推荐为国际天文学学会射电专业委员会主席,在南仁东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吸引了20多个合作单位。

之后从1994年到2005年,他一直在努力争取最佳的选址。有志之士,他在云贵高原那独特的喀斯特洼地上找到了最好的位置,最后“天眼”建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沟深山里。

南仁东在2006年为“中国天眼”申请立项。在2007年国家批准南仁东申请后,“中国天眼”正式立项。2011年,“天眼”工程正式开工,项目进展到这个阶段似乎一切都尘埃落定,南仁东却感觉肩上的重担更重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正是这段时间来的不容易,他希望能做得更好。南仁东将与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有关。

在他心中似乎装了一个世界,古语说“术业有专攻”,他却一无所知。天文,力学,金属工艺,绘画,无线电,更别说无线电了,无论施工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帮忙解决。并且在施工现场常能见到他的身影,一刻也没有放松。

小螺丝钉从钢架上拧下来,到高处打穿套管,再到调整设备,他样样都会,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他仍然这样努力!通过几年的建设,这个花费了南仁东20多年心血的大项目,终于在2016年成为现实!这一“天眼”是南仁东一生的愿望。

南仁东先生为中国造了天眼,自己却很快闭上了眼睛。由于工作过度,他整夜都在赶工,经常工作到凌晨,所以事情都得自己处理。别人不是只知道力学,不知道工程,不知道天文学,不知道无线电,就是只知道他,什么都知道。二十多年日日夜夜的劳作,使他实在疲惫不堪。得了肺癌后,第一次动手术后声音嘶哑,腿脚无力。

南先生说:“我说不出什么高尚的追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想。男人总要有面子的吧,你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这不算什么。尤其是我怕亏欠别人,国家投了那么多钱,国际上又有人说你吹牛,我也要负点责任,”我的梦想,是自食其力,甘愿做块奠基石。

在22年如一日的日子里,他克服了生活和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终于胜利地返回祖国,创造了奇迹。南东对“天眼”的爱护,使他与他所工作的每一个工作者都能一目了然,“时代楷模”这一荣誉对南东来说,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

从古到今,我们仍然记得“二弹元勋”邓稼先,记得“导弹之父”钱学森,虽然他们离我们很远,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影响着我们。还应牢记南仁东等科学家为祖国、为人民所作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也时时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科学工作者和普通民众,他们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一生。

”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事迹介绍篇2

说起中国的天文学家你会想起谁,是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的张衡,还是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祖冲之,抑或是著有《推步》,《立成》等天文学名著的郭守敬?

不可否认,他们都曾是中国天文学史上最灿烂闪耀的明星,不过距离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千百年,关于他们的很多事迹和贡献也不能清晰考证。而如今,在新中国成立后,在21世纪初,中国又出现了一位可以与其比肩的人物——南仁东。

乍听之下,好像哪部小说中的霸道总裁,实际上,他却是一位地地道道,成就卓越的现代天文学家,被誉为“天眼”之父,有很多崇拜他的中外学者和在校学生。那么“天眼”对中国有多重要,南仁东的贡献又有多大呢?

天空之眼

很多人都曾在新闻,报纸甚至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上刷到“天眼”一词,可对于它究竟是什么,却都云里雾里,不是十分清楚。其实“天眼”的本质十分简单,就是一台用来探究宇宙天空的天文望远镜(又名FAST)。

只不过它相比于其他的望远镜体积更大(总面积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功能更强,是全球范围内单口径最大,反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可以以最快速度最大精度定位宇宙天体和雷达信号。即使是遥远微弱到其他射电望远镜需要准确坐标才能捕捉到的天体,它也仅需1分钟就可以观测定位,快了世界水准整整八分钟。

此外,中国还借助“天眼”的超高灵敏度,发现了102颗已经认证过的脉冲星(其自转周期稳定,如同宇宙灯塔,对于航天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将世界已有的脉冲星计时准确度提升了50倍。

就算对比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功臣之首的阿雷西博3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也毫不逊色,灵敏度可以达到阿雷西博的2.25倍。

可以说有了“天眼”,就算你在外太空小声聊天也会被它捕捉,这对于预防违法犯罪,捕捉监控定位都有很大的作用。它既可以用来探索神秘宇宙之中的未知奥秘,推动中国航天工程的飞速发展,又能辐射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现有的技术水准,是我国天文学事业领跑世界的最有力见证。

而这项伟大工程背后的最大功臣就是南仁东,在1994年,他首次提出“天眼工程”计划,并亲自参与了后期的选址和设计工作。

为此,他曾长途跋涉于中国的西南大山里,用12年的时间,4300多个昼夜,在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后,才终于选中了如今“天眼”所在的地址,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单单为了选址测算,就让他的一头青丝染满了霜雪,让他的脸上遍布纵横的沟壑。正是他不畏酷暑严寒,不舍昼夜地一点一点实地考察取证,列举各项数据分析,才让这项工程在2007年获得国家的批准立项,得以正式展开。而这一年的他已经过了花甲之龄。

然而“天眼”寄托了南仁东的诸多希望与理想,势必要用毕生的心血去灌溉。于是在天眼工程正式建设启动之后,南仁东当仁不让地担任了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他为这一工程的建设发展指明方向,解决了其运行推进中的诸多疑难问题,让它在立项不到10年后就可以落成使用,大大加快了中国在射电和天文学自主研发的脚步。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南仁东,就不会有中国的“天眼工程”,就不会有今天中国天文学傲视世界的景象。然而“美人枯骨,英雄迟暮”,再厉害的人终有老的一日,终有疾病缠身的一天,不过这个时刻的到来对于南仁东来说,实在是过早。

鞠躬尽瘁

2016年9月,耗费了南仁东22年之久的“天眼工程”即将落成启用,就在大家都欢欣鼓舞的时刻他却已经躺倒在了病床上,原来这位为了中国天文学事业奋斗了半辈子的科学家得了肺癌,迎接他的不只是“天眼”的成功,可能还有天堂的召唤。

如果换作一般人,可能已经被突如其来的病魔所压垮,然而南仁东却很平静,因为他知道死亡是避免不了的,他能做的不过是和死神赛跑,在生命里最后的光景将自己多年研究考察的经验尽数整理成文件,供给后世的人们参考。

于是在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即“天眼”的落成启用仪式上,南仁东拖着沉重的病体,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的路程,来到了贵州,目睹了这场盛况。

彼时的他已经被癌症折磨得形销骨立,声带也因为手术的原因受到了损伤,可是面对这份自己将近半生的心血得以开花结果,他的脸上依旧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伟大的宇宙太空,以它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无垠的广袤”,这是南仁东曾经说过的话,也是他践行的路。这几十年的坚守和不懈努力,都是想离我们头顶这片神秘广袤的宇宙近一点,再近一点。

2017年9月15日,距离“天眼”工程落成启用不到一年,南仁东的病情突然恶化,在经过医生护士奋力地抢救之后,还是没能挺过这最后的一关,亲眼见证“天眼”取得的首次科技成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不过鞠躬尽瘁,死而不已,虽然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可他留下的无数学术成果和“天眼工程”却依旧在创造着价值与奇迹。

有人曾经系统地统计过,南仁东一生已发表的科技论文有222篇,专著7部,学术报告6本,专利36项;论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简称,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收录56篇,被EI(《工程索引》简称,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收入56篇,被两者引用900余次,除此之外,他还多次参与中国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给了科学事业。

他的离世,无疑给中国科学界,乃至世界科学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哀伤,为此,很多科学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都对南仁东献上了最真挚的悼念。

其中圣克鲁斯加州大学华裔天文学家林潮的悼念词最为让人感怀:“朴素宽厚,淡泊名利,待人诚恳,胸怀全局,鞠躬尽瘁”。短短20个字,道尽了南仁东的一生,也道尽了身为一名科学家最应该具有的品格。

2016年12月,南仁东获“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2017年1月,南仁东获“CCTV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2017年5月,南仁东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8年11月,南仁东被追授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南仁东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2019年9月,南仁东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2019年9月,南仁东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

不同时间,不同名目的奖项,得主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南仁东,而这只是他无数荣誉中的一部分。如果要列举他的光荣事迹和荣誉成就恐怕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也许有人会很好奇,这样一个成就卓越的科学家,他在生活中是怎样的性格,除了这些耀目的科技成果外,他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迹呢?

时代楷模

南仁东是吉林辽源人,从他6岁上学起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优秀,是学校各种评优选先活动的常客,经常被老师和同学夸奖。

1963年,18岁的南仁东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高考。在那个物质贫乏,教育资源稀缺的时代,读完初中就是文化人,上了高中就可以当老师,而他则以“吉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进入了无数人梦想中的象牙塔顶层。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这个状元一点也不水,各科的平均分达到了98.6。要知道当时的高考还是以百分计数,这样的成绩足以被称之为“天才”。

顶着如此夺目光环的南仁东也终于不负所望,不仅成功取得了清华大学学士学位,还考取了研究生,先后获得了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成功实现“本硕博三级连读”,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学霸。

在完成学业后,他毅然投身了他所钟爱的天文科学事业,开始默默无闻的研发之路。尤其是在寻找“天眼工程”选址方面,南仁东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据和他同行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回忆,90年代的山区生活异常贫苦,想要在大山深处喝一碗干净的水都困难。他们只能吃着冷硬的干粮就着浑水在冷风中相拥取暖。

而那时候以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国际上的影响力,谋求一份高薪有保障的工作易如反掌。可他并没有丝毫的动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为祖国科技发展建设的决心。

在工作之余,他也十分重视对于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在1996年的时候向国家教育委员会递交了《关于加强高校天文选修课的倡议书》,对日后高校天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他还身体力行地亲编教材《射电天文》,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如中国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陈学雷,中国自动化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张晓宇等等。

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应该是有距离感和孤傲的,可是生活中的他却十分地平易近人,不仅时常为工人送衣服水果和他们一起抽烟,还会拿出自己的积蓄和奖金用来资助贫苦孩子上学。

如果没人介绍他的身份,大家只会以为他是一个长相严肃心地善良的邻家老人,没人想到坐在他们身边和他们同吃同住的南仁东会是“天眼之父”,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的天文学家。

南仁东的一生,无论是作为科学界的工作者,还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真正做到了用一颗赤子之心回馈祖国,回馈人类,是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踏平坎坷艰难寻‘它’,埋进深山志高远。”这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于南仁东的评价,也是对诸多同样为祖国建设,为人类科学事业奋斗的科学家们的赞许。

南仁东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天眼”的建成运用,也不仅仅在于无数的学术名作,而在于他拼搏刻苦,敢作人先的奋斗精神,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无私奉献与热爱。激发当代青年的热情,可以摆脱浮华烦躁,踏实认真地去为了事业和理想奋斗。

其实,如同南仁东一样的科学家,建设者有很多,他们大多默默无闻,拿着并不丰厚的收入,可做的却是关系国家民族,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工作。

往往等到他们扬名立万的时候,就已经是他们油尽灯枯的时候。所以我们看到的评论永远是:“很遗憾用这样的方式认识了您,某某科学家/院士一路走好。”很心酸,又很现实。

如今的很多年轻人,可以为了看偶像的一场演唱会花费自己几个月的工资,可以为了追星跑遍国内国外只为机场应援,可是却很少有人愿意去认识去了解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这些为祖国开疆扩土的建设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头禅,一句升华个人品格的空话,是应该用实际行动,用自己的身心去履行的诺言。这样在中国的土地上就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南仁东,千千万万个无私无悔的奉献者。

青丝白发,几许少年时光,愿南仁东的事迹可以触动到更多的人,可以让那些沉迷于明星梦网红梦的孩子抬起头看一看天上真正的星,不复这韶华一场,人间一趟!

”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事迹介绍篇3

在贵州省黔南大窝凼,有一口内直径约500米的"大锅"。

那是一台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它叫"FAST",也被称作"中国天眼"。

那是世界上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它之前,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直径不超过百米。

它的出现出现,使得中国未来20至30年内将在相关领域保持世界一流地位。

而这,离不开一个人。

他叫南仁东!

他是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被称为"天眼之父",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天眼"。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

南仁东便是这样一个为了梦想而穷极一生的人。

探索未知的宇宙!

这是一个藏在无数人心底的梦,一些人会用一生去追寻,南仁东便是其中之一。

1963年,南仁东以高考平均98.6分(百分制)的优异成绩夺得"吉林省理科状元"称号,并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1963年9月-1968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真空及超高频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1978年9月-1987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王绶琯),先后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这是学霸的履历,也是其追求梦想最为客观的见证!

上世纪90年代,南仁东已经成为了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曾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的青睐。他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为了什么?为了梦想!

他说过: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24年前,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仁东坐不住了,一把推开同事房间的门:我们也建一个吧!

"天眼"成了他心中燃起的梦,于是,他便把他的余生,献给了这个梦。

可是,这个实现梦的过程,并不是那么容易。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

可是对于南仁东来说,只要有梦就好了,其他的都不能较困难,那只是去实现梦所必须要走的一段路而已。

于是,为了选址,他可以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数年如一日。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不少地方连路都没有,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最终,他寻找了这个几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体围绕,能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的窝凼。

为了立项,为了筹钱,他四处奔波,像个推销员一样到处推销自己的项目。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天眼"项目。

有人觉得他做了许多事,事实上,二十多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天眼"。

最终,他成功了!

24载,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他是一个怪老头!

六七十岁的他总是喜欢跑到施工现场去,对项目"指手画脚"。在许多人看来,他只是一个天文学家,施工可不是他的领域。在他的助理姜鹏看来,术业有专攻,在FAST项目里,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学,有人不懂金属工艺,有人不会画图,有人不懂无线电。"这几样你能懂一两个就算不错了"

可是,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他低估了一个执着于梦想的人,即使那是一个暮暮残年的老头子,这些南仁东几乎都懂,不懂的他就去学,凡事他都要让自己对"天眼"有着最为清楚的了解。

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锁网变形,既要受力,又要变形,在工业界没有什么现成技术可以依赖。国家标准是10万次伸缩,而FAST需要200万次的伸缩,是他自己提出的特殊工艺支撑起FAST的外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的邢成辉,曾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撞见南仁东。为了一个地铆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放下筷子就跑去工地,生怕技术人员的测量出了问题。

"天眼"现场有6个支撑铁塔,每个建好时,南仁东总是"第一个爬上去的人"。几十米高的圈梁建好了,他也要第一个走上去,甚至在圈梁上奔跑,开心得像个孩子。

他是一个很真的老头。

他面容沧桑、皮肤黝黑,夏天总是穿着T恤、大裤衩。不认识他的人,很难会将科学家这个称谓和他联系在一起。

他更像当地的村民。

不过,这也没错,他本来就把自己当作了当地的村民。。

因为大窝凼附近所有的山头,南仁东都爬过。在工地现场,他经常饶有兴致地跟学生们介绍,这里原来是什么样,哪里有水井、哪里种着什么树,凼底原来住着哪几户人家。仿佛他自己曾是这里的"村民"。

在那里,他见到当地人生活的艰苦、上学的不易,就自掏腰包给予他们资助。时至今日,仍有受助的学生给他写信。

北京时间9月15日23点23分,南仁东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岁。而他病逝后,他的家属给国家天文台转达的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这就是南仁东先生真实的一生。

他不是什么院士,也没拿过什么大奖,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最为宝贵的财富——天眼!

他的梦想实现了,就像他诗里写的那样: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

召唤我们踏过平庸,

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天王盖地虎,小鸡炖蘑菇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604198/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