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崛起]文坛“抄袭”现象背后的反思

[文坛崛起]文坛“抄袭”现象背后的反思

    有人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来形容近年来文坛不断涌现的“抄袭”事件;在百度输入“文坛抄袭”,立即会跳出“近年中国文坛抄袭记事”的网页;从被法院判决为抄袭的郭敬明,到因抄袭被新疆作协开除的作家遥远……抄袭,似乎已成为言说近年文坛现象时无法绕开的话题。
    “上世纪80年代,也曾有作家抄袭事件发生,可一旦被发现,抄袭者自己就感到羞愧难当。可现在呢,真的很奇怪。”《西湖》杂志副主编吴玄谈到目前文坛的抄袭现象时,如此感叹。
    抄袭者反而成为最后胜利者
    吴玄所说的“奇怪”,一是指抄袭“好像成了普遍现象”;二是指有些抄袭者被发现后非但不以为耻,“甚至变成了商业炒作的手段”。
    “文坛抄袭风气比较严重,不仅创作者抄袭,而且搞批评、从事学术研究的抄袭都很普遍,媒体上披露得比较少。事实上私下私了的,通过朋友做工作或者其它不为人所知的方式解决掉的,有很多。”评论家李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
    在几天的调查采访中,记者以“你觉得文坛抄袭情况是否严重”问过近十位文学界人士,几乎所有的回答都为“严重”,其中有五六位的作品都被不同程度地“抄袭”过,尽管被抄袭的有的只是几段文字,但“这几段文字是我文章中最核心的部分”。
    “我只是借鉴和引用”,网络作家安意如在被质疑“抄袭”时所作的“解释”,在当下颇具代表性。她有“剽窃”之嫌的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思无邪》等,在网友一边列出长长的抄袭细目的同时,仍名列“畅销书”之列。还有郭敬明,他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在被法院判决为抄袭后,赔款但拒不道歉,他之后的一切发展并未因此受到任何影响。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例子其实在文坛不胜枚举,抄袭者反而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为后来者提供一个“捷径”。显然,“他们”不单指诸如郭敬明、安意如这样的“媒体红人”,也包括那些没被曝光的凭借“抄袭”而得利的作家、评论家、学者。
    “为什么现在抄袭事件层出不穷,抄袭者前赴后继?在我看来,抄袭者获得的利益比失去的多无数倍;没被曝光的抄袭事件是已发现抄袭事件的无数倍。这两个‘无数倍’足以导致不少人前赴后继。这些人有一种‘犯罪安全感’,不觉得抄袭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学者王晓渔说。
    与人为善还是一追到底?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被曝光的抄袭者都有“前科”。以因抄袭而被开除新疆作协的作家遥远为例,在被公布的“遥远抄袭作品一览表”中,竟多达10篇小说作品。事发后,有人反省说,如果在他第一次抄袭时就给予严惩,也不会导致今天的恶果。
    “抄袭的情况一出,很多人会因为不想伤害别人而不了了之。我觉得抄袭一旦出现后,就要追究责任,不能抱着与人为善、息事宁人的态度来解决,这是一种消极的解决方式。”评论家李建军认为,纵容“抄袭”这种不负责任的写作,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不论创作、批评还是学术研究,都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认真、切实的努力,才会有一点点的发现,有一点点的创新性成果。我们容忍抄袭,或者抱着‘与人为善’态度,就会使我们写作的环境、批评的风气恶化,真正认真创作、研究的作家和批评家的劳动成果得不到保护,那么,善于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人就会大行其道。这样下去,后果会非常严重。”

    “刚开始犯错误的时候,给必要的惩罚,就会警示他以后不再犯。如果不加强监督意识和惩处力度,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这种“与人为善”的态度,更多出现在对年轻“抄袭”者的揭发和惩处上。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那些在写作上崭露头角、有一定写作潜力的年轻作家,抄袭被发现后,很多人出于“善意”给被抄袭者“做工作”,希望能“通过其它方式”而非揭发、曝光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我们要培养这样的意识,不能以任何理由将别人的劳动成果窃为己有,更不能心存侥幸,自欺欺人。已经有成绩的作家,更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能有恃无恐地抄袭。”李建军表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与今后继续从事写作事业并不冲突,以日本作家山崎丰子为例,他说,她抄袭过别人的作品,在日本也追究得很厉害,她的创作一度停了下来,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又继续开始写作。
    李建军强调说,大家应该认识到,抄袭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是对他人利益的侵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占有,从本质上说是偷窃和掠夺,性质非常严重。对这一现象必须保持警惕。“一旦出现,就要一追到底。”
    “抄袭”现象是社会问题
    毫无疑问,在抄袭者与被抄袭者之间,应该承担责任的是抄袭者,正是他们的抄袭行为,使被抄袭者在权益受到侵犯的同时,在精神、情感上也受到很大的伤害。但抄袭情况屡禁不止本身所暴露出的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记者发现,当作家、评论家、学者在谈论抄袭时,大多已没有新奇之感,更多表现出习以为常的态度。对于旁观者来说,“抄袭”并未与自身有直接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于被抄袭者来讲,很多“不了了之”一是在于人情,二是徒有一腔愤怒而无实际维权行动。
    在以往的采访经历中,记者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被抄袭者大多表明“绝不原谅”的态度,但当被问起是否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时,又普遍表示“不予追究”。文字作品抄袭的隐蔽性使得责任的追究变得非常困难,或许是这些被抄袭者心中的顾虑。
    上海新文汇律师事务所富敏荣律师告诉记者,与照抄照搬相比,文字作品中改头换面的抄袭,在法律认定上要复杂很多,尽管目前尚未无规定抄袭或剽窃的具体认定标准,但针对具体的案例,法院会采取诸如社会学、统计学的方式进行科学认定。
    “我们更要注意的是,抄袭伤害的是我们共同的事业,伤害了我们写作或者批评应该遵循的伦理。”在李建军看来,抄袭成为普遍现象“人人有责”:文化领域的抄袭,精神产品的掠夺,必然造成对作家情感的伤害和对文化规范的破坏,对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任何人来讲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有学者同时表示,文坛“抄袭”现象绝不能孤立来看。“‘抄袭’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是全社会信用体系被破坏的一个征候。”王晓渔这样说。在青年作家李浩看来,文坛上的抄袭事件固然是个人事件,却绝对是社会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强调惩罚,也要强调惩罚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我也觉得我们应当从根源上去想如何解决。”
    王晓渔也说:“单靠媒体或者个人的声音,很难彻底解决,这些都是在有限空间里所做的一种努力,并不可能对这一现象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必须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从最关键处入手。”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从我做起,严以律己,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做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52503/

文坛什么意思 文坛泰斗
  • 相关内容
  • 04-23 [荀子怎么读]荀子最早提“环保治国”理念

    雾霾、沙尘……两会期间,环境保护绝对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其实,环保是中国古人一直很重视的问题,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部(局)”便诞生于中国,那么古人是怎么搞环保的?世界上最早的“环保治国”理念在中国古代史

  • 04-23 [古代闲逸生活]古代鲜有剩男剩女 汉代规定女孩不嫁人罚款600钱

    我国古代其实是一个“早婚国家”,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岁、女13岁以上;明代,男16岁、女14岁以上。据《中国古代史

  • 04-22 官员等级|官员奏山谷传出“万岁”声要求庆贺 明成祖果断驳斥

    古代官员上书皇帝,是其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方式。官员上呈皇帝的书面报告名称很多,有奏报、奏章、题本、奏本、题奏等等。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总称奏疏或奏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提案”。明成祖朱棣十分重视民中国古代史

  • 04-22 【电鳗为什么会放电】电鳗用高压放电追踪猎物

    电鳗可以把它们的高压放电同时作为一种高精度跟踪装置和一把电击枪来使用,10月20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则研究指出。这种把放电作为一种感官系统和武器的双重功能表明,电鳗的狩猎行为远比过去想象的复杂。生物与科技

  • 04-22 数学家的故事|国内数学家的文学修养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不仅用来写数字,而且可以描述人生。著名的数学家徐利治先生把自己的治学经验概括为培养兴趣、追求简易、重视直观、学会抽象、不怕计算五个方面。近期在南京讲学时他又特意补上一条——喜数学故事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