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赏读

[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赏读

  作者:高建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李商隐的诗吸收了六朝民歌和齐梁人的诗歌特点,融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成就不凡,与杜牧、温庭筠并称,七律精警博丽,其佳者足以追踪杜甫;七绝沉着深婉,一唱三叹,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无题诗独具一帜,以爱情为题材,隐晦曲折,诗中不仅写出爱情的执着缠绵,而且表现出了追求爱情过程中的期望和苦闷。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时所作,可理解为写给北方友人的。因它又题作《夜雨寄内》,也可理解为写给北方妻子的,而有人反对此说,但从诗的内容看确是一首爱情诗。诗人身居“巴山”,又值秋天“夜雨”,在羁旅寂寞之中,自然想到了亲人。

  诗的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你要问我回家的日期吗?那还没有准儿呢。一问一答,一虚一实,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诗人的羁旅之愁、不得归之苦和思家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正下大雨,涨满了秋池。诗人的愁苦之情和夜雨交织在一起,淅淅沥沥,绵绵密密,弥漫在巴山的夜空,涨满了眼前的秋池,也涨满了诗人的胸怀。这里诗人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眼前景反作日后怀想,此意更深”(清?桂馥《札朴》卷六),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想之奇,出人意料。“何当”,这个词中充满了愿望,什么时候能够?因了“君问归期未有期”,所以这时就更加深了对团聚的渴望,“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境激发对未来欢乐的憧憬。可以想见诗人独剪残烛,夜不能寐,在淅沥的夜雨声中,反复读着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此时心境的郁闷,孤独的程度之深。结句“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盼望有一天能重聚,能在欢乐中细细述说今夜巴山夜雨中的种种心绪。

  四句诗,明白如话,读来却深婉曲折,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诗人运用了反复对照的手法,写盼归家,以未来的乐反衬巴山夜雨之时的苦;然而今夜的苦又成了重聚后共剪西窗烛夜话的话题和材料。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营造了一种完美的意境。“探过一步作结,不言当下云何而当下意境可想。作不尽语每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清?纪昀《玉溪先生诗说》卷上)

  《夜雨寄北》在艺术构思上的惊人之举表现在“期”字的再现和“巴山夜雨”的重出。按常规,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但作者在此却有意打破常规。此诗“期”字的再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不愧为后人楷模,千古绝唱。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26051/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