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评语大全_学生作文“爱”上网络语言 咋办?

学生作文评语大全_学生作文“爱”上网络语言 咋办?

  作者:郑长宁

  在网络语言开始大量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学生的作文也频频出现网络语言和创新词汇。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网络语言,如何规范使用汉语,已经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作文青睐网络语言

  学生、家长对此看法各异

  在今年寒假期间,张学斌每天都陪着上初中的孩子一起复习功课。张学斌的女儿今年上初中二年级,平时喜欢读书和看电影。根据老师的要求,在寒假期间,他的女儿每周要完成两篇作文。检查女儿作文的时候,张学斌发现了令他困惑的问题,在女儿已经写完的多篇作文里,出现了很多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比如“我也是醉了”“整个人都不好了”“任性”,等等。张学斌说,虽然这些语言从单独的字面上看都没有问题,但是由于网络语言的使用习惯,使得这些文字都有着不同的表达含义。孩子平时喜欢上网,发朋友圈,大量接触了这些语言词汇,可是写在作文中,他觉得不太妥当了,毕竟学生在写作文时,还是应该规范使用书面化的语言才正确。

  为此,张学斌要求女儿对作文中的部分网络语言进行修改,可孩子却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孩子说,写作文就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要让阅读文章的人能够有读下去的兴趣,网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网络语言,就是因为网络语言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他的女儿还说,“作文就是给人阅读的,如果读者没有阅读兴趣,那还是好文章吗?”可是,张学斌担心孩子写出来这样的文章,同老师的教学要求不符,如果这样的作文写习惯了,恐怕会影响升学考试的成绩。

  遇到同样问题的林凝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今年寒假前,林凝发现上初中的孩子在自己的QQ空间中上传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孩子根据老师要求,将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改扩写成现代文。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林凝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的地方,而等他读到“有些事我都已忘记”的时候,感觉这句话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出自哪里。等到他看到了孩子QQ中的同学回复时,林凝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竟然套用了庞麦郎的网络神曲《我的滑板鞋》的歌词格式。林凝说,当知道孩子是套用了网络神曲进行作文改写之后,又反复地读了几遍,发现孩子改写得不错,而且又有上口的韵律在里面。他觉得,孩子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流行语言来写文章,也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创新和突破,这说明孩子在写作上,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可是,孩子的语文老师则不这么看,老师认为,应该按照教学要求去完成作文作业,如果擅自随意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未来肯定会影响考试成绩。[NextPage]

  其实,不少语文教师也在教学工作中发现了这一现象。李红是本市某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她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她说,在她所担负教学任务的班级里,的确存在着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喜欢用一些网络语言的情况。“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接受新事物特别快,所以很多网络上的热词,他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网络语言学生们不仅会在作文中使用,他们也会在生活中使用。在学生们看来,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生活中很自然的现象,所以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李红从教师的角度看,网络语言虽然有着新鲜上口、方便使用等特点,但是处于汉语常识学习阶段的学生,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语言常识,不能因为对网络语言的新鲜好奇,而将网络语言同正规语法常识相混淆。

  “学生喜欢使用网络语言,一方面说明现在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在加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天津第一中学读初中的郑宇芃同学说,“网络文化对于中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老师、家长在正确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当今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了解学生们喜欢网络语言的原因。”

  专家:网络用语不是洪水猛兽

  各方要研究学生人群心理

  语文教学研究者李健曾经在很多学生中开展了调查。在作文中喜欢使用网络语言的同学中,很多人表示“使用网络语言可以增加自己写作的兴趣,让一成不变的文字变得活泼。”在这些同学中,性格外向、平时喜欢各种新鲜事物的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在不喜欢使用网络语言的同学中,多数人认为网络语言“不正规”“不符合老师要求”,也有一部分同学对于网络语言存在着“不了解”“不熟悉”等情况。

  李健认为,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和普及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在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涉及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不能以简单的“正确和错误”来进行评判,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学之间的关系,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了解网络语言的形成特点、规律,以及网络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原因。

  在李健看来,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规范语言文字,首先要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他说,早期的网络语言多数形成在“网络聊天室”,因为在网络聊天的过程中,网友追求打字的速度,加之一些拼音输入法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特殊组合,久而久之,网友形成了习惯,也就成为特殊的网络语言,比如“斑竹”(表示论坛中的“版主”)“偶”(表示“我”)“酱紫”(表示“这样子”)“杯具”(表示“悲剧”)等,也有一些特殊的数字、符号来表示特殊的意思,比如“MM”来形容“美眉”,“88”表示“再见”等;还有一些网络语言是网友在追求新奇,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产生的,“汉语本身就有一词多义、一语双关等特点,是适用语境非常宽泛的领会式语言,因此汉语在网络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容易出现特殊的词汇或用法。”李健分析说。[NextPage]

  此外,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年轻人群,特别是学生人群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青睐网络语言的原因,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李健认为,很多网络语言都是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创造的,这些网络词汇本身就符合年轻人的语言使用习惯,也符合年轻人的时代特点,这也是互联网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在使用互联网,他们也是受互联网文化影响长大的一代,对于网络新鲜事物有本能的接受倾向,当新的网络语言产生时,学生人群肯定是最先关注的人群之一。”李健说。

  有不少教师一提及网络语言,就好像遇到了“洪水猛兽”,唯恐避之而不及。对此,李健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要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是洪水猛兽。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甄别、鉴赏网络语言,让学生了解网络语言产生、发展规律,分清哪些网络语言是优秀的,哪些网络语言是有问题的。比如,近年来流行的“点赞”就是典型的网络语言,这个词语很形象地形容了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赞成,可以说是网络语言中的“正能量”。类似于这样的词汇还有很多,比如用以形容某件事“给劲、带劲”的“给力”一词,也产生于网络,在2010年的《人民日报》头版中,编辑使用了这个词作为头条新闻标题,让很多读者惊呼“太给力了”。

  “所以说,作为语文教师,当看到学生们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文时,一定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和学生一起来了解网络语言文化的产生背景,一起分析网络语言的优劣,并从规范文字语言使用的角度上,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语言写作知识。”李健说。

  掌握正确汉语常识

  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无论如何,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已经不可避免,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网络语言与汉语规范使用是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很多教育工作者表示,应该对年轻人的网络用语和网络表达方式提起注意,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李达均是广东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他表示,对于网络新词,不能一概排斥,因为很多网络新词都是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李达均认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学习方式(特别是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交流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论坛、贴吧、微博等网络平台的盛行也使人们有了更多发表自己言论和思想的舞台,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也应运而生。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些网络新词更多的是青年人之间插科打诨的用语,确实不具备规范性,很多词语是不应该纳入我们的正规语言体系中。因为语言是一种工具、一种习惯,一旦大量的不规范的网络新词得到传播和普及,就会形成一种群体语言习惯,将很难去除,这势必会影响汉语的健康发展。

  “几年前,全国有很多地方招考委员会就正式通知:在中考高考中,考生不得使用网络语言,即使是一些网络常见的,例如"给力、"杯具"之类的词语都算错别字。言下之意,这些网络词语只能在网络上使用,不能登入大雅之堂,特别是不能在出版物中使用。”李达均说。

  也有教师表示,语言是表达人们思想和想法的工具,词汇只是语言的一种具体呈现形式,语言应该与时俱进,它应随着社会关系变化以及社会进步发展而不断改变和丰富。从某些方面来说,网络新词以少量的符号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适应了信息化社会讲求效率的需要。同时,网络新词的大量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当代汉语词库,给现代汉语词汇这个动态系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再有,网络新词的出现也给年轻人舒缓压力提供了帮助。总之,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与沟通的工具,网络新词也是对汉语的补充和丰富,没有必要将其一味排斥。当然网络新词本身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一些主观随意性过强、使用频率不高、表达意义不甚准确的新词自然应该被淘汰。[NextPage]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卞国华认为,应该正视网络语言的客观存在,对此不必大惊小怪,要与时俱进,但一定要引起重视,关键是要有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方式方法。比如积极引导,告诉学生们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人,该用什么语言。平日里和同学交流、开玩笑,可以使用网络语言,但正规场合、课堂上、写作文等,就不能使用,等等。“我认为,如果年轻人有自己的流行表达方式,能与人更好地交流沟通,也是一种素质和能力。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成年人一定要起好表率作用,特别是教师,不能对网络语言一味地迎合,而要正确地引领,要从自身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保护语言的纯洁性,这是我们的责任。”

  和卞国华老师持相同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在采访中,不少读者认为要正视网络语言的存在,也要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使用。曾经在很多年前,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眼球率”,将成语中的个别字进行“修改”,或故意使用错字、别字、谐音字等作为宣传文字,这种做法破坏了语言文字的严肃性,也给正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产生于网络的网络语言则同那些故意“修改”文字的做法有着根本不同,要善于分析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使用的环境,摒弃不良表达方式,将一些有创意的、优秀的网络语言合理运用也是对待语言文字的一种创新态度。“就连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新年贺词中,使用"蛮拼的""点赞"这样的网络语言,这也说明了网络创新文化(300336,股吧)正在被主流文化所接受。”一位读者说。

  李骐君是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学的大三学生,在她看来,对网络语言应该规范使用,而且要分时间、分地点、分对象。李骐君说,现在的学生是真真正正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于他们而言,接触和使用网络语言近乎于一种本能。“曾经有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和我说过:不说点网络语言你多out啊。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作文中出现大量的网络语言也就不足为奇了。”她觉得,网络语言强调的是及时性、互动性和简洁性,往往呈现简约、诙谐等特点,符合学生思维活跃,喜欢猎奇探险的心理特征。但是,青年学生也应该明白写作文、学语文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文字驾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规范知识不足、应用能力欠缺、辨别意识较差,加之网络语言本身良莠不齐,存在大量粗俗轻佻的语言,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势必会对他们今后语言习惯的形成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造成影响。

  “我们也算是受互联网影响长大的一代学生,我发现很多在口语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的高中学生中有一个现象,多数高中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有意识地使用规范的语言,避免网络词汇在作文中出现。这是因为高年级的学生能够让网络语言留在网络里,离开了这个环境就转换思维。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上,对于不具备辨别意识的小学生,家长和老师应该要特别注意引导。”李骐君说。

  也有教育工作者建议,学生家长要在家里创建一个规范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少上网多阅读,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师则应该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辨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和在表达上的缺陷,使得学生明白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此外,媒体和出版行业也应该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慎之又慎。

  语文教学研究者李健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根基,青少年的语言规范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的文化传承,在这个角度上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有足够的重视,但也大可不必觉得如临大敌,应该用宽容且严谨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来源:天津日报)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20751/

学生作文评语 学生作文大全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