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翻译器在线满语文释疑七问答

【满语翻译器在线】满语文释疑七问答

张庆威
  
  近来,随着满语文的“抢救”和学习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引起社会一些人士对此有了重视,这是一个好现象。但由于了解程度不同,向笔者提的问题千奇百怪,反映出大家对满语文的情况还比较模糊,有必要向大家做一下释疑,以免歧义。
  
  问题一:一个牌篇,为什么满文字数和汉文字数不一样?
  
  答:这是因为语言的不同,我们不能拿一种语言当标尺来衡量另外一种语言。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满文字是由字母连缀成音位,再由音位连缀成单词,是单词式的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所以汉语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蹦,满语是一串一串地连。一个满语单词可能需要几个汉字来表达,同样一个汉语单词也可能需要一个或几个满文单词来表达,在字数上很可能是不一样的,比方来说,同样的意思,英语和汉语的字数就不一样。
  
  问题二:满文文字为什么看起来都像,都差不多?
  
  答:这个问题要从满文字母的源头说起。金代满文,确切地说,当时应该叫女真文,就和现在的满文不一样。金代兴起时,仿照汉文和契丹文创制了女真文,而契丹文也是仿照汉文创立的。女真文使用了约百年,由于女真语是后缀型粘着语,与汉语差异迥然,这种文字使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金代灭亡后,女真(满)人就不怎么使用它了。到了明末女真(满)族再一次兴起时,当时的女真(满)族上层社会已经自觉地采用蒙古文来书面交流,虽然不方便,也不太普遍,但使用同样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文,更为适合女真(满)语的语言结构,并为创建粟特式满文打下基础。
  
  到了努尔哈赤兴起时,出于“无有国书,何以为国”的缺憾,命大臣仿蒙文字母创制了满文字母,制成国书,颁行天下。由于与蒙古文同属于阿尔泰语系,语法特征类似,方便程度上远超过原来的女真文。
  
  蒙文字母源于回鹘文字,而回鹘文字又源于中亚的粟特文。其特点是字母连缀成音位,再由音位连缀成单词,单词中间基本无断点,有一个“字中线”相连,所以看起来都是“曲里拐弯一根棍,两边还有刺”了,这样的形体看起来当然像。
  
  问题三:满语文应该是一个落后的语言,要不咋灭亡了呢?
  
  答:感冒经常流行,你能说感冒是最先进的吗?可以说,当初仿蒙古文创制满文时,应该称为老满文,虽然同属阿尔泰语系,但语族不同,蒙古语属于蒙古语族,满语属于通古斯语族,这种文字经简单变革,借用的文字还是不太完善的。1632年,清太宗皇太级命文馆首领达海改进了这种文字,就是所谓的“十二字头”。彻底解决了老满文应用中的各种问题,使满文更科学合理,方便实用。
  
  满文的语法非常严格,一种意思的表达要有严格的语法来构成。如动词有时(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的变化,还有态(如主动态、被动态、使动态、齐动态、连动态、方向态、互动态)的变化,副动词还有式(联合、分离、延续、跟随、让步、条件、深入、直达、终极、提前)的变化,还有语气(语气、推量、能愿、指定、否定)等的变化;另外名词和代词有格的变化,不同词性之间可以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转化和派生等;基本语序是主+宾+谓的形式,这也与汉语是不同。学习满文,语法非常规范严整,不能说他是一种落后的语言。
  
  满语言并不落后,但却日渐衰落。其原因除了清王朝为了维护在全国的统治,主动接受汉文化外,主要是语言环境的日渐萎缩。清军入关后,满族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从龙入关,一部分留居东北。从龙入关的又分成两部分,一半居守北京,一半分散全国各地驻防。驻防这部分,由于在在驻防当地人口比重少,需要和居住地进行语言交流,久而久之,逐渐习用汉语了;北京居守这部分,由于按八旗方位集中居住在内城,语言保留时间稍长一点,但毕竟属于语言环境中的孤岛,随着与汉民族交往的频繁,在清中期,京旗满语的使用也逐渐收缩。留守东北的这部分,由于清中前期实行“保护龙兴之地,以柳条边锁之”,不认外族人进入,语言环境独立,满语保存较好,一直到清代后期,随着国家为了缓解中原人口激增和连年饥荒的压力,以及对抗周边国家向东北的侵蚀,开始有组织地向关东移民,同时,山东、河北失地农民的自行移民,使人口比例逐渐倾斜,语言环境也渐渐收缩,至清代晚期,东北的满族人也逐渐使用汉语了。建国初期的一段时间,辽宁和吉林稍偏远的村屯能说满语的老人已凤毛麟角,现在除了黑龙江省几个偏远村屯还有使用和夹杂使用外,满语基本已退出实际生活舞台。
  
  问题四:满语看起来太难,难不难学呀?
  
  答:你说英语难不难学呀?说实在话,英语其实挺难学的,语法太多了。但反过来说,要比汉语好学一点,只不过我们天天用汉语,自己觉得简单了。其实上,目前世界上诸多语言学科中,最难学的还是汉语。就拿我们自己来说,认识几千个字,需要我们从小学学到中学,不够,高中、大学还得学,还有不少字不认识,更写不出来。
  
  满语要好学一点。起步时和学英语一样,要背字母;只是满文单词是由字母连在一起写的,不间隔,所以每个字母在单词的头部、中部和尾部的写法不一样,因为有的时候为了和前后字母相连,要加个“天线”或“尾巴”,所以写法就稍多一些。一个字母,往往有“独立型”、“词头型”、“词中型”和“词尾型”四种写法的简单变化。所以满语入门较难。再就是语法上,正像前面所说,满语语法严格规整,所以要背语法;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还要背单词。所以说,学英语有多难,学满语就有多难;学英语能学得好,满语下功夫也能学得好。无外乎就是背字母、背单词、背语法、背文章而已。学过日语的,学习满语更有利。
  
  问题五、满语文已没有实际用途,为什么还要学满语,能比上卖几个玉件吗?
  
  答:古汉语也退出了日常使用范围,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那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遗留。对于满族人而言,满语文同样也是祖先几千年的文化遗存,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满族自治县有责任把他传承下去。国家提出“文化兴国”战略,是实现可持发展的宏伟蓝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首要内容,是一个民族的根。试想一个民族连语言文化都没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再保护、再挖掘、再繁荣、再多彩,那也是无本之木,因为你的自己的语言文字在哪里?你的其他文化事业和其他地区没有差异,只是加了一点当地的大缸酱和大苏叶饼子,为客人上了一桌菜,却没有以语言文字为基调的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笔者没出过几次门,外省也只去过云南和新疆,恰都是出玉的地方。走在云南的石板路,满眼是不同的文字,有点“下南洋”的味道,无形之中增加了“他山之石”之感;去新疆,经过千里大漠后,突然进入一个小镇,同样是中亚风格的建筑和中亚风格的文字,文化的差异带来心理的新奇油然而生,也无形之中增加了“他山之石”之感。回到我们的玉器市场,除了规模较大外,在建筑、文化、服饰、文字等许多方面没有特色,与国内其他市场没什么区别。没有了神秘感,就没有了“占有欲”。最美的县城,与众美争艳,还需要有与众不同的气质。
  
  问题六、我也想学满语,但不知能学到什么程度?
  
  答:中国有句古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的意思不是说早晨听了道,晚上就可以死了。而是说学习不分早晚,只要尽心就行。学习满语,要想达到一定的程度,没有个三年五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但你们可以选择以下几个层面给自己定目标。
  
  1、粗浅层面:只要会说几句话,外人问起,能“勒勒”两句。这个太简单了,给你个《满语八百句》,你选几句,稍加指点就行;
  
  2、低级层面:会说几句话,还能写几个字。这个只要背下来《八百句》中的几句,再学学字母就行了;
  
  3、初级层面:能一定程度进行会话,还能书写。这个相当于英语的小学水平,要付出一定的时间,要学字母、背语法、背单词。
  
  4、中级水平:基本能会话,能书写,能简单翻译。这个相当于英语的初中水平,除了初级层面所需要的知识外,还要经常读大部头的满文著作;
  
  5、高级水平:会话书写都没问题,满汉可以互译,这个相当于英语高中或大学水平,另外还要自己搜集典籍,能随时交流,包括网络交流,能和学友互通书信,能用满语写自己的日记。
  
  6、超高水平。除上述外,能经常发表学述论文。语言没问题,已超出语言范围,转向基于语言来研究这个民族的文化,在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问题七、我们岫岩方言中有许多满语,如“玛玛”、“讷讷”和“磨叽”等,是不是满语呢?
  
  答:只能说有的是,有的是满语方言,有的是满语的直接变音,有的是受满语影响的间接变音。如:
  
  1、东北方言中属于满语或满语直接变音的。如:嘎拉哈,满语发音为(gacuha),属满语或直接变音。萨其玛,属于满语。勒勒,谈论之意,属满语直接变音,原写作leole(词干)。哨叨,东北方言为“轻佻”,满文原文为sodombi,意为“马走不稳”。咋呼,东北方言为“喜欢大呼小叫”,满文原文为cahu,意为“泼妇”等。
  
  2、辽南独有的满语方言。如:“玛玛”、“讷讷”,岫岩满族称父称母的词,满语书面语称父亲为“阿玛”,称母亲为“额嫫”,辽南地区特殊,可能是东北满族在统一前源于不同的部落所致。
  
  3、受满语发音习惯影响的间接变音,因满语和其他阿尔泰语系一样,属粘着语,有元音和谐律现象,所以有的词有连贯发音的现象,如:马马虎虎、的的色色、磨磨叽叽、埋里埋汰等。
  
  总之,问题不辩不明,大家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多多提问,才能将事业弄清楚,自己明白了,大家也就明白了。(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155708/

满语100句东北话 满语翻译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