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课堂,因预习而精彩

雨课堂|课堂,因预习而精彩

  案例:《学与问》(教学片段)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通过预习,你了解了一些什么?
  
  生:通过预习,我发现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作者通过两个事例向我们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生:对,像这样的文章,我们还学过两篇:《说勤奋》和《滴水穿石的启示》。我知道这样的文章一般分为“提出观点、事例论证和作出结论”这三部分。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文中举的是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进行论证的。
  
  ……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通过预习就有这么多的发现。“学与问”既要学。又要问,那么通过预习你又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哥白尼究竟有哪些成就?
  
  生:文中为什么要举两个事例?举一个不行吗?
  
  生:到底怎么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师:同学们不仅会读而且会思,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进一步研读这篇课文。
  
  以上是我教学《学与问》第一教时的片段,任教高年级语文,教学每一篇课文前,我一直坚持一种做法:让学生做课前预习工作,并且我还规定六项内容:读课文2~3遍并由家长签字、生字写3遍拼音写3遍组词2~3个、新的词语解释、分段及段意、中心思想、提一个问题。由于要求高了,家长签字也存在着争议。后来将最后两个项改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我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改过以后学生兴奋了一阵子。我当初的想法是:是高年级学生,肯定能做好;我又是从字、词、句、篇等方面进行要求的,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肯定要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而学生每次做的结果让我大伤脑筋:项目不齐,缺胳膊少腿;质量很差,如新的词语解释学生往往拣最好解释字数最少的解释等。虽然在班级多次强调,有时还找些做的好的学生预习作业传阅等,但收效甚微。
  
  最近,我变换了预习的方式:在学习新课前进行以“我已经学会了……”为主题的预习,提示学生可以从字、词、句、篇等方面着手做预习作业和为课上交流做准备。虽然预习的格式没有以前相对规范统一,但学生的预习质量比以前大大提高了,如生字他们不但掌握字音,还指出读音的注意点;字形方面他们写规范,用不同的笔标出关键的笔画,还列举出一些形近字。词语解释方面他们能借助工具书写出词语的意思,有的还能说出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提问方面他们不再提一些像“这篇的作者是谁?”知识方面的问题,而是从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提问,如预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有学生就提出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段落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在第一课教学时,我主要是来交流预习收获,学生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兴趣盎然。坚持一阶段下来,学生预习水平越来越高,课堂发言的质量越来越好。出现了由不想预习到想预习,由低水平到高质量的喜人景象。
  
  反思我的预习,常常是为了走过场,效益一直不如人意。(我们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还时有存在)上面的教学现象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首先是我们所站的角度问题。我们要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往往是站在教的角度来考虑,认为学生必须掌握什么,由教师说了算,一厢情愿,学生被动应付。如生字、词语等教学,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一般就无须我们教师去教,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内容方面必须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点拨难点和澄清疑点,也就是教学生学不会的;在方法方面必须教学生没有好的办法学习的,交给学生方法,也就是学生不会学的。其次是教学起点的问题。我们教学的落点都在学生的零起点上,其实学生学习了几年,已经有了一点的知识积累,但是我们教师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硬将现有的知识程式化地灌给学生。而学生预习的成果、收获能得不到认可,不能与同伴分享,学生的劳动及成果被教师在无意中被否定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被扼杀了,由主动学习者变为被动接受者。所以,我们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要想法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生机,才真实有效,从而走向高效,实现有为教学。如上述预习方法转变的实践就由计划经济的“六大项”到市场经济的“我已经学会了……”,真正地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变。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huaxue/53886/

云课堂 家长进课堂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