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指导ppt]作文写作指导:人物形象的塑造应符合生活的真实

[作文写作指导ppt]作文写作指导:人物形象的塑造应符合生活的真实

  不同性别、身份、个性、经历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不一样的言行,而且这种不一样的言行往往会使同一件事情朝着不同方向发展。“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行”、“不同的情节走向”这三者之间是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的。我们在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果体现了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就会符合生活的真实,我们就会感觉到文章中的人物、情节是真实的。就让我们带着一种探究,一种质疑的心态,走进文章,走近文中的人物吧!

  【课文展示】

  羚羊木雕

  作者:张之路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NextPage]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NextPage]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文本质疑】

  文中的“我”和万芳这两个女孩是同学,而且还是一对要好的朋友。“我”曾经在上体育课时划破了裤子,万芳便在操场的树下将自己的裤子脱下来给我穿。当我看到来我家玩的万芳很喜欢爸爸送给我的贵重的羚羊木雕时,我便毫不犹豫的将它送给了万芳,作为回报,万芳也将她的藏刀送给了我。这里就有问题了,一个女生会在操场上脱下自己的裤子给别人穿吗?要知道,旁边还有许多同学啊!万芳为了回报“我”送给她羚羊木雕,便将自己的藏刀赠给了“我”。这把藏刀一定是万芳所喜爱的物品,否则不会作为回赠的物品。问题又来了,女生会这么喜欢刀吗?还是一把藏刀,而且因为喜爱而随身带着它。作为女生,会有以上两种让人费解的行为吗?获知这篇文章在编入教材时作了一些改动,便去查看改动前的原文,就有了答案。原来,原文中的“我”和万芳竟然是两个男孩,如果是男孩,有以上的举动就很自然了!作者作这种性别上的改动,可能有自己的理由,可无论是怎样的理由,作为一个女生,很难出现“在操场脱裤”和“回赠自己喜爱的藏刀”这样的行为。当父母得知“我”将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时,他们强迫“我”从万芳那儿要回木雕。面对“我”的反悔,面对她妈妈“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的误解以及“看我呆会儿揍她”的责骂,万芳悲愤不已,很快跑开了。当“我”离开万芳家往回赶时,她又恨快追上来,将“我”还给她的小刀再次送给“我”,以此来弥合友情的缝隙。仔细一思量,难道不觉得这种情感的转变是是太快了吗?要知道,万芳的妈妈和“我”的妈妈一样,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简单粗暴的,她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做通女儿的工作,让女儿追上去;万芳也很难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从悲痛中跳出来,继而做出这么理智而有情感的行为。这一点太让人疑惑了。再次查找原文,我又找到了答案,原来,原文中的万芳妈妈是一位慈祥而又善于和孩子沟通的长辈,这样的妈妈让自己的孩子迅速从悲痛中走出来追上“我”,是完全有可能的。作者对万芳妈妈性格的改动,造成了文章情节的不真实。“人物的性别、个性”、“人物的言行”、“情节的走向”这三者之间是有着逻辑关联的。

  【问题探究】

  1、本文在编入教材时对原文作了一些改动。例如,将“我”和万芳的性别由男生改为了女生,你认为这个改动有道理吗?

  2、原文中的万芳妈妈慈爱,了解自己的孩子,且善于和孩子沟通,而本文却将她改成了一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顾及孩子感受的妈妈。你认为是改动好呢还是不改动好?

  (不改好。理由:1、如果改了,就导致“万芳很快追上来”这一情节不真实。2、改后,文中的两位妈妈都是一样的性格,让人觉得人物形象单一,而不作改动反而让人觉得文章人物形象丰富。3、可以用慈爱、了解自己的孩子且善于和孩子沟通的万芳妈妈来衬托“我”的妈妈的简单粗暴及对孩子的不理解、不尊重,人物形象将更加鲜明。)[NextPage]

  【教法回放】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便让学生提前编排课本剧,没想到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扮演万芳的女生向我诉苦:“有一个场景不好意思表现……,这个情节是不是有点假?还有,女生会将藏刀当宝贝吗?”扮演“我”的女生向我质疑:到万芳家要回木雕时还在下雨,过一会儿离开时天上却出现了月亮,这符合现实吗?学生一下将我问住了,赶紧查资料,才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文章的改动是有关系的。于是意识到可以让学生先观看课本剧,带着刚才的那些疑问,再对比阅读改动前的原文,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果然,学生探究质疑的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学生建议再对课文进行改写,提议还是让“我”和万芳做女孩吧,可以将换裤子的场地由操场的树下改为女生厕所里,将回赠品由藏刀改为精美的发卡或名贵的钢笔,至于说万芳的妈妈,还是不要作改动为好。此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根据人物的特点合理构思人物的言行;情节的发展也应在情理之中,不能与人物特点相冲突。当然,如果只是一味质疑文章文章的真实性,往往又会忽略文章的优点,继而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文中关于人物的个性化描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文中“我”及“我”的妈妈、爸爸,还有万芳就很有个性……

  这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质疑的精神,而且让学生意识到:文章的构思应符合生活的真实。

  【课外拓展】

  我想像你姐

  陈永林

  那天,晓晓到婺源县的小雨村参观明朝的建筑。进村口时,晓晓见一位十一二岁的男孩紧紧跟在她身后,晓晓走到哪里,他也跟到哪里。晓晓停下来,男孩也停下来,男孩的眼珠一动也不动粘在晓晓脸上。

  晓晓问男孩,你为啥跟着我?

  男孩说,你像我姐姐一样好看。如我姐姐不死,也准同你一样大。

  晓晓说,我毕竟不是你姐姐,你别跟着我。

  男孩说,我们能一起照张像么?我姐姐从没照过像。

  晓晓说,同你一起照像行,但你得把你脖子上的竹项链给我。晓晓早注意到男孩脖子上的竹项链了,竹项链做工很精美,一粒粒竹珠子磨得圆溜溜光滑滑的,做这条竹项链得花不少时间。

  男孩摇摇头说,这竹项链是姐姐特意做给我的,我不会给任何人的。

  男孩很失望的走了。

  晓晓一连游了几个景点,晓晓走了不少路,感到累。走到小雨村村口时,晓晓就在村口的河边坐下来。晓晓的脚伸进河里,河水柔柔地淌过晓晓的脚板,晓晓酥痒得直想笑。后来晓晓又把手伸进河里,可挎在肩上的手提包掉进河里了。晓晓忙拿手提包,却靠不着,手提包随着河水越流越远。

  晓晓见河堤上有十几个小孩,晓晓急着求他们,小兄弟,你们准会游泳,帮我下河拿手提包吧。晓晓自然急,那包里有她的身份证、火车票,还有一千多块钱。

  一个男孩说,帮你拿到手提包,你拿啥给我?

  晓晓说,你想要啥?

  那男孩说,想要你脖子上的项链。

  晓晓自然舍不得给项链,项链花了她一千多块钱。晓晓说,你的心太狠了,下河拿个包就要项链。

  男孩说,你的心不狠。开初,木子想同你照张像,你竟要他姐姐送给他的项链。

  晓晓这才知道那个想同她合影的男孩叫木子。晓晓说,要不,我给你100块钱吧。

  谁要你100块钱?

  晓晓看着越漂越远的手提包,急得直跺脚。晓晓这时看见木子了,晓晓惊喜地喊,木子兄弟,你会游泳吗?你快帮帮我,我的手提包掉进河里了。

  那些男孩都喊,木子,别给她拿手提包。

  晓晓的眼泪都掉出来了,木子,帮帮我,你拿到了手提包,你想同我照多少张像都行。

  木子很快拿到手提包。

  晓晓接过手提包,激动地说,木子,谢谢你!晓晓又从包里掏出200块钱递给木子,木子不接。

  晓晓说,你不要钱?------哦,我知道你是想同我合影,来,我们合影。晓晓说着拉木子,木子挣脱了晓晓的手,摇摇头说,我现在不想同你合影。[NextPage]

  晓晓问,为什么?

  木子看了眼晓晓的脸说,你只是相貌长得像我姐,其它的地方一点也不像我姐。

  晓晓又问,你既不要钱,又不想同我合影,那你为什么下河帮我拿手提包。

  木子说,我想像我姐,我姐总是乐意帮人,她帮人从不要回报。我姐就是为救掉下河的小孩而淹死的。

  晓晓羞愧得脖子都红了。木子看都不看晓晓,就往村里走。

  晓晓喊,木子。

  木子站在那儿。

  晓晓说,木子,你信不信,我今后会越来越像你姐。

  木子说,我信。

  【文本感知】

  木子是一个纯朴、善良、重情感的小男孩,他一直怀念着因救落水小孩而淹死的姐姐,也怀念着姐姐的善良和无私。他脖子上戴着的姐姐亲手做的竹项链就是用来寄托他对姐姐的哀思的。当怀念着姐姐的木子发现长得像姐姐的晓晓时,他便要求同她合影,这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当感动于姐姐善良而有爱心的木子发现晓晓把物质看得很重且很自私时,便不愿同他合影了,这种举动也是合情合理的了;源于善良的本性,虽然对晓晓的印象不好,木子还是帮她捞起了包。再看晓晓,由于将物质看得很重,便有了如下举动:别人要想与其合影就要拿竹项链来交换;以给钱作为条件让别人帮其捞包;递钱给帮她捞起了包的木子。这些无不表明:人物的言行,情节的走向,无不与人物的个性、经历、情感等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文章情节生动曲折,却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让人觉得真实而不虚假。

  【问题探究】

  1、哪两件事情让木子改变了与晓晓合影的想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谈一下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晓晓早注意到男孩脖子上的竹项链了,竹项链做工很精美,一粒粒竹珠子磨得圆溜溜光滑滑的,做这条竹项链得花不少时间。”

  3、文章在刻画木子姐姐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文中木子的姐姐是一个虚写的人物,请你谈一下木子姐姐在文中的作用。

  附答案:

  1、①晓晓将获得木子姐姐为他做的竹项链作为与木子合影的条件。②晓晓以钱作为酬劳请孩子帮她捞掉入水中的手提包。

  2、“早注意到”表明晓晓被木子戴的竹项链所吸引,想借与木子合影之机获得木子姐姐为他做的竹项链,说明晓晓把物质看得很重;“做工很精美”可以看出木子姐姐的纯朴、心灵手巧;“得花不少时间”表明木子姐姐对弟弟的爱。

  3、小说刻画木子姐姐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①通过木子的解释来展现“姐姐”的善良无私。②通过对竹项链的精美做工的描写来表现姐姐的纯朴、心灵手巧及对弟弟的爱心。

  4、①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由于木子对姐姐的怀念和感动,才有了文中木子与晓晓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②将木子姐姐与晓晓作对比,使文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③木子姐姐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愿望:人不能太物质化,不能太自私,应纯朴、善良、无私(或:“借木子姐姐来表现文章主题:人不能太物质化,不能太自私,应纯朴、善良、无私”)。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276828/

议论文写作指导 难忘的第一次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教案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