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试验激发初中生主动学习数学

【激发试验】激发初中生主动学习数学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那么,如何激发初中生主动学习数学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初中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惊讶,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截去一段后,与另外两根木棒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通过探究、讨论、总结,同学们得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教学,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成如右图所示的两片,要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将两块都带去?如果只带一块,那么应该带哪一块?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时,已感觉到“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判定方法.通过问题的导入,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学习中.

  二、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主动性逐渐加强,摆脱自然天性,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同时他还指出:“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知识,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确实如此,教师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还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仅作引导、辅导或教导,促其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1.引进竞争机制,诱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布鲁诺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为单一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把竞争机制带入数学课堂,利用学生不服输,好胜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倦情绪,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竞争学习中,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这一节课时,师生比赛谁先算出:①498×502,②1003×997,③2001×1999,比赛结果,教师计算完三道题,学生刚算完一道题,学生马上带着疑惑不解的表情,提出疑问,为什么老师算得如此之快呢?此时老师适当地说出:因为老师用了某个公式计算,如果熟记公式特点,灵活运用公式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我们今天要学的公式是平方差公式,借助这个公式,你们也能和我一样算得又快又准.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并且很快学会了新知识.

  2.多种教学模式交互运用与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交互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改善学习态度与方法,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在问答、讨论、分析、总结、观察、实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个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教师告诉大家,若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有264-1粒米,以100粒米/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这一惊人的数字使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喜欢上数学课.

  三、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会学”

  有人说:“给学生鱼吃,不如给学生一张捕鱼的网,教给学生捕鱼方法,他便总有鱼吃.”“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说明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1.教学生“读一读”.

  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讲一讲”.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达.

  3.带动学生“做一做”.

  让学生主动到黑板板演教师选好的题目,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讲评,同学们“议一议”,最后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4.引导学生“想一想”.

  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势,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5.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法技巧,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总结出适合本人的复习方法.

  通过不断实践,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基本形成爱数学,能学数学,会学数学的氛围和状态,学习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善,学习兴趣有了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积极构建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开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学习数学的探索,让我找到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我坚信,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在课下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兴趣,而不是负担,那么,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主体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主动学习数学.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王佩琼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zhongkao/348485/

激发什么 灵能激发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