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试卷是全国卷吗]山东2008年高考试卷分析

[山东高考试卷是全国卷吗]山东2008年高考试卷分析

编前语: 
   2008年高考是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后的第2年高考,高考试题除英语听力及小语种之外全部自行命制。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招考院高度重视今年的高考命题工作。高考一结束,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就召集了部分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试题进行评价,同时征求专家意见。专家认为,我省今年的高考试题实现了平稳过渡,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 

2008年高考语文卷选做题有亮点——特级教师解读山东省高考语文卷 

   2008年的阅读材料选的是散文和传记。《歌德之勺》是一篇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我所认识的梁漱溟》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传记,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这两个文本内容健康,语文性强,不仅具备良好的测试功能,而且体现了鲜明的语文学科的特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与2007年的选做题相比,本题有五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文本有浓郁的山东文化特色。《歌德之勺》的作者张炜是山东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的作者牟宗三先生山东栖霞人,是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是硕儒,他的 “乡村建设”的社会实践就是在山东邹平进行的。 

   二是文本的阅读难度更平衡。从材料选取的角度看,两个文本的阅读难度十分接近;从试题的设置来看,照顾到了题目的情境设置、分值和难度的一致性。 

   三是语文性更强、语文味更浓。2007年探究题的考查虽然也与文本结合紧密,但角度更多地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泛语文化倾向。2008年两个文本的探究题都选择了写作技巧作为探究的切入点。写作既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
重点。 

   四是探究题与文本的结合更密切,意从文出。第一个文本探究题的第一问就直接考查考生对文本写作特色的理解,第二个文本探究题的第一问就直接考查考生对文本中心内容的把握。这两个题的答案要点必须来自文章自身,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和个性化解读。 

   五是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考生可以结合原文,联系自己的学习、认识的实际,有益于激活学生的知识积累,加以综合发挥。由于此题的答案不具有确定性,因而对考生有较大的挑战性,对素质好的考生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继承发展,稳定提高,强化素质 ----2008年山东省高考数学试题评析 

   2008年山东省高考数学试题包括文理试卷各一份。两份试卷均以新课程标准和2008年山东省考试说明为依据,结构与2007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试卷针对我省各地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学数学在思想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和2008年山东考试说明的精神。试题立意朴实又不失新颖,选材寓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很好的考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数学素养和潜能,着重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宽角度、多视点、有层次地考查了数学理性思维。试卷结构稳定,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稳中有新,稳中有变。尤其是对新课程中新增知识和传统内容有机结合,考查也更加科学和深化。试卷难易比例恰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及有效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有助于“素质教育”的 深入实施。达到了考能力、考基础、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的。 

   一、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发挥试题的导向作用 

   2008年山东省数学试题围绕着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主线、核心能力、改革理念进行命题。试题兼顾到各地不同版本的教材,关注必修和选修的比例以及文理科的差异,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例如理科卷的第(6)(7)(8)(14)(18)题,文科的第(6)(9)(14)(18)题。对三视图、算法框图、茎叶图以及统计等新增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考查,尤其是理科第(7)(18)和文科第(18)题均以奥运为背景,在考查新增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使试题更具时代感。而理科的第(8)题更是以详实、客观的数据和资料考查了茎叶图等新增内容,充分体现了试题的山东特色。两份试卷在充分关注新增内容的同时,对传统内容的考查也作了适度的创新。例如理科第(19)题和文科第(20)题,改革了传统数列呈现形式,充分考查了考生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倡导通性通法,全面综合地考查基础知识

   2008年山东高考数学试卷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对于教材中各部分都有所涉及。如复数、旋转体、简易逻辑和新增内容不等式选讲等内容,试卷都有所考查。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直线和平面、圆锥曲线等仍然是支撑整份试卷的主体内容,尤其是两份试卷的解答题,涉及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层次要求恰当,淡化技巧,多数试题既有常规常法,同时在知识的应用上又有一定的灵活性。部分试题在考查的题型、情景设置、设问方式等方面也体现了稳中有变的设计思路。例如理科第(19)(20)(21)题,文科第(20)(22)题,从设问方式和背景设置都有独到新颖之处,而解答过程更是注重通性通法,没有偏题怪题。部分试题设计了一题多解,给不同层次的考生更多的展示思维的空间。例如理科第(18)(22)题和文科第(18)(19)(22)题。教材丰富的内涵仍然是2008年我省编制高考数学试题的源泉。例如理科第(1)(5)(9)(10)(13)题,直接考查数学概念和相关定理,尽管改变外在的形式,并未改变原来的思想意图。综合性试题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为设计起点和着力点,力图实现全面考查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的目标。例如文、理科的第(21)题,考查函数的导数概念、求导的技能和导数的应用。利用导数的工具研究函数的性质,不仅体现教材改革的一种理念,也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一个很好的衔接点,该题解法中应用到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都是考试说明要求较高的思想方法,达到了知识内容考查和思想方法考查相结合的目的。 

   三、突出理性思维和思想方法的考查,有效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最高层次的提炼和概括,是高考考查的核心。2008年山东高考数学试题突出考查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试卷考查的一大重点,如理科第(3)(4)(6)(12)(20)(22)题和文科第(3)(6)(12)(19)(22)题;方程的思想是试题重点考查的对象,如文、理科的解析几何题中的曲线方程及韦达定理的应用都是方程思想的最佳体现,又如文、理科的函数题在求导后判断单调性和极值点时都用到了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高考中常考不衰,山东省2008年高考试卷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如文科第(20)(21(22)题和理科第(19)(21)(22)题等。试卷还很好的注意到了研究题目信息的配置,考虑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创设多条的解题途径,有效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如理科立体几何题的解答,设置了传统解法和向量解法相结合思路。 

   四、科学、公平、辩证的考查数学应用,体现数学应用的时代性和山东特色 

   2008年山东高考数学试卷科学、公平、辩证地考查了考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科有背景的题目有第(7)(8)(18)题,共计22分,占总分的14%,文科有第(9)(18)题,共计17分,占总分的11%,其中理科第(7)(18)题和文科第(18)题均选择了奥运背景设计问题,充分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同时这些题目背景公平,切合实际,表达简捷准确。尤其是理科第(8)题以客观、自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背景,考查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体现试卷的山东特色,对高中数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越来越体现出广泛性和灵活性。如何在过去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开拓出更加开阔的设计思路,更加多样的试题呈现形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五、试题难度适中,层次分明,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2008年山东高考数学两份试卷难度适中,层次分明,充分体现文、理科考生的特点,适合山东考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试卷在三种题型中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感,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层层递进。试卷的入口题和每种题型的入口题较好的把握了难度,对稳定考生的心态、正常发挥水平有较好的作用。试卷对较难的解答题利用分步给分的设计方法,在化解难度的同时,又合理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试卷很好的控制了较难题的比例,较难题基本集中在每种题型的最后两题,共计26分占全卷的17%。这种多题把关的方法,既很好控制了难度,又正常发挥了考试的选拔功能。另外试卷还根据文、理科考生的不同实际情况,突出共性,反映个性。两卷分合明显,体现层次差别,切合中学实际。 

   总之,2008年山东高考数学文、理两份试卷,实现了较理想的难度、信度、区分度和效度。是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更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的好试卷。 

重视新材料的应用 突出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08年高考(山东卷)英语试题评析 

   2008年山东省高考英语试题充分考虑到了山东省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符合山东省考生的实际水平,既保证了一定的难度,又能达到为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目的。该试题以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在不同的题型上体现不同的考查目标。今年高考英语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具体分析,今年英语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机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同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也对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作了规定:“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测试应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2008年的英语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法和词汇知识”部分 考点分布合理,稳中稍有变化;考查内容均为中学教学中的重点,没有偏题怪题;题干简短,但语境自然完整,句意清晰明了,重视语言的真实性。“完形填空”部分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内容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要求考生通读短文,掌握文章大意,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等知识,从所给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短文意思通顺、结构完整。20个小题中,半数以上需要考生逾越句子层次,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进行推断作答。设题考虑了文章的点、线、面三个层次,真正考查考生的语篇理解和语用能力。 

   二、试卷内容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实际 

   今年“阅读理解”部分4篇阅读材料选材合理,内容新颖,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语言地道,原汁原味。文章皆为当代英语实用文体风格,体裁多样,以记叙文、说明文为主。从题材看,所选四篇材料涉及生活话题(电影节报道)、科技动向(手机短信报警系统)、人物故事(创业经历)、环境保护(少年环保组织)。“阅读表达”部分文章话题贴近生活,便于考生理解把握,这样可以避免考生因知识结构的差异而导致答题失误,最大限度排除了非能力因素对考查的干扰,有利于将考查重点集中在对考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估上面,更好地体现试题的公平性。“写作”部分的主题强调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引导考生思考涉及学习生活的现实问题,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写作空间,做到有感而发,而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本题所提出的要求也符合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各种层次的考生均能够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示其英语写作能力。 

   三、整套试卷阅读量与往年持平 

    2008年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部分阅读量较2007年有所下降,但整套试卷阅读量与往年保持相对稳定。 

   2007年英语试题与2008年英语试题全文词量统计(除听力) 

年度  语法和词汇  完形填空  阅读理解  阅读表达  总词量 
 
2007年  389    483    2060   360    3292
 
2008年  398    526    1842   380    3146
 
   四、试卷中继续出现一些不注释汉语、但不太影响对考试内容理解的生词 

   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出考生的逻辑推断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使阅读活动更贴近生活,也更有利于充分地考查出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因此,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部分各篇文章中,均出现了一些不会影响试题解答、未注释汉语的生词,但是这些词的数量受到严格的限制。 

   五、适当降低了试卷难度 

   2008年高考英语试题在设题、用词等方面都适当降低了试题的难度,除阅读部分有个别不影响答题的生词外,其他部分基本上没出现超纲词汇,今年试题中使用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八级要求掌握的词汇”数量明显低于2007年。这符合我省高中英语教学实际,也符合我省考生的实际水平。 

   六、试卷排版更合理,更加人性化 

   2008年的试卷长度与2007年持平,但是排版更加合理,由原来的18个页面减少到16个页面,这样一方面体现了节约的原则,一方面也会适当降低考生的紧张情绪。 

   在试题排版方面,尽量把完形填空放在同一页上,同一个题的题干和选项都坚持放在同一页面上,这样能有效为考生节约阅读题目所需时间。阅读表达所用文章增加了段落编号,这方便考生作答,也方便阅卷老师阅卷,充分体现了试卷设计的人性化原则。此外,题目指令明确,并且给出了明确的答题空间,如76题,这样可以避免考生出现对题干的理解错误而导致答非所问。 

   总之,2008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在选材、难度控制等各个方面都较往年有了明显提高,这样能更好地为高等院校选拔人才,也能对高中教学起到正向的反拨作用,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 

理念·素质·能力 ----评2008高考理综山东卷之特色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山东卷),依据《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教材,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密切联系考生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综合考查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的同时,注重了对考生基本科学素养的考查。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合理,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试题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具体特点如下: 

物  理 

   1.立足基础,凸显选择的公平性 

   今年的物理试题,在内容上精选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例如,第16题以考生熟知的经典静力学模型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第17、20题立足于考查考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平均速度、功、交流电、直流电、有效值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特别是36、37、38三个选考模块试题的命制更加体现了基础性和选择的公平性。首先,从题目所涉及的考点来看,三个题目都基本覆盖本模块的主要知识点,考查中学生应必备的热、光、原等基础知识;从设问的角度来看,试题均立足于对各模块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考查;从题目设计的得分点来看,三道试题基本相同。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因三个模块知识绝对难度不同而带来的不公平问题,同时,也给当前中学物理选考模块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利于提高考生的综合素养 

   试题情境设计注重加强物理与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问题的能力。许多试题情境和设问角度,新颖独到,构思巧妙,不落俗套。如第24题,以设计“2008”奥运年轨道为情境,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圆周和平抛运动等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基础典型而又鲜活生动,与奥运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再如选考物理3-3模块的36题,以考生熟悉的喷雾器原理作为背景进行设计,考查考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理想气体、温度、内能、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力。试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试卷的第19题以抗震救灾中直升机空投救灾物资为背景材料进行命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设问起点低、入手易,又不失灵活性与区分度,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提高社会责任感,使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可以说,通读理综卷物理试题,给人一种拾阶而上、清新鲜活之感。这样,既有利于纠正当前备考过程中的“题海战术”的倾向,也从一个侧面贯彻了我省素质教育大会中提出的“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3.关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 

   关注与物理学有关的新鲜事物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的好机会,也是新课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理念的体现,更是终身学习的要求。试卷的第18题以我国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成功发射的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为背景,取材新颖,体现了时代性,对这个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试卷的第23题以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巨磁电阻”的发现为背景引出磁阻效应,旨在引导考生关注当今世界科技最新成果,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这些题目的背景来源于物理学的发展前沿,要求考生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事,关注科技的发展,关注
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4.注重实验探究、创新和迁移能力的考查 

   随着我省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试卷的第23题全面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和迁移能力。从表象上看,对考生来说是一个“生题”,不属于“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11个必考实验,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此题与“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这三个必考实验相关,涉及安培表的内接和外接、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接法、电路设计和仪器仪表的选择、利用图象进行数据处理等重要内容,是在原来实验基础上的重组与创新,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熟悉这些常规实验器材,是否真正动手做过这些实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考生是否能灵活的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等。 

   试题选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三个环节设问,考生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实验探究环节,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第(3)步设问的设置注重开放性、探究性,体现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有利于激发考生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第(4)步设问则合理运用上述情境另辟蹊径,合理延伸,从图1变化到具有对称性的图3,要求考生开放作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深入考查考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对考生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查。命题者通过试卷中的三个减少、三个提高即:①适当减少文字量和设问个数,提高对思维层次和品质的要求;②适当减少繁杂运算量,提高对数理结合思想、物理模型构建能力的要求;③适当减少考生熟知信息、题型的给予,提高对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新情境、新问题的要求,真正把“考能力”落到了实处。试题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考生进行了全面考查,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试题做到了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实际,梯度合理,难度适中。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化学 

   1.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试题中的第11、12、13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均为主干知识中的核心知识,考查重点突出。第14、15、28、29题以考生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了考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情况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8题的第(4)小题以及第30题均为实验题,试题不仅考查了物质的提纯、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以及常见气体的制备等实验基础知识,还通过仪器装置的选择考查了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等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08年山东卷理综化学试题的这些特点,与《考试说明》中确定的命题指导思想是完全吻合的。这对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跳出“题海”,重视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有
积极的作用。整个化学试卷做到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 

   2.试题突出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题目贴近考生实际,很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试题力求以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关的内容为情景,而且这些情景都真实、具体,为考生创设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氛围,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每一个小题的设计也都充分考虑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联系,做到了题目贴近生产、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实际。如28、29、30、31、32、33等题都以简洁的语言创设了问题赖以展开的情景,这些情景涉及生活实际、工业生产、科学事实、社会热点等方面,这些情景的创设极大地丰富了试题的内涵,赋予试题以积极的教育意义。 

   试题还关注了考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如试题中的第9、10题。这些内容的出现是今年山东卷高考化学试题改革的有益尝试,体现了高考试题命制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理念上的统一。 

   3.试题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导向作用明显。 

   试题在继承了07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的结构和题型,试题所涉及的重要考点也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如电解、原电池、盖斯定律、平衡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水解电离、化学实验等,但试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方式上实现了发展和创新,比如,盖斯定律与有机反应相结合,火炬燃料与原电池相结合,通过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考查平衡常数的应用,水解问题的考查实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发展,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继续得到加强的同时,增大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覆盖面等等。这些发展与创新对今后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在处理不同版本教材的问题上,继承了07年的做法,并进一步向“以‘纲’(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纲,不以本(教材)为本”的方向发展,逐步构建起化学学科所应有的、合理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另外,试题在科学性、规范性等方面也得了发展,试题语言更加简明、易懂、科学、规范,试题表述准确,无歧义。试题难度也根据08年考生的特点和基础教育教学的实际作了合理的调整,更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和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 

   4.选做题注重考查基础,反映选考模块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难度适宜,试题内容的考查层次相对等值,做到了对选考不同模块考生的公平。 

   《化学与技术》体现了化学在技术中的应用;《物质结构与性质》突出了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知识体系的考查,体现了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有机化学基础》则侧重于对有机化合物从官能团、性质、反应类型到有机物间的转化等知识体系的考查。三个模块的题目虽源于基础,但也不乏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三道选做题从做答时间和难度控制等方面综合考虑实现了等值。 

生物 

   1.立意鲜明,凸显能力考查 

   2008年山东理综生物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立意鲜明,试卷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规定的三项基本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整卷以能力考查为着眼点,关注考生的自主学习,努力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实现了能力考查与题型功能的有机统一。 

   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是科学素养最根本的核心要素,这种能力的考查在试卷中有突出体现,特别是体现在创新型题目中。例如选择题的第2、4、6、8题,这些试题均以科技新发现为背景,以简单的解说给考生展示“新材料、新概念、新规律”等,要求考生从试题的简单展示中透彻理解其含义,进一步使用这些“新”知识来解决给定的新问题。这些试题既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试卷中的第27题,则以世界人口日为切入点,以人口问题为背景材料,以种群数量变动为主干知识,以文字和图示方式给予考生一定的信息,考查了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学素养中另一核心要素。2008年的生物试题进一步加强了实验性、探究性、以考查能力为主题型的设计。例如,第1题是课本实验的变相考查,所涉及的实验问题情境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其原型,但又不是教材中所列实验的简单重复,问题设计灵活新颖,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第6题以细胞融合实验为呈现形式,并提供必要的信息材料,以考查考生的分析和探究能力。第8题以及第26题的第
(4)问都是从实验出发设置情景或设问,试题内容的描述也是紧扣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既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又营造了研究性氛围,使考生从具体实验操作的情境出发,探究和解答遇到的生物学问题,将探究能力的考查贯穿其中。 

   2.突出主干,彰显素质教育 

   2008年的生物试题注重考查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做题仅10个题,但却涉及了细胞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植物的激素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特别是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有较为广泛的情境,一个题目中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有效地检查了考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在选考的《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在《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微生物的利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等基础知识。 

   整套试题的必做部分覆盖了《考试说明》划分的17个知识内容中的15个知识内容,并且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合理,重点突出,全卷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难度与区分度的梯度层次平稳,对进一步推进中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3.观念创新,紧扣课改目标 

   2008年生物试题恰当地渗透了“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引导考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倡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相关问题,理解国家有关政策的理论依据。 

   例如,第3题以“我国南极科考队于2008年1月12日成功登上南极冰盖之巅”为情境材料,旨在考查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和培养考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第27题关于目前人口剧增、环境污染以及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的情境设置,要求考生思考人口、环境与资源问题,从而考查了考生的社会责任心,体现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 

   再如,第26题第4问,以植物的两对相对性状及其控制基因为背景材料,以基因与蕃茄株高的关系为主题,要求考生深入探究,选取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实验结论三个环节设问,考查了考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从个别生物学现象归纳总结出普遍性生物学规律的能力。本题不仅较好地体现了能力立意和能力考查的宗旨,而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第27题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始终贯穿人口问题这一时代热点,反映出试题的基础性、时代性、原创性特点,既考查了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等生态学基础知识,又考查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等有关应用生态学的内容。第3问“若将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 1调整为1: 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这一设问实际上也体现出实用性和创新性思维特征,有利于激发考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情感,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崭新的考查方式。 

4.情景新颖,设计巧妙有序 

  2008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题可谓取材考究,情境新颖,立意独到。试题的情境和立意大多从生物学最新发展现状出发,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素材来源广泛,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设问角度新颖,充分体现了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例如,选择题中的第4题结合“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最新科技成果,考查了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特征。第26题最后一问实际上是让考生探究基因的功能,反映出我们目前正处在功能基因组研究时代。第27题结合当前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现状,考查了有关生态学问题。选做题第34和35题结合当前的抗菌蛋白和耐盐转基因研究分别考查了蛋白分离、细菌培养、基因工程等生物学问题。这些题目的设置都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使考生深切体会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要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 

  问题设计有明确的主线,设问层次分明,巧妙有序,层层递进,这也是2008年生物试题的一大特色。例如: 第5题的设问是以生物进化为主线,从基因突变(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适应环境的可遗传变异的积累到群体遗传学的机理,逐层深化。 第26题是以植物的两对相对性状及其控制基因为背景材料,从个体-细胞-染色体—基因—基因的功能等几个层面全面考查考生的遗传学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整个试题沿着遗传学发展的纵轴线,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知识网络结构,认知层次也是由表及里、从个体到细胞再到分子逐渐深入,试题难度也相应地按梯度设置,层层递进。第一问作为入门题,考查考生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掌握,重在考查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相对简单。第二问及后面问题的设置,难度依次增大,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问设置了探究性题目,考查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总的来看,第26题的设计首先让考生直接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决基本的生物学问题,然后让考生将知识迁移并灵活应用来分析、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最后让考生设计实验,通过探究对生物学假设进行验证,并对得出的结论上升到理论水平的高度。整个题目的难度梯级增加,整体的能力要求可以看作是“学习-应用-创造”三步曲,是对考生在遗传学乃至整个生物学方面的能力要求的高度浓缩。 第27题的设计思路是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为知识主干,考查内容涉及到了人口增长的方式,人口过快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如何缓解人口压力,如何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国家人口政策的理论依据等,按照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逐步设问,逐步加深的方式设计。该设计既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还使不同程度的考生各有所得。 

   总之,作为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二次高考,2008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山东卷)凸显了稳定、新颖、基础、能力和创新等特点,实现了在平稳过渡中的新突破,科学、公正地检验了新课改的成果,将对我省今后的中学教学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在稳定中创新——谈2008年文科综合试题 

   今年是山东省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自行命题的第二年。试题秉承了2007年命题的基本思路和已有经验,在保持相对稳定的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做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依纲不依本,公平公正。 

   历史、地理教材版本多元化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不同版本的知识点选择和具体表述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作为高考,公平公正是最基本的原则要求。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的试题不是简单的求同存异,取各个版本的交集命题,而是依据“依纲不依本”的原则,不拘泥于任何版本的具体表述,将能力考查和解决多版本问题相统一,做到了试题的公平公正。 

   例如,历史选择题除第9题涉及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知识点外,其他试题主要从历史阶段特征、发展线索、对概念的理解等角度设问;非选择题的答案一部分来自材料,一部分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整合,重新概括归纳。这样,既避开了不同版本的具体表述,保证了试题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突出了对学科能力的考查。 

   二、重视基础,突出主干,坚持能力立意 

   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考查范围较广,包括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个学科10个必修模块和8个选修模块以及时事政治、初中地理的有关内容,题目数量有限,因此更加强调了对各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今年的试题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没有偏题怪题。 

   同时,试题继续坚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方向,尽量避免了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如第26题(2)、(3)、(4)小题,第29题第(2)小题,能力考查的要求明确,层次清晰,如观察、理解、分析、比较、推理、判断、阐释、论证等,并加强了对考生以上思维过程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和能力的综合考查。历史试题第9、10、13、14、27、29、33、34、35题都考查了学生用比较、联系、归纳等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5题以“家电下乡”为命题背景,让学生分析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后,农民对家电市场需求量的变动情况。考生解答本题首先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家电补贴后”、“市场需求量”,然后调动“价值规律”、“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等知识,来“描述和阐释事物”。反映出试题对不同能力目标要求依次递进,逐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综合能力考核体系。这既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心理,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身边的各种重大经济、政治、文化现象。 

   三、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 

   2008年文科综合试题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立意,实现了命题原则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立意和素质立意并重的过渡。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第12题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认识,四个选项都选用了古希腊思想家的名言,是很好的品德与情感教育素材。第29题第(4)小题关于“父母在,不远游”的设问,要求学生谈谈在现代社会中对这一观念的认识,允许考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考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生个人的价值取向。第30题,以罗布泊地区的旅游安全问题为案例,考查学生的生存能力。第19题“假如你是一位奥志愿者”、第28第⑶问“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第29第⑴问概括“家庭消费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第36、37题“谈谈你的看法”或“认识”等,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体现人文关怀。 

   整份试题力求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判断能力。素质教育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体现,也将对全省新课程改革起到显著的导向作用,从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 

   四、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创新性和探究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身探究,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能发表个性化的见解。今年的文综试题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试题的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大大加强。 

   例如,第26题第(4)小题,引导考生追循和理解科技工作者(“有关专家”)提出
的治理湖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路,考查学以致用、结合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性思维过程和方法。第28题第⑶问,以山东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背景,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从确立课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步骤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根据所学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题目在设置上体现了探究性题目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历史试题也重视对学生创新品质的考查。第34题就是否应该接受“清室优待条件”,让学生从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作答,是对学生决策性思维能力的考查。第34题第(1)小题、第27题第(4)小题和第29题第(2)小题的答案都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给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留有充分余地,有
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五、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作为人文学科,文科综合科目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世界,“古为今用”,“学以致用”。今年的试题以反映现实和热点问题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例如,以人为本是近年党和国家着力贯彻新的执政理念,近期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更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每个人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珍惜。第12题就考查了学生对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理解,它所强调人的价值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是相吻合的。第27题以家庭为切入点,揭示了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的主题。地理学科试题关注、隐含和折射的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包括:国际粮食安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北京奥运会、我国南方雨雪冷冻灾害、耕地保护、重大交通建设工程、生态环境改善、能源开发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城市化进程等等。政治学科显性或隐形考查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北京奥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节能减排、生态文明、改革开放30周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法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世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 

   现实热点的选取,既注重了具有全局性、长效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又突出了本土化和区域性的重大现实问题。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了考纲的考点、教材的重点、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 

   六、注重综合性 

   综合性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一大特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考查考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因此试卷题目注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问题,强调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今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不但注重了学科内综合,在地理、历史和思想政治三科的综合上也作了创新和尝试。如第23、24、25题,以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为背景,从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进行命题,打破了在模块内、学科内设置选择题的模式,通过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现了在有限的时空中,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查,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科“综合”,这也是今年高考命题的一大创新。 

清新 轻松 亲和——2008年“基本能力测试”试卷总体印像 

    随着2008年高考的顺利结束,作为山东省亮点与特色的高考科目的“基本能力测试”的新一份试卷再次呈现于我省的广大考生与社会公众面前。在我省新近大力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承载着引导中学开足开齐新课改课程、引导考生掌握最基本的科技人文与艺术素养、引导考生在知情意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特殊使命的这一新高考科目,如何发挥好它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助推器的作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该科目涉及高中新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六个学习领域,如果处理不当使考生走上死记硬背的路子,必将使其成为考生面对高考时的“不可承受之重”。我们去年曾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其神秘面纱的揭开,此后又带着并未完全消除的疑虑期待着它的第二份试卷面世。这份以“清新、轻松、亲和”为总体风格的“基本能力测试”高考新卷,再次表明我们那种关于它会大大加重考生负担的忧心完全是多虑了。 

   “清新”体现为试卷与去年的“基本能力测试”试题相比、与各地的模拟试卷相比、与各种复习资料相比、与其他省份的综合性考试相比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体立意清新。试卷以“爱”为总主题,从爱自然、爱生活、爱科学,到爱蓝天、爱大地、爱祖国、爱祖国文化,自始到终,一以贯之;又以传统文化的天地人为“三材”、人居天地之间而为万物之灵的思想作为第Ⅱ卷总体布局的基础,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深情的生命关爱。二是试卷结构清新。如第Ⅰ卷将去年包括人文艺术、生活中的科技、体育与健康三个题组15小题的成例变脸为五个题组30小题,新增了综合性、跨学习领域的“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和力量”与“时间是生命的载体,理想是人生的航向,意志是成功的风帆,合作是共赢的保障”2个题组作为开篇,给人以积极向上之感。三是选用素材清新。试卷选用了阳光体育运动、耕地保护、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奥运圣火传递成功登顶珠峰、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号”、汶川地震发生后国人献爱心等富有时代气息的素材。四是设题创意清新。采用了模拟组织听证会、概括关键词等形式。 

   “轻松”就是要体现“基本能力测试”考查最基本的能力、最基本的素养的定位。为了使这一排在考试日程最后的高考科目成为考生所喜爱的“甜点”,可以看出命题者在使之成为考生“轻松”面对的试卷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一是控制试卷的篇幅,努力将其控制在中等以上考生在两个小时内顺利阅读、做完的范围。虽然第Ⅰ卷按今年考试说明的要求增加了15小题,全卷总题量也从去年的54小题增加到65小题,但试卷篇幅仍控制在12页之内。二是控制试题的难度。从考生作答的情况来看,估计今年试题的难度仍将保持在去年的水平上。三是凸显能力立意,避免将纯识记类知识作为考查的内容。考生完全可以不必凭借考前的专门备考而是*平日的积累、*基本素养应考。 

   “亲和”就是要走进考生的学习、走进考生的生活、走进考生的心灵,响应考生的情感诉求,追随考生的心灵跃动,把以人为本体现在试题设计上。一是试题设计注意选取考生所熟悉的素材。如第59小题以取材于《青花瓷》的“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歌词引出青花瓷的特点,第59小题以“在2006年1月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上,哈里·波特系列的6部作品分别占据前三甲及第五、七、八的位置”引出民族文化创新,所用素材都是考生熟悉的。二是试题设计注意创设考生所熟悉的场景。如第37小题“以光明中学组织地理夏令营活动,来到了我省某山区”引出对绘画技法、夏令营选址与垃圾分类的考查。三是注意试卷的审美性、抒情性,注意以情动人。试卷中在保证试题的严谨规范的前提下,选择了一些足以引起考生情感共鸣的诗句、歌词,这种审美性、抒情性的追求无疑会大大增加试卷的亲和力。这些美文如以温家宝总理《仰望星空》一诗中的“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引出天空主题;以诗人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引出地球主题;以裴多芬的“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 的诗句引出爱国主题;以“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的歌词引出考查可以观察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光学元件;以“阳光想渗透所有的语言,春天把美好的故事传说”的歌词引出考查“阳光”丰富的象征意义;以“血脉能创造奇迹,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的歌词引出考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国人为了挽救受灾同胞的生命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以“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 的歌词引出考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以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的名言“啊,体育,你像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引出赞美四个不同体育项目的“奔逸绝尘”、“力拔山兮”、“灵若猿猴”、“百步穿杨”等词语。试卷还引用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等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作为命题素材,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 

   我们希望“基本能力测试”的这种“清新、轻松、亲和”的命题风格能保持下去,或许它是这一新高考科目的魅力与生命力之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zhongkao/28958/

2017年山东山东高考试卷
  • 相关内容
  • 05-02 【浅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浅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物理实验可以教学教研

  • 05-02 贵州省高考分数线划分|2009年贵州省高考分数线出炉 文科一本532

    贵州2009年录取分数线出炉,文科一本532分,二本471分,理科一本477分,二本422分。贵州2009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批次 科类第一批院校 第二批院校第三批院校文史类532471--理工农医类历年分数线

  • 05-02 力的合成研究所_力的合成研究

    【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力的合成从,从而加深对力的合成的认识。    【仪器和器材】    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测力计3个(J2104型),细线,直尺和科学探究与发现

  • 05-01 高考优秀作文精选|2009高考优秀作文『湖北卷』

    2009湖北高考满分作文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考场佳作

  • 05-01 2016年安徽理科状元|2009北京理科状元 宁少阳

    2009北京理科状元 宁少阳人大附中年级主任2009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宁少阳的母亲北京理科状元宁少阳的班主任2009年北京理科高考状元出炉,来自人大附中。姓名宁少阳,总分703分。其中语文140、数高考学霸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