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3十3_高考中的十类迷惑性试题

高考改革3十3_高考中的十类迷惑性试题

  迷惑性试题,又称干扰题、“陷阱”题,在每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能力,人为地设置了迷惑性试题。不少考生由于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而误入“陷阱”。本文在此就高考中的常见迷惑性试题给予归纳。
  
  一、表面性迷惑型
  
  例1、浅绿色的Fe(NO3)2溶液存在着下列平衡Fe2++2H2O=Fe(OH)2+2H+若在此试液中加入盐酸,溶液的颜色(  )
  
  A、绿色变浅   B、绿色加深 C、变黄  D不变
  
  【解析】受题中Fe2+水解化学平衡方程式的干扰,增加H+浓度平衡向左移动的表面性迷惑,认为加入盐酸后溶液中的浓度加大,平衡向左移动而溶液的绿色加深而错选A。实则加入盐酸后,溶液中增加了H+浓度加大,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将Fe2+氧化成Fe3+而溶液的颜色变黄,应选C。
  
  【点评】这类表面性迷惑试题隐藏着一些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迷惑性因素,正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考生解题时只要认真审题、析题,透过表象看实质就能正确解题。否则将会出现“葫芦僧错断葫芦案”
  
  二、概念性迷惑型
  
  例2 在一定温度下,N2、H2按合理的体积比进入放有催化剂的燃烧管中,而燃烧管导出的气体是___。
  
  【解析】此题一改“合成氨是可逆反应”的常规考试设置方式,而将这一概念设置在一定情境中形成概念性迷惑,因而造成误写成导出的气体为NH3。实则在任何可逆反应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转化,因此导出的气体应为NH3、H2、N2。
  
  【点评】正确处理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是“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即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更强调对能力的考查。试题情景新而不脱离基础;思维活而不落俗套;考查能力而不脱离课本;考查素质而不脱离实际。 但能力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不吃三天斋,也想上西天”,是根本不现实的。
  
  三、多因素迷惑
  
  例3、在一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盛有22.4升NO,若通入11.2升O2(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态下测定),在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则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为
  
  A1.369g/L    B 等于2.054g/L   C 小于1.369g/L   D 大于2.045g/L
  
  【解析】考生受2NO+O2 =2NO2,认为1molNO质量为36g,0.5molO2的质量为16g 反应生成NO2的体积为22.4L所以密度为2.54g/L.而错选选B。其实该容器中存在2NO2与N2O4之间的化学平衡,因此应选D。
  
  【点评】这类试题在于题中设多重条件、多种因素或涉及反应的层次性、递变性,由于考生不能从不同思维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考场上只能来个“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其结果只能是“背起磨子唱戏,费力不讨好”。
  
  四、诱导性迷惑
  
  例4今有H2和CO(体积比为1:2)的混合气体V升,当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体积为
  
  A、3V升  B、2V升  C、V升  D、0.5V
  
  【解析】此题设了一些诱导性迷惑因素,V(H2):V(CO)=1:2,H2与CO混合气体V升等影响,考生提起笔来就做,又设未知数,又写方程式。虽能解出,但延误了考试的宝贵时间。虽取小胜,实则大败。若采取避实就虚,认真观察不难发现:H2→H2O CO→CO2都只增加了一个氧原子,无论H2与CO按怎样的体积混合,V升混合气体只能消耗0.5V升氧气,因此无需计算选D。
  
  【点评】诱导性迷惑,在高考中屡次出现,以考查考生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变通性。一些看似计算实则非算题,力争做到少算、巧算和不必算。总之,平时适当做一些题型新、立意高、起点低、区分度大的信息迁移新题。在化学复习时,立足于“给自己找一个支点,为的是撬起整个地球”。
  
  五、图形迷惑型
  
  例5、天然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    O2-   Ni2+   O2-  Ni2+
  
  各种缺陷。例如某种NiO晶体中就存在着如图所
  
  示的缺陷:一个Ni2+空缺,另外有个Ni2+被两个   Ni2+   O2-         O2-
  
  Ni3+所取代,其结果仍为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
  
  和O的比值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镍样品组成     O2-   Ni3+     O2-     Ni3+
  
  为Ni0.97O,试计算样品中Ni3+和Ni2+离子数之比。
  
  【解析】一见图形题,一些考生还来不及认真     有缺陷的NiO晶体示意图
  
  审题,就联想到图形题的一般解法,马上数圈圈、查电荷。其实无论怎样有 “缺陷”在化合物中必然电荷守恒。设1molNi0.97O中含有Xmol Ni3+,(0.97-X)molNi2+。根据电荷守恒得3mol+2×(0.97-X)mol=1mol×2mol(1mol氧原子带2mol负电荷)X=0.06mol, n(Ni2+)=(0.97-X)=0.91mol
  
  n(Ni3+):n(Ni2+)=0.06:0.91=6:91.
  
  【点评】解题的前提是审题,要准确、快速解高考化学题的第一步是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解题是审题的实施与结果。审题往往起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作用。不少考生由于审题时差之毫厘,解题时就失之千里。
  
  六、抽象性迷惑
  
  例6、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
  
  (1)G→Q+NaCl  (2)Q+H2O→X+H2  (3)Y+NaOH→G+Q+H2O (4)Z+NaOH→Q+X+H2O,这五种化合物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
  
  【解析】题中给出抽象性反应式,使考生漫无目标、胡猜乱套氯的含氧化物而不能自拔。命题者旨在考查氧化还原基础知识和严密的推理能力。其实只要明确价态变化的规律、有条不紊地理顺关系就能正确解题。解这类题首先应该明确①氧化剂、还原剂同时存在;②同种物质中同一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歧化”反应,该元素的化合价一为升高,一为降低;即化合价发生了“歧化”;③不同物质同一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应该遵循“价态归中”,即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应在氧化剂与还原剂中该元素之间。由以上不难得出:G<Y<Q<Z<X。
  
  【点评】正确处理常解与巧解的关系
  
  “常解”是常规解题方法;巧解是众所周知的巧妙简捷解法。常解是人们解题的基本思路、也是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巧解是人们善于抓住题中的特殊之处,另劈蹊径、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探究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为提高,只有对常规解法的熟,才能熟能生巧。只有双基扎实、思维活跃及观察敏锐,才能解法新颖、巧妙。
  
  七、习惯性迷惑
  
  例7、有机化合物A、B分子式不同,它们只能含碳、氢、氧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果将A、B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不变,完全燃烧消耗氧气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解析】A、B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不变,生成水的量不变。这说明A、B两种物质分子中含的氢原子数相同。完全燃烧耗量量也相同,说明A、B的分子中相差n个碳原子必然相差2n个氧原子。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氢原子数相同,相差n个碳原子和2n个氧原子。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倒背如流”有机物燃烧的知识,因此考生会习惯地从有机物燃烧的方程式下手而误入“陷阱”。但只要转换思维就可以轻松就解。因此破疑解惑,贵在双基、强在方法、重在思维。
  
  八、设陷性迷惑
  
  例8、将纯净的碳酸氢钙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原来试样一半时,碳酸氢钙的分解率为
  
  A  75%    B  50%      C 92.7%    D 100%
  
  【解析】这类试题,设下“陷阱”,布下“迷宫”,考生因思维不严密或受过度“题海”战术的影响,一见固体质量减小,马上想到差量法。其结果花费考试的大量时间。其实,从方程式Ca(HCO3)2=CaCO3+H2O+CO2↑可以看出,固体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时,已经是CaCO3在高温下继续分解,所以分解率为100%。
  
  【点评】方法的使用必须建立在对教材所学内容的较好理解上,因此解题方法也必须因题而异,见招拆招。如果盲目套用方法,“虽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结果,只能上演一出“马谡拒谏失街停,孔明挥泪斩马谡”。
  
  九、数据迷惑型
  
  例9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生成1mol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2H2(g)+5O2(g) = 4CO2(g)+2H2O(l)  △H=-4bKJ/mol
  
  B   C2H2(g)+5/2O2(g) = 2CO2(g)+ H2O(l)  △H=2bKJ/mol
  
  C 2C2H2(g)+5O2(g) = 4CO2(g)+2H2O(l)  △H=-2bKJ/mol
  
  D 2C2H2(g)+5O2(g) = 4CO2(g)+2H2O(l)  △H=bKJ/mol
  
  【解析】一些考生认为给出的数据都有效,因此从a g乙炔的数据入手,再往下求解。这正中命题者的“圈套”。也是受不良定势思维的影响。认真审题,发现生成1mol的CO2放出热量bKJ,生成4 molCO2放出热量为4bKJ,所以选A。
  
  【点评】数据型迷惑题是近几年来经常出现的试题,,解此类一定整体观察,从一般中找出特殊,力争“曲径通幽”,这样才不会“上错了花轿选错了郞”。
  
  十、文字迷惑型
  
  例10、工业上常用漂白粉跟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的质量对漂白粉的百分比(x%)表示漂白粉的优劣。漂白粉与硫酸反应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现为了测定一瓶漂白粉的x%,进行了如下实验:称漂白粉2.00g加水研磨后转入2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后取出25.0ml,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的稀硫酸,待漂白粉放出的氯气与KI完全反应后,用0.100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中生成的I2反应如下;2 Na2S2O3+I2=Na2S4O6+2NaI滴定时用去Na2S2O3溶液20.0ml,试用上述数据计算漂白粉的x%。
  
  【解析】此类题的关键是Cl2氧化I-成I2,I2又氧化Na2S2O3而本身又被还原成I-根据关系式2Na2S2O3~Cl2可得n(Cl2)=1/2×0.100mol/L×0.020L=0.001mol
  
  x%={(0.001mol×71g/mol)÷(2×25.0/250)} ×100%=35.5%
  
  【点评】这类题因文字多叙述长而成为文字干扰题。对于文字干扰题、审题时要学会“弹钢琴”即阅读整体信息,抓住重点信息;要做到以上要求,还必须加强平时练习。否则,高考中只能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67141/

北京高考前十平均分 河北省高考前十
  • 相关内容
  • 01-14 形势与政策1000字论文范文四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此时此刻,白衣天使们正冲在最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在打一场硬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形势与政策1000字论文范文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01-14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范文(精选五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范文(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01-14 平视800议论文【3篇】

    世界(world)广义上来讲,就是指全部、所有、一切。一般来讲世界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视800议论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01-14 2024年形式与政策论文1000字【汇编四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形式与政策论文1000字【汇编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01-14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三篇,欢迎品鉴!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