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在 步步为赢_步步为“赢”

何在 步步为赢_步步为“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意义深远的现实话题。它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过程的环节相当重要。针对一堂课的知识内容,以知识呈现--理解--应用—创新为基本过程,进行以下过程中的环节设计。
  
  一  创建一定的问题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高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和好声欲望,将须教授的知识内容联系一定的生活现象,以解决问题式提出,学生能较快地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进入一种目的明确的学习领域。例如,在二氧化硫性质的教学中,先放一段视频,某地卖出的木耳比正常的明显白,记者去调查,发现在产木耳的大棚里被人为放了一盆硫粉,他们采用烧硫粉来获得白木耳,镜头移到棚边的庄稼地里,禾苗稀稀拉拉,水有一股怪味。这时候,我们可以提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思考,查教科书上的资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智能水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按照教学目的,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直观现象来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学习Na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做一个Na放入水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能根据现象分析原因。学生必定对这个实验充满好奇,相对的后面的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提出的时候,教师要适当服从与学生,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想法,不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相同。当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思考而占用较多时间时,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思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就感,从而获得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牵线搭桥,创建与教材信息交流的平台
  
  学生在学习目的明确的前提下借助书本资料交流讨论,开始逐渐理解,但这类理解是表面的 ,这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新知识联系,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在正式开始授课前先讨论课程内容,确保学生们已经理解并掌握了曾经学过的知识;
  
  2.对重要的旧知识点进行复习,或者要求学生自己做一些准备工作;
  
  3.让学生完成一项小作业:写出关于某一特定课题他们所知道的东西,或者对与课题相关的某一情景的感受;
  
  4.问一些有助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问题;
  
  5.帮助学生理清关系,建立联系;
  
  6.将要学习的概念与学生们熟悉的领域结合起来,
  
  7.通过和学生一起画图表,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在课前进行简单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己经学会了什么。
  
  例如:学生在看完老师做的铜与硝酸演示实验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尝试写出反应方程式。并讲出硝酸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当学生有所困惑的时候,我们可以写刚学过的一个反应:铜和浓硫酸的方程式,让学生指出浓硫酸的作用,并总结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的定义区别。在对比两酸与铜反应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总结两酸化学性质的共同处。
  
  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努力让学生自己参与问题的解决氛围中,让学生为新学习材料配置适当的事例,并能从事例中概括相应的概念,用新的学习资料来解决答案和分析原因。
  
  例如在金属的腐蚀和防腐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金属的腐蚀现象,什么条件下金属容易腐蚀以及金属腐蚀的后果。学生说出厨房里的不常用的铁制品,卫生间的铁管等等很容易腐蚀,当让学生分析什么条件下金属容易腐蚀的时候,学生分析不出或找不到思路时,再给出干燥的沙漠中保存千年的铁制文物图片,在同样的时间内放于水中和空气中的铁片腐蚀图片,这时可留时间让学生再思考,相互讨论,得出问题的初步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于问题场景中,教师适当控制情景,以使学生在有效的氛围中调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教师组织把学生的不同解法选择有共性理解的列出,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翻开书本和笔记对应的章节来解决。
  
  三夯实双基,进一步进行知识迁移和组网
  
  “双基”是一个人化学素养的核心部分。新课程实施以后,“双基”这一概念已经逐渐从我们的一些教师头脑中淡出。这些东西究竟需不需要?我们可以讲,再好的房屋都须一砖一瓦搭建起来,再漂亮的图画都是很有章法的笔画构建。没有—定量的化学知识储备,不具备一定的化学能力,他不会阅渎,不能表达及分析清实验的原理,更不用说后续学习或进入相关学科领域。
  
  在引导学生夯实双基时,老师须紧扣教材,梳理考点,讲全、讲清、讲透各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对每个章节,要树立学生的“建模”思想,教师的作用是精选模型,将重要典型的题目理解并熟练记忆。
  
  例如:在水的电离内容里,让学生思考,100度时的水PH小于7的原因,这道题目考了常温和高温下下水的电离情况和PH的表达,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的运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书本的知识解决它。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本,强化记忆,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完整、准确、牢固的装到脑子里面,变成自己的东西。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学习过程中,防止学生眼高手低,一知半解,督促学生凡是能写的,都要写出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督促学生落实好基础知识。训练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循序渐进;须有一定的厚度,一定的强度;须有明确的目的和科学的方法。
  
  如何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在复习硫及其化合物知识时,可以从“知识主线———知识点”入手,构建成整体知识网络,既有重要的化学方程式的体现,又有元素价态的转化,点出怎样能发生氧化还原。进行总结归纳成更为抽象的网络体系。再例如学生学完高中最后一种平衡“溶解平衡”后,可以组织学生将四种平衡列出,先写出对应的反应,再从平衡的特征,平衡进行的限度以及影响平衡的主次因素入手,让学生归纳,使平衡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四 提高思维品质,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创新
  
  爱因斯坦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就要重视利用课堂渗透化学创新思维的方法,培养化学创造能力。
  
  对于化学创造能力来说,除了包含化学知识技能、化学观察能力、化学实验能力、化学思维能力、认知策略、认知风格和元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外,它还包含着兴趣、爱好、价值观、动机、情感、性格、意志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创造性活动是有高度选择性的尝试错误过程,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过度学习能使学习者熟练掌握知识技能,达到能自动重复和概括化的程度,从而使学习者在创造活动中能得心应手,不受材料的束缚,灵活地应用材料,把它们变成新颖的东西。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动机、顽强的创造意志(毅力)、执著的探究精神、轻松自信的心态等非智力品质,对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形成和发展化学创造能力,应该重视这些非智力品质的培养。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对于学习化学兴趣不够浓厚的学生,在做实验时让他多动动手,多讲讲原理和现象的联系。让他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找到和化学知识有关的东西,多让他从化学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明理。对于一些学习浅尝辄止的学生,有机会和他一起爬爬山,当他气喘吁吁到达山顶的时候,放眼四周的美景时,我想,做一件事过程中顽强的意志、执著的探究精神和最终的成功的联系、他肯定有感而发。老师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多找一些类似的能触发他自我感悟的事情即可。
  
  为了培养化学创造能力,必须重视创造精神的培养。培养创造精神应该先从培养创造意识开始,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例如在学生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首先要按照老师要求的实验步骤一步步细心去做,不能好高骛远。在实验现象与预计的有所不同的时候要求学生不能一带就过,要分析造成的原因,在酸碱中和滴定时,当最终一组数据明显有大的误差时不能光舍去就行了,要让学生反思每一步和标准步骤细节上的对比,写出分析理由。在铜和浓硫酸反应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试管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时,可以问问他这是什么?重做一遍是否有类似的现象,让他们自己假设答案,然后鼓励他们去探究,当他们通过努力有所收获时,注意培养他们创造的自信心,激发创造热情,在化学创造实践中磨砺创造意志、优化创造品质,以此作为正确指导创造活动的思想基础。
  
  总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导首先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科学地运用上述教学的方法尤为重要,它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解知识,培养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同时,也培养我们教师优秀的教学风格,达到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感受善教乐学的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60807/

大连文体频道步步为赢 大金为步步赢 步步赢app 步步赢是真的吗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