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评价语最大的语文课堂是生活

【语文课堂评价语】最大的语文课堂是生活

  作者:王一冰

  语文学科很不幸,总是被拿来说教育改革的事儿。但凡各个地区语文教材的选编出现这样那样的新变动,往往第一时间成为教育新闻的焦点,像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演说进入教材、鲁迅文章数量的增减、古诗文篇章在教材中的比重提升等等消息,甚至一时间成为文化头条。更为添乱的是,近一两年来民国老课本的编辑再版,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乃至对当下中小学教育整体的思考、争鸣和焦虑。

  怎么学好语文?

  与其讨论语文教材的版本差别和文章取舍,还不如谈一谈怎样将这门学科学好来得实际。

  作为交际和表达的工具,语文是一个形式的问题,必须面临如何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要求,也就是如何正确使用字、词、句、段,如何准确修辞,如何得体运用语言,如何撰写完整的文章,等等。

  形式层面的语文学习,最大的难度在于,汉语字、词的数量浩如烟海,句子和表达更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加上方言的影响、网络语言等新语言现象的影响,能够做到准确掌握和使用规范的语言形式,的的确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语文教材,只是提示给我们一些接触和清理语言形式规范的线索。教材版本不同、文章不同、不同作者的表达方式不同、知识结构不尽相同,但是语言形式规范的基本要求是相对稳定的。

  课文不仅是规范化表达的语言使用实例,还是认知具体的语言现象的触媒和材料。所以,学课文学什么?首先要学课文提及的语言点,词法、句法、段法,再就是学习作者的规范化表达的特色。然而课文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小开口,希望通过课文就能掌握相关联的语言现象,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强化和巩固。

  最大的语文课堂是生活,要善于发掘和发现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语文的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材和拓展读物,更是包罗万象的广阔天地。比如经常对广告信息、网站帖子、手机段子有意识地进行找错误的校对式阅读;收听新闻、欣赏歌曲时注意正确和不正确的读音;日常生活中书写留言、书信、备忘时,斟酌写法:在生活中积累字词,积累词句,积累表达和修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实则都是提高我们语文修养的大修炼。作为形式层面的语文学习,一定要注意语文生活的建设。说到底,这是一门关于母语的学问,而且不是艰深的本体性理论研究,其学科的实质还在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实际应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可能见效较慢,但是一旦养成习惯,形成意识,必然有很大裨益的。

  坚持阅读经典

  如果说形成良性的语文生活,是培养语文兴趣,可让枯燥干瘪的课堂语文学习润泽和奇趣起来,那么坚持阅读经典著作,则是进一步提高语文修养、拓宽眼界的必由之路。但是对于课业负担日益加重的学生来说,抛开个人志趣爱好的差异不谈,这一点阅读的要求非常奢侈和不切实际。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像海量做数理化题目一样海量阅读呢?既然无法做到海量阅读,那么也要做到一定数量的阅读;如果无暇安排大篇幅的阅读,那么也要注意对篇幅相对较小的文章的阅读。

  在这样的时候,《读者》一类的书刊就彰显了价值,尽管我对它们的价值导向、审美情趣等存有偏见,但是用于丰富开阔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视野,它们还是大有贡献的。这样的阅读,不见得非要阅读年代距离我们今天稍显久远的所谓名家经典,有时候,时代的隔阂、语言表达的陌生,反而会阻碍我们的阅读体验;大可以从时间比较切近的当代人文章入手,其表达更接近当下的用语习惯,其思想也往往容易理解。从模仿开始,是动物后天习得的一个重要的特性,人也不例外,看得久了和多了,自然就有了语言的感觉和写作的愿望,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文言文学习有方法

  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文言文这个东西,它是古代汉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系。我们既要把它当做一门外语来学习,又不能把它当做一门外语来学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古今语言差异的巨大,大多数文言文的面貌和现代汉语比起来,跟外语没什么差别,需要重新积累掌握词汇,建立新的语法框架。但是,它依然是汉语,就有汉语的一些共同的特点,与现代汉语具有相当多的一脉相承、不曾改变的内容,因此又不完全是门外语。

  如何学好文言文,实在是一个可以做一篇大文章的题目,这里只提几点建议。第一,像背外语单词一样记文言文词汇,但又不要死记,要和现代的词义关联起来,比较地记忆;最好能够整理重点实词的意义变化,爬梳重要虚词的意义和功能;如有条件,学习一点汉字的知识。第二,如有条件适当阅读一些浅近的文言文课外读物,比如老早年前的《古文百则》;没有条件,就要熟读课本选录的文言文课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语感。第三,文言文的学习,非要大声诵读不可。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52670/

语文课堂小游戏 语文课堂游戏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