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原文]《再别康桥》内隐式结构与意味

[《再别康桥》原文]《再别康桥》内隐式结构与意味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烂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从表层结构上来看,是一首容易读懂的诗。从开头的“作别”到结尾的“挥一挥衣袖”,这样的圆合,点明了标题中的“别”。由此可见,这是离别诗,主题是离别与离别的感伤。

  离别之地,是“康桥”。围绕着“康桥”,以如下五幅画表现了康桥优美的自然风光:

  第一幅:“波光艳影”图

  河畔的柳树,被夕阳镀上了一层金色。金色的柳枝随风轻轻摇摆,使柳更加婀娜多姿,像极盛妆的新娘,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也荡漾在诗人的心头。

  第二幅:“青荇柔波”图

  康河里的水草,随着微波起伏,绿油油的水草在细软的水波中忽而向上,忽而向下,就像在向诗人挥手致意。在如此润滑碧绿之地,诗人深受感染,情愿化作一条水草,沐浴在康河的青波里,接受她温柔的爱抚。

  第三幅:“榆阴清潭”图[NextPage]

  榆荫下的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将彩虹揉碎一般。

  第四幅:“青草漫溯”图

  到晚上,载着满船星辉,逆流而上,划向青草更青处。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却不能放歌。

  第五幅:“沉默康桥”图

  康桥一片静寂,夏虫也在沉默,离别的惆怅似笙箫悠悠。

  这五幅流动的画面,营构了康桥特有的静美,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眷恋与不舍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种“景+情”合一的表层结构,是否就是徐志摩先生所要呈现的呢?诗的内里是否还有着特有的意味呢?

  我们再读读全诗,抓住这样几个关键意象思索:

  1、金柳2青荇3、康河4、榆阴潭5、梦

  徐志摩先生为何要选取这五个意象,恐怕有人会说,很简单,它们最能表现康桥的风景特色呀!

  这里笔者要说,这不是随意的选择.固然选它们可以表现康桥的美,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内隐着另一层结构,这就是“城+人”合一结构。

  我们知道,“康桥”就是“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它不仅是风景胜地,还是英国学术和文化中心。在当时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派的发源地。

  徐志摩先生1920年9月24日本是慕罗素之名而去英国的,起初并不在康桥大学,而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的也不是英国文学,而是政治学。1920年11月19日,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席上,他结识了狄更生先生、林宗孟先生和他当时只有十六岁半的女儿林徽因。第二次与狄更生先生相遇是在林宗孟先生的家中喝茶,当时徐志摩正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已近半年。由于得到狄更生先生的热心帮助,他终于获得了剑桥大学王家学院特别生的资格而在那儿修习,迷上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开始了他的文学之旅。

  可以说,徐志摩先生康桥求学生涯并不长,但这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影响了他一生。学习上,他的浪漫诗歌创作臻于成熟,将华兹华斯的理论变成了纯美而感伤的诗海;生活上,他爱上了林徽因,情感之舟驶向了一片汪洋。

  康桥,在徐志摩的人生世界里,不仅是一般意义的校园,而是他的精神家园。他在他的散文《吸烟与文化》中如此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有他的文学之旅、精神之途、爱情之梦……。离开剑桥,返回中国的六年后,1928年的初秋时分,徐志摩重访了康桥,在回国的归途船上的11月6日,他写下了他的传世名篇《再别康桥》。

  这里还要接着说说他与林徽因的情事。他们1920年11月19日相识,1924年终结。这一年林徽因彻底斩断了与徐志摩的感情纠缠,与梁思成远赴美国宾州大学求学。其间两人有着共同的文学追求,都致力于浪漫诗的研究与创作,还有对中国未来诗歌的憧憬,或是因为他的不羁个性,或是因为林难敌世俗压力。徐志摩先生的情感之舟并没能靠岸,而是搁浅了。

  这样的康桥生活图景在《再别康桥》中经诗人安排,“城+人”合一的结构就内隐在诗中了。

  就“城”来说,徐先生选取了“青荇”和“榆阴潭”。

  “青荇”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呢?[NextPage]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这可以看作是康河的实景,又可看作是康桥大学的招唤,其浪漫人文和自由精神气息,就像“青荇”样“油油地招摇”,所以徐先生愿意成为其中“一条”,受其爱抚与浸润。

  如是说“青荇”的生发有些牵强,那么他选“榆阴潭”就与剑桥人文、精神自然联系了起来。

  “榆阴潭”其实就是“拜伦潭”。在康桥上游,参天古树之间的榆阴潭,不是因清澈见底而出名,而是因为诗人拜伦而名扬四方。自由主义诗人拜伦喜欢来“榆阴潭”玩耍,在潭中游泳、洗澡,还有沉思。

  “榆阴潭”的美,不仅是清净之美,还有幻化的文学之美、自由精神之美。它们沉淀在深潭里,也积蓄在英国的文化与精神里。更凝聚在徐志摩先生心灵之中。

  就“人”来说,徐先生选取了“金柳”“康河”和“梦”。

  可能有人会说,“金柳”怎么与人联系起来?“金柳”在徐先生的康桥生活中,其实就是他的知己、恋人林徽因的再现。它由““云彩”演化而来,再像“虹”般散解,一方面暗示了恋情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徐先生的永恒爱恋。他愿意永远在林徽因的爱的“柔波”里作一条“水草”。

  于徐先生的爱来说,无疑是”夕阳”,因为林徽因即将成为别人的新娘,不过,在徐先生的情感深处,她依然是“金柳”,其“艳影”永远在心头荡漾。这里的“康河”当是徐先生吧,“柳”“水”相依,是无法割舍的。

  而“梦”呢,在诗歌第四五节中重复出现。这两处梦,既可理解为徐先生的诗歌之梦、精神追求之梦,它们将以零言碎语的形式出现在他的心中、口里、笔下,永远积淀在心里;哪怕忘却,还可时光倒流,通过“回忆”加以巩固。它们将随徐先生生命的行进而延续,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而爱情之梦呢,也可通过“回忆”来回味、储存。

  在康桥的世界里,徐先生有感伤、孤独,更有和谐、宁静,与康河的静美合为一体。

  《再别康桥》,形象唯美,情感强烈,诗节、诗行表现出独有的美,诗歌的意象就在康河真实的世界里,只是其中融入了徐先生丰富的想象与特别的思考。诗歌表现出一种柔调色彩与感伤氛围。与华兹华斯的浪漫诗如出一辙。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晓《再别康桥》是由外显的表层结构和内隐的深层结构完全合为一体,其情韵与意味远非一般离别诗可比。

  其内隐的“城+人”结构,在“美景+离别情”的基础上,有如下意味:

  1、《再别康桥》意味着“康桥”是徐先生的灵魂栖息地,不单是自然美景,不单是深深恋情,还有浪漫情怀与自由精神。

  这就是说,《再别康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徐先生对一人、一地的感情,实在丰厚得很。

  2、《再别康桥》意味着徐先生对爱的追怀与思索,浓郁的情感中有精致的思想,具体来说,就是“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徐先生是浪漫之人,但不是无理之人!

  3、《再别康桥》意味着徐先生的浪漫诗的梦的绽放。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再别康桥》是英国浪漫诗歌最好的实践与创作!!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52627/

《再别康桥》朗诵配乐 《再别康桥》朗诵
  • 相关内容
  • 07-02 [重点符号]重点突破选择题

    首先要注意归纳重点题型的解题要点。在邻近高考的这30天里,考生们应针对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进行专门复习,总结题型特点,归纳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尤其是针对选择题的专项练习更是可以帮助大家提高高考成绩实验园地

  • 07-02 【做销售如何调整心态】调整心态要做的十件事

    家长情绪力求稳定    在高考前,特别是孩子在家备考期间,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实验园地

  • 07-02 【名师指导的诗句】名师指导高三考生如何有效学习

    一、做好各次月考总结、查缺补漏    各学校基本上进行了第一轮复习,每次月考对前一阶段各模块所复习知识的考查,都重在基础知识的考查。假期若把第一学期考试试卷再拿出来,看一看自己在知识的掌握上是否还名师点拨

  • 07-02 永不疲倦的意思|永不疲倦的男孩

    徐金烨:怀化铁路一中,卷面分652分,少数民族加20分,总分672分,我省文科档案分第一名    “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肯思考的男孩子。”徐金烨的班主任、政治高级教师阳富玉言语之间满是对“高徒”的学习策略

  • 07-02 高三学生焦虑怎么办_高三学生打工热勿忘签协议维权

    高考结束仅十余天,春光文化补习班的郭晨辉已经“上班”一个星期了。“我们班60多个同学,现在有80%都在打工挣零花钱。”20岁的郭晨辉说。    和郭晨辉班里的情况类似,昨日,市十一中、兵团二中、新实验园地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