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写景的文章_如何教学写景的文章?

如何教学写景的文章_如何教学写景的文章?

  作者:宋运来

  老实说,我读了两遍《三亚落日》都没明白课文讲了什么。那小学生读得糊里糊涂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果然,读了课文后,问同学们有没有搞清楚讲了什么意思,大多摇头说不明白。那该如何教学这篇写景的文章呢?以后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是否也能读懂写景的文章呢?

  首先教师要读懂此文,才能有教好学生读懂此文的方法。于是,我一句一句地琢磨,每一句是围绕哪个“词语”说的,然后再琢磨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说的。掩卷思考这一篇写景的文章是如何叙写时,教学的构思便涌向脑际:

  看景,是空中俯瞰,还是由远到近地观看?本文既不是鸟瞰,也不是从远至近地观看,而是立于某点静静地观看远处之景——“落日”。远看落日美景就看一眼吗?看了较长时间。既然看了较长时间,那观察的落日随时间的推移自然有所变化有所不同。让学生明白观察的“方位”,观察对象的“变化”,是走进文本的第一步。

  可是为什么读了第二、第四自然段还有那种读完课文又还给了课文,不知道讲什么的感觉呢?

  结合课题“三亚落日”思考,第二自然段有没有出现“落日”这个词语?没有“落日”的影子。那作者的用意何在?都写了谁?写了海水、蓝天、白鸥、椰子树、细沙等。这些景色是哪里的?——三亚。三亚这些景色美不美?非常美。那我们可以说三亚是一个——美丽的三亚。如果把“美丽”放到课题来说呢?就是——美丽的三亚落日。这句话是强调美丽的三亚?还是美丽的三亚落日?显然作者强调的是后者。在如此多的美景中,作者只对“落日”情有独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据为证——“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而第二自然段却没有一句赞美“落日”,为什么?作者先把舞台美丽的背景用力地渲染,为主角“落日”的华丽登场做好铺垫。

  为什么第四自然段给人的感觉好像也读不透呢?细读之,原来有一些因素在干扰我们的理解。其一,主角“落日”在不同的句子中发生了变化,配角不断窜了出来,如时光、暑气、大海、人们、我等;其二,主角“落日”被遮掩起来,披上了一层外衣,显得朦朦胧胧。这外衣就是“比喻”与“拟人”。在阅读的时候,不妨把外衣褪掉方可展现真容,如红灯笼、跳水员;其三,左顾而言他,其实还是他,这中间运用了侧面描写,如,“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色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表面上是写“大海”,其实还是写“落日”。

  当课文研读到这里,撬动这篇文章的金钥匙就找到了。简单说,要让学生知道该文是篇写景的文章,明白作者观察的方位与视觉,感受间接描写的妙用。

  《长江落日》是一篇较为抽象的抒情写景诗歌,儿童读了几遍仍感到一片茫然,为什么?一是儿童对诗歌描写的长江之景不熟悉;二是不了解诗歌表达的“跳跃”性等特点。那么教学如何突破呢?

  一是从题眼入手,迅速抓住诗歌的“意象”。你对“长江之歌”怎么理解?长江的歌曲。理解了“之”还不够,作者对长江赋予了怎样的情感?赞美之情。大家知道长江比较长,流域比较广,地貌也复杂多样。那长江之景有哪些呢?江水、水草、鱼跃、船帆、江岸、树木等等,这些景色都会被作者写进诗歌里吗?不会。那能被选进诗歌里的代表景物就是——诗歌的“意象”。就诗歌第一段来说,有“雪山、东海、乳汁、臂膀”等。为什么选“雪山”,因为那是长江的发源地的代表物。为什么选“东海”,因为那是长江的归宿地。那“乳汁”,代表什么呢?——长江的水,说“乳汁”不说“江水”,意义何在?打比方。只有女人的奶水才成为“乳汁”,那文中把长江之水比喻成妈妈的乳汁,这乳汁会哺育谁呢?依附长江的生物,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华夏文明。“臂膀”给人的感觉有力吗?有力。也唯有这有力的臂膀,才可以西连高高的雪山,东连茫茫的大海。如此以来,诗歌中的“你”指的是谁?——长江。

  二是,破解句式表达特点。“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这里有表达的奥秘,前句是描述,描述江水从雪山流淌下来,后句是赞美,赞美长江带来春的气息,展望未来的希望。“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也是先叙写,再抒情。诗歌的五六句则是告诉我们赞美、依恋长江的两大理由:源泉、情怀。有了诗歌第一自然段的教学,第二自然段尽管更为抽象,但方法掌握了,理解起来却较容易了。有了理解做基础,学生再背诵课文就不再是机械的了。

  该篇文章在表达上还有如下特点也应当引起学生的关注:其一,句式相同。如,你从……,你向……,你用……,;二是,反复手法的运用。歌词多用此法,以抒发作者要歌咏的对象,或喜或哀或乐或愁。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52621/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