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素材|高中语文课文阅读素材:辽国的“一国两制”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高中语文课文阅读素材:辽国的“一国两制”

  作者:吴真

  “一国两制”在当今中国社会可谓家喻户晓。殊不知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早已有了“一国两制”。公元10世纪下半叶宋辽金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创世纪地实施“一国两制”,统治多民族的辽国与中原抗衡达二百多年。

  契丹民族在北方草原上日渐兴盛的时期,正当中原处于五代十国分裂割据之际。在北宋建立之前,中国处于一个大分裂时期,也正是在这个缺乏强大中央政权的历史空档期,契丹民族迅速在北方崛起,建立起了间跨塞外草原和中原汉地的辽国。

  随着辽的疆域不断扩展,各民族生产方式、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尤其是契丹人的游牧文明与中原汉人的农耕文明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寻求一个并存不悖的制度困扰着辽的统治者,也给辽中央的统治带来艰巨的挑战。

  947年,辽太宗率契丹大军进占中原,攻入后晋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虽然他未能久居中原,于三个月后退回草原,但其北撤时将中原王朝的一套官制也带了回去,并依次正式确立了两套官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样的“一国两制”不只体现在官制上,甚至连皇帝和官员的着装都体现出不同:“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臣僚用国服”。南北面官制名称的由来,源于契丹古老的“尚东”的传统。契丹人认为东方是最神圣的方向,因此辽的皇帝不像中原帝王般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于是皇帝两侧的臣子们也就成为北面一班、南面一班了。

  《辽史·百官志》载:“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其中北面官制是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设置的一种特殊制度,其官吏也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并任其掌管契丹一切军政大权。南面官制则主要沿袭唐制,采用唐代遗留的政府机构,设立幽云十六州,以统治农耕区的汉人和渤海人。史载辽太宗“既得燕云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辽的北面官制具有契丹民族的显著特点。首先,北面官员始终跟随辽帝王的四时“捺钵”。所谓“捺钵”,是指契丹皇帝在游猎畋渔地区所设的行帐(行宫),随四季而迁徙,分为春、夏、秋、冬四时捺钵。“捺钵”时皇帝在行帐处召开政事会议,召集契丹及汉族大臣们处理政务,并且接受其他民族首领的参拜。会议接见完毕,皇帝便拔帐起行,到下一个行猎地点。大部分汉官返回中原居守,处理汉人事务,但是北面官则一直跟随皇帝。

  其次,北面官是以世选制为任官制度。世选制不同于世袭制,它是辽朝特有的从具有才能的诸子弟中择优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终辽一代,世选制贯穿整个北面官制。高级官吏和低级官吏的择任都要经过世选,不同等级的官员也从不同等级的世家选任。但备选的官员只出自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别的家族不得参与。

  “以国制治契丹”,既没有脱离契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又充分利用契丹既有的制度,有利于契丹的稳定和强大;“以汉制待汉人”,使传统农耕生产的地区得到继续发展,防止了这些地区的社会倒退。由此可见,契丹所建立的辽代是一个具有进取开放精神的王朝。“一国两制”既因一国内部自然历史条件的不同而生,也促成了多重文化的自然融合。辽南北分制的双轨制度用于统治当时政治经济多元化的辽代是成功的。后世乃至今日,这种“一国两制”仍然是值得借鉴的一份宝贵遗产。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50165/

高中语文作文万能素材 高中语文素材积累摘抄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