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课堂实录让课堂流淌生命的律动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让课堂流淌生命的律动

“思维碰撞”课堂,是一种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交互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能力的教学方式,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让每一个生命孕育不同的精彩。站在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高度,透视泰安市实验学校“课改课堂”的价值与意义,笔者认为“思维碰撞”破解了一下三个“课改难题”。

一、“思维碰撞”课堂指向批判性思维,破解了“课改课堂”的价值定位难题。

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创新思维主要有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形式。以“展示——共享”为特质的发散思维,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只是低层次的思维对话;而以“质疑——共建”为特质的求异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高级思维活动。在课堂学习中,不同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的理解角度、思维方式、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为学生的“质疑——共建”思维奠定了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质疑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标志。如果没有对问题的质疑与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不可能有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新课标的课堂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已有问题,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想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泰安实验学校的“思维碰撞”课堂以学生差异为资源,以思维对话为形式,以互动反馈为保障,力求“问题共振、情感共鸣、价值共享、智慧共生”,破解了课改课堂的价值定位问题,是学生终生受益的课堂。在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的勃勃生机。在思维对话中学习,以观念学习为核心,强调在知识架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实现了从“知识中心”向“智慧生成”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二、“思维碰撞”课堂注重整体性学习,破解了“课改课堂”的实施路径难题。

整体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强调学习在感悟学习意义、目标引领和心智元素整体参与下而进行,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正如一棵树的成长,不是先长枝叶,而是从一个完整的整体逐步生长的。整体化学习出发点在人,落脚点也在人,是培养独立思维的完整的人。泰安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注重问题探究,即: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疑难和问题,回到课堂进行讨论交流和思维碰撞,建构新知。这种以问题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整体化学习的规律,有效避免了碎片化学习零敲碎打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公民素养。在泰安实验学校“思维碰撞”地理课上,围绕“‘黄河是公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一辨题,正反双方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辨论:

正方: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我们认为功大于过。

反方:黄河尽管有功,但其决口改道,淹没村庄,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认为过大于功。

正方:我们的华北平原就是黄河等冲积而成的,黄河还可以灌溉农田,没有黄河就没有华北发达的农业。

反方:黄河的决口是非常可怕的,无论历史还是现在,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在历史上,蒋介石为阻挡日军南下,曾炸开花园口,淹死了98万劳动人民。

正方:那是蒋介石的错误,不能归罪于黄河。黄河还可以发电、航运、旅游等。

反方:我抗议!黄河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是无法言说的,据我爸爸说我们的祖先就是山西的,为什么?因为山东当时人烟几近灭绝,就是因为黄河的决口---黄河尽管现在给我们福利,但未来呢?说不定,有一天黄河决口,我们又得逃难……

正方:我反对!随着科技发达,黄河一定会彻底治理……

……

这样的课堂,教师没有一家之说,完全让学生各抒己见,开展争鸣。课堂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兴趣盎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了新课标“能力为重、知行结合”的要求,“思维碰撞”课堂的教学效益自然不容置疑。

三、“思维碰撞”课堂强调课程创生,破解了“课改课堂”的实践取向难题。

深度推进课改背景下,是“怎样教”、“怎样学”重要,还是“教什么”、“学什么”重要?事实上,这不是一个教学问题,而是一个课程问题,也是时下课改的瓶颈难题。2011年秋,教育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课标,有两点重要的变化:一是德育为先,学科渗透;二是能力为重,知行结合。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深度透视十三年课改,不难发现,以学习方式变革为重点的课堂改革,偏重了“怎样教”和“怎样学”这一形式问题,而忽视了“教什么”和“学什么”这一核心问题,所以才出现了众多以满足学生表现欲为特征的展示课堂,导致课堂陷入表演盛行的误区,偏离了课堂的正确轨道。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再次印证了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学习“最近发展区”原理。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如何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如何以课程创生为取向,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进行教学,成为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键瓶颈。基于此,“教什么”和“学什么”比“怎样教”和“怎样学”更为重要。“思维碰撞”课堂体现了这一价值追求,但尚需进一步深化,即,在“教什么”与“学什么”这一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必须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知识的建构,这是载体。没有知识的建构,课堂教学就是缘木求鱼;二是思维的碰撞,这是关键。没有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就是一潭死水;三是能力的达成,这是根本。没有能力的达成,课堂教学就是喧宾夺主、舍本逐末;四是精神的锻造,这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没有精神的缎造,课堂教学就是生命的荒漠。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知识的架构、思维的碰撞、能力的达成与精神的锻造构成了课堂上跳动的音符,演奏出和谐美妙的生命乐章,诞生出绚丽多姿的精彩观念,演绎着不可重复的精彩故事,这才是基于课程标准的理想课堂的本真与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47694/

生命化课堂 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