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意识培养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意识培养探究

  一、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地球上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各种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被水冲刷流失的肥沃土壤达250亿吨,被沙漠所吞没的土地约有600万公顷;全世界现有40多个国家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目前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速度消失等等。所以全世界都在宣传要保护环境,并制订了保护环境的各种措施,如规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等等。我国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为了谋求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改变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发展的方式,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牢固地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地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很多,但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是环境意识的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因环境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空间,组成环境各要素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学要研究的内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人口、城市化、物种灭绝、森林滥伐、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资源紧缺......,都有很强的地理性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意识的教育内容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变化,尤其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后,环境教育已提到日程上。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途径
  (一)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环境的资料
  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首先教师本身就应该对环境有一定的了解,除学习掌握有关环境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在各类政府的年鉴、公报和报纸杂志上收集剪抄有关当今世界、中国、本省市的环境状况和环保动态的大量资料,通过资料数据显示,给学生一种很紧迫环境危机意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当今存在的环境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再结合所学的人地关系论,从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二)在教材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知识中,都会涉及到环境知识,抓住任何涉及环境的教材,结合具体事例、数据,从环境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如讲地形时,不仅要学生掌握我国地形复杂外,还要让学生理解,在人类的活动中对地表形态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为因素也会造成局部地区地理环境的改变,人为因素则主要有修筑大型的水利工程,开采矿石,修筑梯田,填海造陆等,特别是“修筑梯田”,必须在缓坡修建,如果在陡坡修建,则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在讲述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时,可向学生介绍大气污染的典型事例,如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酸雨的危害等。让学生从正反两面认识到人为因素对地形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环境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通过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提高学生很强烈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环境问题”时,给学生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在发展农业时,人们通过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措施,造成当地水土流失家具进而影响农业的生产;在进行露天开矿,不仅破坏植被、占用耕地,还严重破坏地表形态,乱弃矿渣,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利用学校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如主题班会、墙报比赛等一些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普及环境知识。比如,我鼓励我班学生在学校组织“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大型签名活动,在组织签名的时候,展出一些有关环境被污染、环境被破坏的图片,以及会带来的后果,以引起全校学生爱护环境的共鸣。同时在班里开展一次“保护环境”主题班会,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应尽的义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让学生观察污水排放情况以及相关的污水处理方法,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还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可以给学生展示,由于环境污染,给人类和各种生物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如疾病、病变等等。在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这样是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当中,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让学生理解树木在吸烟除尘、美化环境、降低噪音、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各个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三、总结
  早在1972年,联合国就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呼吁世界各国保护并改善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作为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员,让我们行动起来,齐心协力,都来为保护我们的人类之家──地球的环境尽一份力,为地球的、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47649/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