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用好高中语文教材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用好高中语文教材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作者:廖先华

  文学作品是“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产物,文章中由语言描述的意象世界无不涌动着作家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教学是最富有情感的教学。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富有情感地教学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典范性作品,许多篇目都寄寓着作者浓郁的情感体验,但是往往由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教材,不能从学生的主体体验入手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体验因素,最终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怎样才能用好我们手头的语文教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组织学生评选出课本中自己最喜欢的课文。

  学生对课文的喜欢程度是由课文能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决定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课文,作者的情感体验往往跟学生的情感经历相似。如果老师能把这样的课文精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部世界的绚丽风光,进而追问和探求课文的意义世界。然后再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感受作家创作时复杂的情感体验过程。那么随着审美体验的深入,学生就会产生情感的愉悦和精神的陶醉,如宋代欧阳修读梅尧臣诗时所体验的那样“陶畅酣达,不知手足之将鼓舞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最重要的还是选出学生喜欢的课文,所以新学期第一周,我给学生时间自己阅读语文课本。通读课文后,用两节课时间让每位同学推荐两篇自己最喜欢的课文,然后把每个学生提交的课文进行汇总整合,选出八到十篇学生最喜欢的课文。例如,本学期学生就推荐了《再别康桥》《错误》《我愿意是急流》《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等十篇文章。最后我把目录打印出来,作为本学期精讲的篇目。

  二、精讲学生喜欢的课文,挖掘文中的“审美点”。

  教学要给学生新知识、新信息、新体验,使其学有所得。在精讲学生喜欢的课文时,学生就会以自己体验和理解的内在情感模式进行审美。阅读时自然而然地将作品的意象幻化为可以显现在眼前的具体形象,使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在此基础上,再对这些形象进行加工整合,从而得出更深刻、更鲜明的认识。例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第一部分第5段写道:“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地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来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作者感受到了小生灵们生命的顽强,园中时时处处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动。我精讲这一段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这美丽的景物,追问学生这些生机勃勃的景物,这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又给了作者怎样的启发?这样就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引起对生命哲理的思考,找到了审美的支点。[NextPage]

  又如孙犁在《荷花淀》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作品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从作品描写的背景上,看到的却是一幅清丽和谐、安静明朗的画面。这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淳朴、温顺善良的形象。阅读时不仅要捕捉到“女人在编席”这样一个简单信息,还应调动感觉和想象去体会文中所描述内容的形、味、色、香等特征。比如许多学生对苇眉子这种事物并不熟悉,这时调动起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像一个梦幻者一样,以一种感应的行为沉浸在体验之中,使之感到苇眉子的湿润、柔和、光滑和细薄,并联想到与苇眉子有相似特征的其他事物,如“天鹅绒”。于是内心唤起一种美好的感觉,随即认定编席的人是美丽、纯朴、善良的化身。这样就唤醒了学生记忆仓库里的情感体验,使之交互感应,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受到了以前没有感受过的审美体验。

  三、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拓宽审美领域。

  一篇课文的理解探究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毫无止境漫无目的地深入阅读,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从而消减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什么审美情趣了。如果能找到相类似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审美领域就能得到拓宽,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又会得到升华。比如,在学习《致橡树》的同时,结合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来学习,让学生对比阅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思想感情的表达方面对两篇作品进行对比,就会得出这样的结果:《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有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则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深入赏析,还可以中西方文学不同的抒情传统来比较:西方文学传统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而中国的文学传统起源于先秦的抒情歌谣。它在无意之中把“戏剧性”当成了文学创作的最高目标,西方文学以戏剧和叙事文学为主导的传统;自然也会影响其抒情传统,而中国诗歌历来以写意为至品,因而以创造表意的象征意象为最高审美追求。《我愿意是急流》就是注重典型而忽略象征的一个显著例证。诗中小鱼在浪花中的优游,小鸟在树枝间的鸣叫,常春藤在山岩上的攀援,火焰在炉子里的闪烁,夕阳在云朵里的显现,都是一个个由比喻而编织成的故事,并不能构成“直接暗示某些观念或哲理”的象征意象。相比之下,《致橡树》里的橡树,还保留着我们所熟悉的树的身姿,但它已不是“木本植物”,它是一种孤独而倔强的人的象征,有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诗人独特的诗性体验导致了对树的审美发现。《致橡树》运用象征手段,不是从整体上孕育象征意义,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地表达象征意义,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能够真正从审美的角度欣赏中外诗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处理好教材,提高教材的使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想,从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角度来利用教材,高中语文的教学就有了张力,教师就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学生就有了更浓的学习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31971/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上海高中语文教材
  • 相关内容
  • 08-24 乾陵地宫打开了吗_武则天乾陵地宫宝藏 金银珠宝500吨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对夫妻两代帝王的陵墓。尽管在风雨之中飘摇了1300年,但竟然未遭盗掘,实属罕见。到底是怎样的机关暗道使乾陵幸免于难?武则天当上皇帝难道是梁山为陵,女人主事历史之谜

  • 08-24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高考语文解题技巧:明确属性界定-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

    作者:赵明判断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的特殊句式,是因为其外在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常借助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古文中的判断句基本上不用判断词,而让名词或名词性短学科高考

  • 08-24 美文摘抄加赏析_美文赏析:父与子

    作者:王开岭看一个民族的生活美学,看一个时代的精神雅量,有个重要线索:看它缔造和收纳了多少童话;看它的世俗文化和游戏规则是否激励、佑护童话人生,是否滋养童话事务,是否欣赏有儿童人格的成年人。表面上美文欣赏

  • 08-24 [物理教学杂志]物理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摘要:生本教育的实践证明改革才能有出路,也必然能找到出路。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是物理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关键词:生本教育;物理教学;认知规律教育面对的是人。杜比宁在《人究竟是什么》中写教学教研

  • 08-24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参与物理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目的不是要把少数学生培养成为科学精英,而是要使所有学生都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在物理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科学探究与发现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