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评是什么_评现行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

高考综评是什么_评现行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

  作者:邓木辉

  摘要:无论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无论大纲卷还是课标卷,多年来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设题文字游戏化,题型僵化,答案牵强,不符合常态阅读实际,不能准确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应该改革甚至去除。

  关键词:高考;现代文阅读;客观题;文字游戏

  现在,无论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无论大纲卷还是课标卷,每套高考试题都会对考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进行考查。这里所说的现代文包括自然科学类文章及社会科学类文章,不包括选考文本的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它们本来也属于现代文)。在全国卷及大部分省市卷的高考试题中,现代文阅读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

  现代文阅读客观题通常围绕作者在文章或文段中所介绍的科技人文理论、所界定的概念内涵、所揭示的前因后果等设置题目,着重考查“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等能力,对思维的深刻性与精确性要求较高。然而,多年来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设题文字游戏化,题型僵化,答案牵强,不符合常态阅读实际,不能准确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为便于说明问题,先原生态地呈现一份高考模拟卷中的科技文客观题[1]:

  ①美国和法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火星热带地区的冰川可能来自数百万年前的降雪,而不是地下水源。这一成果不仅有望结束30年来围绕火星热带冰川的争议,也会对人类登陆火星产生影响。

  ②1976年,美国宇航局“海盗”号飞船首次发现了火星极地的冰川盖和赤道地区的峡谷、火山有冰川沉积物的痕迹。近年来,美国“火星环球勘测者”“奥德赛”等探测飞船,也先后发现了火星低纬度和赤道地区山谷有冰川沉积物存在的证据。

  ③寒冷的火星极地有冰盖并不奇怪,但在远离极地的火星赤道地带,冰川沉积物究竟从何而来?科学家一直为此争论不休。一些人认为,历史上可能有火星热带的地下水源形成了冰川,也有学者认为冰川应该是降水形成的。

  ④美国布朗大学教授黑德和法国巴黎大学的福热等人,综合运用了各种探测数据和一个气候演变模型,对火星热带冰川的形成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冰川应该是由历史上的降雪造成的。科学家们在1月20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⑤研究人员解释说,在数百万年前,火星的自转轴偏转了45度,这导致其北极朝向太阳,火星北极积累的冰川在阳光辐射下蒸发,水蒸汽由气流输送朝南运动。由于火星热带地区的山脉和火星群坡度很陡,气流中的水蒸气以雪的形式逐渐变成了冰川,并在地面留下冰川沉积物。

  ⑥黑德等人指出,这样的情形在地球上也有例可循,比如热带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区、南美的安地斯山地区等,都有冰川留下的痕迹。用这一模式来解释火星热带冰川的形成,也最符合现在对火星的各种观测结果。

  ⑦这一理论还意味着,由于火星历史上的气候大变迁,现在火星的中低纬度地区还可能存在不少积冰。黑德说,这对人类未来探索火星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宇航员登陆火星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摘自2007年3月24日《科学网》)

  1.关于美国科学家的发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NextPage]

  A.火星极地的冰川和赤道地区的峡谷、火山有冰川沉积物的痕迹是美国宇航局“海盗”号首次发现的。

  B.随后美国“奥德赛”等探测飞船也发现了火星低纬度和赤道地区山谷有冰川沉积物存在的证据。

  C.近年来曾发现相关证据的是“火星环球勘测者”探测飞船。

  D.最新证据表明火星热带地区的冰川来自数百万年前的降雪。

  2.关于远离极地的火星赤道地带有冰川沉积物的原因,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些科学家认为冰川是历史上火星热带的地下水源形成的。

  B.也有学者认为降水应该是形成冰川的原因。

  C.黑德和福热等人认为应该来自数百万年前的降雪。

  D.研究人员认为应该与数百万年前火星偏转了45度有关。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黑德和福热等人的研究成果定能结束30年来围绕火星热带冰川的争议。

  B.火星的自转轴偏转了45度,使得火星北极朝向太阳,北极冰盖被蒸发。

  C.水蒸汽形成降雪,积雪形成冰川,这样的情形在地球上有例可循。

  D.黑德和福热等人的理论意味着,现在火星的中低纬度地区还可能存在积冰。

  4.根据原文信息,以下结论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NextPage]

  A.黑德和福热等人的研究成果会对未来人类登陆火星产生影响。

  B.既然火星历史上的气候曾经大变迁,那现在火星中低纬度地区存在积冰很有可能。

  C.如果现在火星中低纬度地区存在积冰,那将来宇航员登陆火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D.黑德和福热等人的研究很有意思,但还停留在理论假设上,因为还没有现实依据。

  答案详解与评析:

  第1题围绕“火星冰川发现”的有关信息设置题目,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正确答案为A,相关信息在2段中,选项与原文信息完全吻合。B项的相关信息也在2段中,但将原文中的“近年来”变换为“随后”,且将原文中的“先后发现”变为“发现”,而“近年来”不等于“随后”,“先后发现”也不等同于“发现”,故不是选项。C项的相关信息也在2段中,但去掉了“发现”的另一主语“‘奥德赛’等”,“发现”的主体发生变化,与原文信息不完全吻合,故不是选项。D项的相关信息在4段,但将原文中的“应该”变换为“其实”,将理论推测表述为事实判断,与原文信息不完全吻合,故不是选项。

  该题将“近年来”变为“随后”,将“先后发现”变为“发现”,将“应该”变为“其实”,用文字游戏设置陷阱,迷惑考生。诚然,精准推敲,的确“近年来”不等于“随后”,“先后发现”不等于“发现”,“应该”不等于“其实”。然而,这些词语并不表达主要信息,一般情况下的阅读——常态阅读——只关注句子的主要信息,谁又将理解的重点放在这些方面?

  第2题围绕“冰川形成原因”的有关信息设置题目,要求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正确答案为A,相关信息在3段中,原文说“一些人认为,历史上可能有火星热带的地下水源形成了冰川”,但A项将原文中的“可能”一词去掉,将理论推测表述为事实判断,故“表述有误”,属于选项。

  该题A项将原文中的“可能”一词去掉,将理论推测表述为事实判断,按现代文客观题答题的思维要求,属于“表述有误的一项”。诚然,精准推敲,从理论上说,有“可能”与无“可能”,表达意思应该不一样。然而,在常态阅读的情况下,无论是作者的表达原意还是读者的准确理解,都应该淡化甚至忽略“可能”“或许”“也许”等表或然的词语。比如:从作者写作的角度说,假如我的这篇文章,在分析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设题缺陷后得出“现行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或许(可能、也许)并不符合常态阅读的实际”的结论,我要表达的准确意思正是,“现行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并不符合常态阅读的实际”,而之所以用了“或许”或者“可能”“也许”,仅仅是让表达显得委婉含蓄一些罢了,我对我要表达的结论并不怀疑,否则,我就没有必要写这篇文章;而从读者理解的角度说,只有淡化甚至忽略了文中所用的或然词“或许”或者“可能”“也许”,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表达原意,而如果过于关注这些或然词,认为作者对自己的结论不自信,理解反而偏颇不准确。再如上文最后一句“意味着宇航员登陆火星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其实它表达的意思正是“意味着宇航员登陆火星时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忽略“可能”)。

  第3题围绕“原文意思”设置题目,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信息区域涉及全篇,综合性较强。正确答案为A,相关信息在1段中,原文说“有望结束”,但A项表述为“定能结束”,将或然判断表述为必然判断,不符合原文意思,属于选项。

  该题A项将原文的“有望结束”表述为“定能结束”,将或然判断表述为必然判断,按现代文客观题答题的思维要求,属于“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诚然,精准推敲,“有望结束”不等于“定能结束”,但常态阅读关注的是句子的主要意思而不是“有望”“定能”等副词。将“有望”变“定能”,近乎文字游戏。

  类似的文字游戏还有:①变换范围词,将“全部(全、凡、任何等)”变“部分(有的、有些、基本上、大部分等)”,或者相反。②变换时态词,将“已然(了、过等)”变“未然(将、会等)”,或者相反;将“或然(可能、或许、也许等)”变“必然(一定、定能等)”或者相反。……

  第4题属于推断判断题,围绕全文信息设置题目,涉及冰川形成理论的现实依据、运用前景等,信息区域涉及全篇,综合性较强。此题与前3题答题要求有相同的地方,即对材料信息准确把握、正确判断;也有不同的地方,即依据有关逻辑推理知识正确推断。推断正确的说法,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素:①推断的前提正确,即文中有相关依据;②推断的结论正确,即文中有相关结论,或文中虽无直接说法,但推出的结论符合客观事实或逻辑事理;③推断的逻辑关系正确,即依据与结论之间存在符合逻辑事理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强加关系(不仅仅是强加因果)。该题要求选出“结论或推断不正确”的选项,答案为D,因为该项“还停留在理论假设上”的结论错误以及“还没有现实依据”的说法错误——从2段中的“发现痕迹”“存在证据”及6段中的“有例可循”看,黑德和福热等人关于冰川形成原因的研究并非没有“现实参照依据”,因而其研究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假设上”。[NextPage]

  该题的“游戏”陷阱在于:文中的“发现痕迹”“存在证据”“有例可循”等所谓“依据”较隐蔽,常态阅读不太关注,难以发现。其他推断题除类似陷阱外,可能还会变换“依据”或“结论”中的范围词、时态词,或者在“依据”与“结论”中强加因果、假设等逻辑关系,或者推出的结论超出考生所具有的常识,以致考生无法判断……这些,都是稍不注意就会深陷其中的“陷阱”,都是常态阅读难以解决的问题。

  由于设题文字游戏化,现代文阅读客观题不经过专门训练就不能正确解答,甚至可以肯定,即便是命题专家也难以正确解答。

  那么,高中复习应考又是怎样“训练”的呢?就是训练考生将选项说法与原文说法相比较的能力,就是训练考生高度关注下列词语的能力:①概念词,准确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②范围词,准确了解陈述或判断的数量范围是全部(全、凡、任何等)、部分(有的、有些、基本上、大部分等)或个别(只、唯有等);③动态词,准确了解事件事物的进行发展情况(已然:了、过等;未然:将、会等;必然:一定、定能等;或然:可能、或许等);④称代词(这、那、之、其等),准确了解它们所指代的人物、事件、时间及范围等;⑤总领词,准确了解它们所领起和管辖的内容范围;⑥总括词(总之、可见、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准确了解它们所总结的结论;⑦因果词(由于、因为、因此、因而等),准确了解事物事件的因果关系,清楚何因导致何果,何果由于何因(推断题常常会考查这些内容)……一句话,就是训练考生关注“局部”而不是“全部”的能力!

  正因为只关注“局部”而无法关注“全部”,经过训练而熟悉了现代文客观题“答题规律”的考生,虽然一般也能做现代文客观题,且答题思维看似深刻精准,但做题后并不清楚所读文章的内容——自然科学类文章所介绍的科技理论、社会科学类文章所阐述的人文道理;指导复习应考的老师也大都如此。这与以获取信息或学习知识为主的常态阅读大相径庭,岂不荒谬滑稽!因为解答现代文客观题的阅读完全不同于常态阅读,所以考生即便会做现代文阅读客观题(暂且忽略蒙对的情况),也并不表示他们具有相应的阅读能力,如此考查阅读能力,岂不南辕北辙,有悖初衷?

  以上着重谈了现行高考卷中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设题文字游戏化的弊端。此外,还有题型僵化的问题;还有答案牵强的问题:无论正规的高考卷还是平时的模拟卷,都容易出现答案错误、答案不唯一、解答理由牵强等问题,如2009年的全国卷2现代文客观题,就有各种版本的“答案详解”。限于篇幅,不再详谈。

  以上举一篇自然科学类文章客观题为例分析,而社会科学类文章客观题也存在相同问题,限于篇幅,不再举例分析。

  由于存在以上弊端,现代文阅读客观题是高考卷中最应改革甚至去除的题型。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文阅读,可能还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好些,因为主观题的答案通常只是要点性质或思路性质的,有的开放性试题甚至“要点”“思路”性质的答案都不必提供,这不仅比较符合常态阅读实际,更具考查效度与信度,而且比较符合新课改精神,有利于考生创造性阅读与创新性理解。

  参考文献:

  [1]邓木辉.现代文客观题与主观题对思维的不同要求[J].湖北招生考试(快速阅读),2009(8).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31349/

高考综评时间 人民网评高考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