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素材_新材料作文的两种范式:寓意启发与现实评论

新材料作文素材_新材料作文的两种范式:寓意启发与现实评论

  作者:郭跃辉

  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模式,我也一直在概括,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术语。今天,徐群老师的两个词深深地启发了我,他提到:有的新材料作文要写成现实评论类的,有的新材料作文要写成启发式的。这一句话,立刻将我之前的思考系统化和理论化了。其实,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就事论事类的,我称之为“现实评论范式”;一种是概括出一个普遍的观点的,我称之为“寓意启发范式”。

  现实评论范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新闻类材料。材料的内容是近期的社会事件,这样的材料最好就是“就事论事”,对新闻中的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表明看法并展开分析。例如下面这则材料:

  陈光标在扶危济困、慈善捐赠方面因其慷慨大方,被冠以“中国首善”之美誉。但他的高调慈善引发全球式的激辩。有人称他为“裸体慈善”,也有人称他为“暴力慈善”,还有人认为他就是借慈善“作秀”。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国内多处灾区到台湾,尔后又转战日本,他一路走来一路捐赠。有人戏称为“陈光标满世界撒钱是否想征服全球?”。然而,陈光标本人却认为,他希望用高调慈善刺激富人行善之道。时下,陈式“裸暴秀”能否推动公益慈善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褒贬有之,正反难辩。

  这则材料是关于陈光标高调行善的,作文的要求就是让考生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看法就是要旗帜鲜明,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然后展开分析,运用的思维技术就是原因分析。其基本的写作流程是:引用材料——分析材料——联系实际说道理——做出结论。

  现实评论类的作文,其实还有我所认定的“讨论类作文”,这类作文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去证明。立意的方法我也概括为:1、要围绕材料的话题及含义进行立意。2、要态度明确,亮明自己的观点。3、既可以认同某一观点,亦可以反对,还可以辩证地写。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述,那就是:找话题+定含义+亮观点。例如第三次六校联考的作文:[NextPage]

  某驴友在网上发了几张偶然发现的一个古村落的照片,村子周边风景清幽,建筑虽显颓态但仍隐隐透出当年的繁华。不少网友急切打听村子的位置,该驴友却不肯透露,说怕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更怕村子出名后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它本来的面目。跟帖的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样的古村落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有人说,如果缺乏必要的开发性保护,这些古建筑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也有人说,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而保留下来的才有意义,任何刻意的措施都不是办法。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辩?

  对于这则材料,无需概括出一个普遍的结论,而是要围绕固定的话题展开讨论,即作为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观点是要开发古村落呢还是不要开发,要,理由何在;不要,理由又何在?

  还有一类作文,也应该写成现实评论类的,那就是“关键词类”的作文,类似于2014年的广东高考题目。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就是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然后以关键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例如第二次六校联考的题目: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

  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安静”和“喧嚣”。“内容”层面,可侧重对“安静”和“喧嚣”意义的直接解读;“含意”层面,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代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也就是说,考生在写作时,要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展开,其步骤有三:1、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抓材料的关键词句,挖掘其喻意,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2、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材料,把握材料所蕴含的哲理,即其隐含义。3、在材料隐含义的范围内,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现实评论类的新材料作文好写,只要模式不会偏差,考生不易跑题。但是寓意启发类的作文,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概括出一个普遍的、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观点,然后运用现实例子去证明这个观点,在提炼观点时,很多考生由于思维方法的问题,往往会偏离题意。这种寓意启发类的作文,主要包括:寓言类、事件类、名言类、说明类、诗歌类、漫画类等。这几类材料,写作的流程也大体一致,也就是先引材料,分析材料,提炼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事例、道理、名言、比喻、正反等论证方法去证明这个道理,最后是总结,照应题目。这样的材料,是不能写成“就事论事”型的,例如: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如果这则材料,考生逐个评论哲学教授、青蛙、其他动物的话语,说完教授的观点,说青蛙的观点,再说其他动物的观点,这就是混淆了两种文章的基本写法。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作文,不能写成就事论事的文章,原因就在这里。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21246/

新材料作文的结构模式 新材料作文800字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