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评课]试论历史课课堂教学导言研究

[历史课评课]试论历史课课堂教学导言研究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导言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所占的时间不多,但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多角度地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导言的意义,并结合历史课教学经验,阐述了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等实际进行课堂教学导言设计的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历史课课堂教学中的导言,犹如一部戏剧的“序幕”、小说的“引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的作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引入,能成功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学生心驰神往,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

  所谓导言,就是每节课前两三分钟,教师从本课的具体内容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紧扣重难点,而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高涨,自然而然地引出所授新课的开场白。在历史课教学中,课堂导言的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巧妙的导言、睿智的演绎是成功教学的开始

  1.导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注意,就谈不上学习。有人曾作过这样的心理调查:老师上课讲第一句话时,至少有33%的学生没有听讲,在一般情况下,上课至少5分钟后全班学生注意力才能集中。这个调查充分说明了上课伊始,由于学生的兴奋点还在课外,注意力比较分散,此时教师讲新课,肯定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一些精彩的导言,就能够迅速地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学习上,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转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上,并能被学生所接受,这样教学效果就能得到保证了。可见,历史课的课堂导言能起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2.导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指个体“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差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一是智力,二是动机。学生有了动机,就能心甘情愿地自觉猎取知识,教师从上课的一开始,就运用有效的方法导入,引导他们产生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精神放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说、去思维、去行动,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使之在精神愉悦的状态下去学习,去领悟,变“逼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求,把探索新知作为一种动力,这样教学的完成自然会水到渠成。因此,有效的导言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灵丹妙药。

  3.导言具有开启学生思维的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了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不是处处硬拖着他们;要激励他们而不是时时硬压他们;要给他们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硬灌给他们。课堂独特的导言就像一支航标,给学生指引出一条认识的路线,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激励学生探求自己未知领域的愿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可见,历史课设计恰当的导言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同时也有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4.导言能够使课堂结构更完整,更严谨。恰当的导言能使课堂结构更清晰、更具层次感,虽然课堂结构不是铁定的,但一般而言,一节课的结构是:导言—提出问题—思考探究问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活动与探究)。从中可以看到: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的动机,形成课堂学习的小高潮。然后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此时的学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为了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接着,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掀起另一高潮,进入到课堂的主要环节,师生通过提问、探究答疑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快感进入到最后的巩固练习环节,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新的问题,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处于轻松、愉快的积极状态下猎取知识,学习效果就自然明显了。因此,导言是有效课堂一个不可缺的环节。

  二、导言的设计及演绎

  1.设置悬念、逼人期待。悬念产生于学生想急于解决问题,但用自已的知识和方法却又末能解开谜团的时候,因而可以触发学生求知的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觉得非知不可,从而怀着积极探索,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并带着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聆听老师的讲授,自己则从中找出答案。

  笔者在讲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时,在导言部分这样设置悬念:在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收买人心,曾封韩信等人为王,当刘邦取得天下后,又对这些异姓王进行了处置,并分封一些同姓子弟到各地做王,想借此确保刘家天下。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些同姓王是不是如刘邦的意愿一样,“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这一悬念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听课,直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七国之乱”、“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内容,这一悬念就一步步地得到了解决。

  2.设问置疑,诱导探索。“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孔子语)有疑虑就能产生认识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精心创设疑虑情境,并通过质疑、释疑去诱导学生积极探索。如《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导言设计为:现在我们出行很方便,有哪些交通工具可以为我们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呢?这样一问,学生会很快抢着回答出海陆空的交通工具。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在汉代,我国的先民跟西域以及更远的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你知道主要是通过哪条交通路线进行的?为这条交通线的开通作出贡献的是谁呢?你能画出这条交通线吗?这样设计问题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教师再讲授知识时就轻松自然了。

  3.创设意境,激发情感。历史课的教学也可以通过美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学习。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笔者这样设计导言:“祖国,一提起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的感情就会充盈胸际,奔腾欲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有无数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还有以勤劳勇敢著称的各族人民。每当想起这些,心中就会激起热爱祖国的感情,祝愿伟大祖国展翅飞翔,那么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你们知道吗?有同学看过《开国大典》吗?”这段话创设了美的意境,使学生沉醉于激情澎湃、诗情画意的同时,也领略到历史的无穷魅力。这样的教学充满了艺术气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4.开门见山,求真求实。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重视。对于九年级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每天都穿着质地好、款式多样的漂亮衣服,那么,你知道成衣的工序吗?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学生轻松、兴奋的状态下开门见山地切入新课: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纱机器是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由谁发明的?这些问题紧扣课文,目标落在实处,学生学习也自然直奔这一主题,省去了许多曲折之笔。

  5.故事讲述,引起兴趣。爱听故事是少年儿童的特性,故事式的引入会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能迅速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以自然地引入新课。例如,运用成语、典故、传说、历史故事,如烽火戏诸侯、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木马计、诺亚方舟,等等,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听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角色,学习效果自然也往往事半而功倍。

  6.教具展示,诱其乐学。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把教材中的无形变为有形,把含蓄抽象的内容变为直观形象,诱导学生乐学爱学。例如,如讲述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时》,笔者先出示张衡的地动仪模型,然后根据地动仪测定地震的原理,在某一方位制造振动引起地动仪的小铜球落入一只蛤蟆嘴里时,学生无不拍手称奇,惊叹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践证明,学生都喜爱这样的直观操作引入。

  7.媒体运用,激发激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化教学的普及,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课教学导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将无声变为有声,将静态化为动态,从视听方面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激发学生的激情。如讲授八年级上册《抗美援朝》时,先播放课前剪辑的《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赞歌》,以及上甘岭战斗的壮烈场面的片段,把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指出:“我们的英雄儿女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终于取得了上甘岭战斗的胜利,赢得了战斗的主动权,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那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要入朝作战呢?”这样的导入,就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历史课课堂导言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教师平时肯下功夫,精心设计,潜心钻研,注意积累,敢于创新,勇于提高,就一定能演绎出更有感染力、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导言,课堂气氛就更加浓厚,更加融洽,更加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们的心同我讲的话发出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们的心弦对准音调。”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就应一起共同努力,拨动孩子们心中最隐秘、最独特的琴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牵领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学历史教学法概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谭建梅.历史课教学中的导入技巧[J].中学教育.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学用书(7—9年级共6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319145/

历史课评课用语 鬼脸历史课
  • 相关内容
  • 09-12 学生代表家长会精彩个人讲话稿【六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讲话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讲话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好一份讲话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代表家长会精彩个人讲话稿【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09-12 初二英语必考知识点及复习提纲【三篇】

    复习是,指再一次学习,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英语必考知识点及复习提纲【三篇】,欢迎品鉴!

  • 09-12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合集三篇)

    提起讲党课,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普通学校里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有着自己的大纲,只要把相关的知识点说清楚讲透彻,并且让学生们准确地理解也就够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09-12 三年级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通用3篇)

    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09-12 期末复习主题国旗下讲话稿精选五篇

    从对党心向往之,到递交入党申请书,再到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党员,对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来说,都是神圣而难忘的经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期末复习主题国旗下讲话稿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