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西周的盛衰

西周时期|西周的盛衰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叫做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把殷都向南扩大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向北扩大到邯郸、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在这广大地区修建离宫别馆、苑囿台榭;宠爱美女妲己,终日歌舞,令乐师新作“淫声”,有所谓“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他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他大肆搜刮,粮食装满了巨桥的仓库,无数珍宝堆满了鹿台。他任用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如重用贪财好利和善于逢迎拍马的费仲,提拔善于挑拨离间的恶来。他废除贬斥了受人们拥护的贤人商容。他用“炮烙之刑”残害人民,还用其他酷刑残害向他进谏的忠臣。用挖心酷刑处死向他进谏的叔叔比干,逼得向他进谏的哥哥微子逃亡,另一哥哥箕子虽然装疯也没能免遭囚禁。商纣拒谏饰非,残害忠良,使得朝中大臣、贵族以及诸侯和周边方国也都离心离德。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因看到纣王残暴,暗中叹息几声,便被纣王囚禁在(yǒu)里(今河南汤阴县有里遗址)。为转移人民的视线,纣王发动对周边方国的连年征战,后又把全部兵力用于对东夷的战争。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已经尖锐的阶级矛盾。商王朝已经危在旦夕,不可收拾。武王伐纣时,商王朝众叛亲离,军队倒戈,商纣逃回商都,于鹿台自焚而死。

  鹿台

  商纣王所筑,“其大三里,高千尺”。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把聚敛来的珍宝财物装满整个鹿台。鹿台别称“南单之台”,故址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武王伐纣,纣败后,登鹿台自焚死。

  周族的兴起

  周族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起源于黄帝族。是轩辕氏的后裔。弃是周族的始祖,被夏朝任命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业。弃以后的四世孙公刘率周族迁居泾水中游的豳地,大力发展农业,亦兵亦农,建设宗庙,“周道之兴自此始”,周族进入建立国家阶段。公刘以后大约又经过五六代的发展,周受封于商朝时,已成为商朝西方的一个强大的侯国。再经过三代,到古公(dǎn)父时,周族又向东南迁居,到达岐山之南、渭水北岸的周原。他们开发周原,发展农业,建造都邑宗庙,设官分职,建立强大武装,为周人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古公父死,其子季历继位,大力攻伐西北戎狄部落,解除后顾之忧,向东发展,与商朝逼近。因伐戎狄有功,商王封他为“牧师”,成为商朝在西方的方伯。

  周文王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姬昌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周武王

  周武王是周文王之子,名发。周武王继承其父遗志,完成文王未竟事业,终于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武王继位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还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他还营建新都——镐京。周武王抓住商纣王统治分崩离析的有利时机,率师东进,观兵盟津(今河南孟津,古黄河渡口),大会八百诸侯。这是对商朝的一次武力试探,也是伐纣战争的预演。孟津之会后二年,商朝统治核心严重分裂,商纣王彻底孤立,伐纣时机成熟,周武王亲率大军伐商,在盟津会合各路诸侯,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庸、蜀、羌、、微、卢、彭、濮等少数民族参战,从孟津渡黄河,杀奔商都朝歌,战于商都郊外70里的牧野。纣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武王在此举箭连射三发,用铜钺砍下商纣的头,悬挂在大白旗上示众,商朝灭亡。

  姜尚

  姜尚,字子牙,又叫姜子牙。他的祖籍原在东夷地区,据说,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夏、商时代,姜姓子孙有的变成穷人,姜尚就是其中的一个。姜尚因其祖先曾被封吕地,故又称为吕尚。他因家贫,为维持生计,年轻时曾在朝歌城里宰牛卖肉,当过屠夫,也曾在孟津开过酒店。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60,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他听到“西伯”(周文王)正在广求贤良,于是便在岐山西南渭水的一条叫兹泉水的源头凡谷钓鱼,等待文王。有一次西伯出猎路遇吕尚,谈得十分投机。文王大喜,说:“我先君太公早就盼望有贤人来辅佐,您大概就是我先君太公盼望已久的贤人吧!”因此便称他为太公望,并且拜他为军师。太公望替文王谋划了许多军国大计,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周文王在太公望的谋划下,使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大大超过了商朝。文王病死,太公望又辅佐文王之子周武王,被尊称为“师尚父”。太公望辅佐周武王,继续加强周国力量,争取各方国诸侯,为最后灭商选择了战机,发动了伐纣之战。牧野之战,师尚父率先锋在前面挑战。最后攻入商都,推翻商朝。由于姜尚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被周王朝分封在齐,成为历史上齐国的祖先。

  西周分封

  相传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分封建立七十多个诸侯国,其中,武王的兄弟15人,同姓40人。周贵族一般都得到封地,做了诸侯。周王还把最亲信的子弟和功臣分封到反抗最顽强的卫、鲁、齐等地方去。卫、鲁、齐、晋、宋等较大的诸侯国,都建立在商族集中的地方。

  卫——周武王封弟康叔做卫侯。康叔封地最大,统治原来商都及其附近一带。他掌握驻在殷的八师兵力,并分得“殷民七族”作为种族奴隶。

  鲁——奄(今山东曲阜)和蒲姑(今山东博兴东北)两部落,曾助武庚叛周。周封周公旦长子伯禽做鲁侯,统治原奄部落地区。伯禽并得“商奄之民”和“殷民六族”作为种族奴隶,又分得很多宝器。

  齐——周封姜太公(即姜尚)做齐侯,统治原蒲姑部落地区。

  晋——周成王封弟叔虞做唐侯(叔虞子燮父改国号晋),统治原夏朝所在的一部分地区,叔虞并得“怀姓九宗”作为种族奴隶。

  燕——周封召公的儿子做燕侯。

  宋——周公镇压武庚叛乱后,选择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殷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封于宋地,让他统治一部分殷王朝的遗民。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封国是世袭的,封国之内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

  西周农作物品种

  西周农作物种类很多,仅见于《诗经》中的植物名称就有一百多种。主要有黍、稷,此外还有麦、稻、粱、菽(shū,大豆)、蔬菜、瓜果等。还普遍种植桑麻和染料作物。比商代的作物品种有显著的增加,基本上具备了后世的主要农作物。

  西周奴隶耕作情况

  当?时奴隶集体耕作,有时多到一两千人。《诗经·周颂》中的一首诗叫《载芟(shān)》,其中的一段描写了周代田野上大规模从事集体农业劳动的情景:

  你锄草来我砍树,〔载芟载柞〕

  干起活来真迅速。(其耕泽泽)

  两千人用千副耦,(千耦其耘)

  耕了低处耕高处。〔徂(cú)隰(xí)徂畛(zhěn)〕

  《诗经》里的另一首诗《噫嘻》描写了在范围三十多里的大片土地上有两万多人同时进行耕作的场面。

  农业的增产,是和奴隶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诗经·豳风·七月》一诗记载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发(bìbà),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意思是七月一过,农妇们就要为主子们制冬衣。但寒风凛冽,奴隶们没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过冬。课本小字一段是根据《诗经》此段叙述的。

  人工灌溉、使用绿肥、灭虫

  《诗经》中的《周颂·良耜》:“其(bó)斯赵,以荼蓼(liǎo)。荼蓼朽止,黍稷茂止。”意即:用快利的锄头除掉杂草,并将这些杂草沤烂,以作绿肥,使黍稷更加茂盛。说明西周农业已知道施用绿肥。

  《诗经》中的《小雅·白华》:“彪池北流,浸彼稻田。”这是人工引水灌溉稻田。

  《诗经》中的《小雅·大田》中生动描绘了用火烧的方法去杀除螟、蝗之类害虫的情景。

  西周农作物的产量大增

  《诗经·周颂》中的《良耜》诗句:“获之(zhì),积之栗栗。其崇如墉(yōng),其比如栉(zhì),以开百室,百室盈止。”意即:“(随着)收割庄稼的收获声,收获的庄稼堆积得很多很多,堆积得像城墙一般高,一排排似梳子,打开百间房屋来贮藏,百间房屋全装得满满当当。”奴隶生产的粮食自然都流进了奴隶主贵族的仓库里。

  《西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鼎是古代烧肉煮物的食具,课本插图的这件鼎,有门,为烧炭火用。从鼎形看,当时青铜器更加方便于生活了。图右的鼎门上有一刖足奴隶人形,说明了商周奴隶制度的残酷。

  西周奴隶买卖示意图

  西周孝王时已经出现了奴隶市场。(hū)鼎记载奴隶主曾向另一奴隶主限购买名字叫陪、恒、耦、仓、眚(shěng)的五名奴隶,其代价是“匹马束丝”,双方并订立了契约。后来由于限违背契约,双方又派人商定“用百(重量单位)”的铜交换这五名奴隶。后来,限再一次爽约,便向治狱官井叔告发了限。井叔命令限如约交付五名奴隶,并向赔礼。便以这五名奴隶耕种田地。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西周买卖奴隶,既可以用实物,也可以用货币进行。奴隶主之间为买卖奴隶而发生纠纷时,奴隶主的“法律”则用来保护奴隶主的“合法权益”。

  周厉王

  厉王是夷王的儿子,西周第十个国王,是一个贪婪残暴的君主。厉王好利,他任命“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将至”的荣夷公为卿士,进一步实行专利。所谓专利,就是专山林川泽之利,把原来公有的山林川泽攫为己有,不许人民采樵渔猎。厉王实行专利,触犯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失掉了王室贵族和统治集团的支持,损害了广大平民和下层民众特别是触犯了“国人”的利益,使他们忍无可忍,纷纷议论和抨击厉王暴政。厉王把国人的议论诬蔑为“诽谤”,特请卫国巫师来监视人民,侦察国人的私议并按他的旨意,假托神灵,指控国人“谤王”,进行杀戮。国人敢怒而不敢言,路上见面,以目示意。厉王自鸣得意说:“我有办法消除诽谤,现在都不敢议论了!”召公劝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把水堵上,一旦溃决,伤人更多。”厉王根本不听劝谏,继续一意孤行。厉王的三年高压统治,终于激起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国人冲进王宫,厉王狼狈出逃,渡过黄河,逃到彘(zhì,今山西霍县)。厉王的太子静逃到召公家中,起义者包围了召公的家,要他交出太子静。召公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交给起义者杀死。据宣王时的铜器铭文记载,参加这次起义的有“邦人、正人、师氏人”,即国人、工正所属的手工业奴隶、军队的下层卒伍。可见,参加这次起义的是以平民为主体的各阶层群众。国人暴动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残暴的厉王统治被推翻了。

  “共和行政”

  关于“共和行政”,学术界有两种说法。课本采用最新说法:厉王被推翻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竹书纪年》称“共伯和干王位”。共伯和即卫武公。卫为姬姓,是周初封国中的大国,为东方诸侯之伯。卫君后来居于共(今河南辉县),故称卫伯为“共伯”。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威信,便受到拥戴以代行周天子的职务。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司马迁作《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

  周幽王

  幽王是宣王之子,他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聩的末代天子。幽王即位后,交相发生的旱灾和地震使周朝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昏庸的周幽王对此竟然不闻不问,终日沉醉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他十分宠爱美妻褒姒,在其生下儿子伯服以后更加宠爱她。他废了原皇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史官伯阳对幽王废嫡立庶的行径评论说,看来这次周朝已酿成了亡国之祸,谁也无法挽救了。幽王和褒姒不仅竟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而且还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幽王为了穷奢极欲,提拔擅长逢迎拍马、钻营私利的虢石父为卿士,加重剥削,激起了民众的普遍不满。申侯对于自己的女儿申后被废十分恼怒,他联合缯(zèng)国,勾结了犬戎族对幽王大兴问罪之师,共同进攻周朝都城镐京。幽王虽然烽火报警,但各国诸侯害怕再次被戏弄,都没有发兵前来勤王。镐京被攻下,幽王带褒姒逃到骊山山麓被戎人杀死,褒姒被掳。从武王建立周王朝到幽王被杀,统治了约二百五十年的西周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周平王东迁洛邑

  周幽王死后,各国诸侯与申侯、缯侯商定,把太子宜臼从申国迎立为周朝天子,这就是周平王。鉴于镐京已残破不堪,又处于戎人的威胁之下,周朝兵力不强,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各国诸侯的帮助下,丢弃宗周,东迁洛邑。因洛邑在镐京以东,故称东都,史称东迁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26155/

西周地图 西周制度有哪些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