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式标题_标题式命题审题

新闻式标题_标题式命题审题

刘英魁
  
  命题背景
  
  一、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党、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处不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几次高考模拟考试之后,不少学生感觉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于是都在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同学间的议论颇多。
  
  作文题目:
  
  认真审读下列题目,选择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谈谈我的学习经验》
  
  2、《主动学与被动学》
  
  3、《学海无涯苦为舟》
  
  4、《学贵有恒》
  
  5、《我们到底为谁而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写作指导:
  
  一、关于标题性命题的审题
  
  本题命题要求已规定写议论文,那么,审题就应:
  
  第一步,辨别题目属于论点型还是论题型。
  
  像上列六题,3、4、6,属于论点型题目,就以题目为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即可;而1、2、5属于论题型,如选其作文,就要首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辨别题目适合写那种类型的议论文。
  
  《谈谈我的学习经验》,因表述的经验是自己的,故适合按照立论性议论文的思路去谋篇布局;《主动学与被动学》、《我们到底为谁而学》,就适合写思辨性议论文,需要你对论题进行深入地哲理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论语·为政》,所以适合写阐释性议论文;《学海无涯苦为舟》、《学贵有恒》、都是公认的哲理,也适合写阐释性议论文,但如果自己稍作改造,变通为自己针对相应问题而提出的观点,也就写成了立论性议论文。
  
  第三步,审题时要关照自己手头材料
  
  大家都知道,写议论文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说“文章为时而用”,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体,并获得具体解决。所以,在审题时,要注意关照自己手头有哪些材料,有利于下一步的立意谋篇,就选择相应的题目和论文类型来作文。
  
  二,相应议论文的思路与结构复习
  
  A、立论性议论文一般思路与结构:
  
  引论:直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我的建议(观点)。
  
  本论:
  
  第一层:分类分析的问题,证明建议的针对性。
  
  第二层:分析问题的成因和危害,证明建议的必要性。
  
  第三层:细化自己建议的落实措施,证明建议的可行性。
  
  结论:建议落实后的愿景。
  
  B、阐说性议论文一般思路与结构:
  
  引出要阐说的名言(观点)——一般阐说(语义阐说、举例阐说,侧重普遍性)——具体阐说(演绎到与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所属的某个具体方面)——类比阐说(再演绎到与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相类的某个具体问题)——针对阐说(用公认的道理来解决面对的问题)。
  
  C、思辨性议论文的一般思路和结构是:
  
  摆出思辨对象——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递进展开思考——结论,明确自己的思考结果。
  
  三、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引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
  
  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现代学者、教育家)转引自1981年6月22日《北京晚报》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华罗庚(现代数学家)转引自1980年6月20日《北京晚报》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邓拓(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转引自1979年2月27日《忆邓拓》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毛泽东引自《做革命的促进派》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128486/

悬念式标题 完全式标题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