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如何将文学类文本阅读效益最大化
浙江上虞市城南中学陆益青要做到文学类阅读效益最大化,必须对考查的问题作全面的深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储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不断掌握答题规则,形成严谨的答题习惯。
以2010年浙江卷高考文学类阅读为例,文本是《静流》,共设5题:第1题是有关谋篇布局的题——“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第2题是有关语言品味的题——“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第3题是有关理解作品内涵的题——“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5分);第4题是有关艺术表现技巧的题——“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第5题是有关个性化阅读的开放性题——“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4分)。
有了对文学类阅读题考查内容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的阅读练习中有针对性地对阅读中会遇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如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的知识作储备。以2010年浙江卷第4题——“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为例,这一题的答案就涉及比喻、独立成段与用第一人称叙事等三种写法特点。学生运用这些储备的理论知识会在答题中不断掌握答题规则。
在实际的文学类阅读复习训练中,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各种有用的理论知识,如文章开头、过渡、结尾的作用,以及各种表达技巧、各种人称和各种叙述手法的作用等,才能在阅读与答题中做到周密严谨。
要做到文学类阅读效益最大化,还必须对阅读文本进行全面的深度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真正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具体地讲,就是教学中教师在将每一道题都讲深讲透的基础上,还要对阅读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因为,只有对每一篇阅读材料都进行全方位理解,才能摆脱对文本只有零碎的体验的状况,才能摆脱只知答案而不知其他的状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在细节中感受文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快速准确地答题。以阅读《静流》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做高考题目后,还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比如,教师至少可以设计两类问题:第一类是同类高考题型的强化训练;第二类是整体理解文章主旨的强化训练。
第一类问题设计一:
品味文中加点的词句,简析它们的含义。
1.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2.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3.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
第一类问题设计二:
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客观原因。(5分)“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客观原因”也就是这句话中的“随风化为流水”的“风”。
第二类问题设计一:“静流”中的“静”“流”体现在哪些细节中?
第二类问题设计二:
弟弟在什么时候真正成长了?
设计这两类问题有不同的意义。第一类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将“阅读——出题——解题”有意义地联系起来,从而将自己放置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阅读并思考文本。第二类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文章的主旨,比如阅读《静流》,通过以上两题就不仅可以看到文章中不时呈现的有关水流的意象,还会理解文章中不仅是弟弟在成长,父亲也在成熟,更会明白“静”不仅是成熟的标志,更是生活的哲理。
当学生对某一文学类阅读文本能作出全面且深层次的分析时,比之于先阅读然后再做题的常规性做法,肯定会有更全面更细腻的体会,肯定会有属于自己的独到发现,肯定能对文章的主旨有更快速更准确的把握。这样做,文学鉴赏能力自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要做到文学类阅读效益最大化,还必须将从文本阅读中学到的实用性写作方法或技巧用于写作教学中。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文学类阅读文本指导学生巧构思。例如,2010年高考浙江卷的阅读文本《静流》,其实就是写了一个父子之间由矛盾转为和谐的故事,其能够成为一篇出色的文学作品并被选为高考阅读文章,完全应该归功于作者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巧构思。文章中,作者选择一个“静”字,并将其置于一个矛盾冲突波澜起伏、连续不断的情节中展现,以此突出“静海深流”,并最终归结为四个字——“父子情深”,如此构思,很值得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文学类阅读文本指导学生紧扣题意。例如,2010年高考北京卷的阅读文本是季羡林的《海棠花》:第一段,写在德国一看到海棠花就想起故乡;第二段,写记忆中自家院子里的海棠花开时的情景;第三段和第四段,写没有见到海棠花;第五段,写在德国六年也没发现海棠花;第六段和第七段,写看到了海棠花并引发了思乡之情;第八段和第九段,借海棠花表达乡思,照应文章的开头。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紧扣文题的典范之作,很值得学习。当然,学习不同的典范之作,不仅要学它们的构思、过渡、扣题、照应、修辞……更要活学活用,这样做即便是遇到不同的写作内容也可以手到擒来。(来源:《语文报·教师版》)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122242/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