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_《项脊轩志》为何备受推崇

项脊轩志_《项脊轩志》为何备受推崇

朱昌元
  
  姚鼐认为《项脊轩志》是“太仆最胜之文”,也就是推许它是归有光最为出色的文章,并收入自己选编的《古文辞类纂》中。《古文辞类纂》是一本影响深远的古文选本,继唐、宋八大家之后,明代三百年间,姚鼐只把归有光一人的作品拎到自己的选本中。
  
  以姚鼐为代表的文章家为什么如此推崇《项脊轩志》呢?
  
  一、“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项脊轩志》“以一轩系三世、写三人”,叙世情言简意丰,写人物活灵活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真切的细节刻画,不管是实写还是虚写,都是作者最拿手的功夫,也是最受后人称道的地方。
  
  祖母对作者少时的读书进业寄予厚望,有一天特意到项脊轩中探问。“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几个简单的动作,几句寻常的话语,祖辈的焦虑、赞许、期望、鞭策,全在细节的刻画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这是细节的实写。写母亲则是间接虚写,也就是说通过乳母的口来转述。作者8岁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因此,几乎没有留下什么鲜明的印象,那么如何着墨呢?“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写的全是家庭生活中最为平常最为琐碎的事情,然而,一个细心、体贴、慈爱的母亲形象就在这“以指叩门扉”的嘘寒问暖中站立起来了。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林纾深有会心,才有这样真切的评语。
  
  写妻子也是声口毕肖,如在耳边。
  
  二、“归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有灵魂有感情的动物,要想打动人,全凭一片至诚,一腔赤子之心。作为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善于用线索串连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聚。这线索,外在的就是项脊轩,内在的就是作者的情感。项脊轩虽然狭小、破旧而且阴暗,可归有光长于斯,读于斯,歌哭于斯,项脊轩给了作者寄托、慰藉和温暖,作者则对项脊轩及其人事包括琐事一往情深。项脊轩是他儿时的伴侣,是他成长的见证。在时过景迁、物是人非之时,唯有项脊轩才能唤起对过去经历独特、深长的回忆。这种情感及其寄托物,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作者记述老妪转述母亲的话,“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没有过多的渲染,但情感的力量犹如进入口腔的芥末,直抵人的灵府,忍不住也要落泪。听了饱经沧桑的祖母失落、失望中满含疼惜、期许、鼓励的话,读书有年但尚未有成的归有光,自然“长号不自禁”。这发自肺腑的“长号”,为自己,为父母,为祖辈,甚至为整个归氏家族。
  
  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语,写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更增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黄宗羲在《明文案》中说:“余读归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此言得之。
  
  三、“至情语言”
  
  本文的语言至为朴实,却至为动人。有人赞之为“至情语言”,并不为过。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进行渲染,而只是运用干净、质朴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但自然、质朴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也都是通过通俗平淡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的亲情。梅曾亮说:“此种文字,直接《史记》,韩欧不能掩之。”所谓“此种文字”,并不神奇,自然、质朴而富有意蕴、情调而已。
  
  【资料链接】
  
  一、母亲和妻子
  
  母亲:周桂,16虚岁嫁入归家,18岁生归有光,26岁去世(归有光8岁)。从出嫁到去世十年间生七胎,其中一胎孪生,养活了6个,其辛苦劬劳可知。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又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节选自《先妣事略》)
  
  妻子:“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淡薄,亲自操作。”“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归有光《请敕命事略》)
  
  二、后人对本文的评价
  
  1.归震川直接八家。姚惜抱(姚鼐)谓其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是于太史公深有会处,不可不知此旨。(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
  
  2.震川既丧母,而又悼亡,无可寄托,寄之于一小轩。先叙其母,悲极矣。再写枇杷之树,念其妻之所手植,又适在此轩之庭,睹物怀人,能毋恫耶!(林纾选评《古文辞类纂》卷九“杂记类”)
  
  3.它上承唐人传奇写作手法,下启《聊斋志异》用笔先河。它正是归有光专门摹写身边琐事而具有小说胎息的一篇杰作。(吴小如《古文精读举隅·读归有光〈项脊轩志〉》)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116740/

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 项脊轩志教案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