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邮编_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邮编_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

学校简介 
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创办于1956年8月,地处集美侨乡西部灌口新亭山(福建省厦门市灌口镇安仁大道1207号),是由旅缅归侨陈水成,陈占梅及曾天主等二十一位乡贤共同筹资兴建。厦门市灌口中学地址 
学校现占地面积5519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58平方米。拥有三幢教学楼,两幢教师宿舍楼、另有教学办公综合楼、实验室与图书馆综合楼、公寓式学生宿舍与食堂综合楼。并建成一个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的大型运动场、四个篮球场及一座室内体育馆、一个教工活动室。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教职工140人,其中高级教师25人,一级教师6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2006年2月,学校被定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校,跨入省级重点中学行列,现为省二级达标校。2006年11月25日,学校在五十年校庆同时正式成为“厦门一中集美分校”。 
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文化兴校、加速发展、创建一流上世纪八十年代,灌口中学实施“名师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振校,优质立校”的办学方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学校建设高标准、教师队伍高素质、办学高水平的“三高”特色。学校一直弘扬精心教育,勤奋读书,主动创造,全面发展的良好校风,铭记华侨先贤爱国爱乡的光荣历史,努力使学校成为人才的摇篮。在教育改革中,打造了一个理念新、作风实、敢负责、勇于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良、特别能创造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注重现代教育先进手段的运用,改变传统教学的落后面貌,注重学科竞赛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科研比武活动,形成比学赶帮的好风气。学校还致力于科研促教、科研促学、科研兴校。 
校史长廊 
华侨倾力办学 
灌口中学的创办,倾注了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不少心血。据介绍,50年以前,他不仅参加了灌口中学的开工典礼,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多次亲临工地现场视察指导。此外,灌口中学也是灌口旅缅华侨心血的结晶。50年以前,灌口地区的基础教育非常薄弱,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想要接受中等教育,都必须翻山越岭到同安一中、同安三中、启悟等中学或乘舟穿过滚滚波涛到集美中学就学,旅途跋涉一路艰辛,令人望而生畏,因而入学深造者寥寥无几。在灌口地区创办一所中学,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的一个共同愿望。学校民兵连电讯学3班全体学员留影1959.10 
1955年,灌口三社村乡贤、时任同安县政协副主席、侨联主席的缅甸爱国归侨陈水成先生,与其胞弟陈占梅先生(时任缅甸行商总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及陈水成的助手曾天主先生出于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向侨界发动募款,开始筹建灌口中学。在陈水成与其胞弟陈占梅及助手曾天主的号召下,侨界乡贤陈登梓、曾省帕、叶振春、陈吉在、郭玉俊、郭玉璞、陈上坑、黄锡智、曾欢祝、曾高苑、陈顺利、郑双串、陈主意、林加樵、杜朝基、钟文川、钟文粪、曾能到、高万章等人积极响应,缅甸“安仁里公会”、“衡埭尾祖”等华侨组织也鼎力支持,共同捐资4万元人民币筹建灌口中学。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1956年8月20日,灌口中学校舍正式在马銮湾畔的新亭山上破土动工,并在当年9月招收第一届100余名初中生,暂时寄读在灌口中心小学。在建设过程中,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和福建省侨联给予了大力支持,特批大量优质木材,使建校工程顺利进展。时驻灌口的部队官兵及当地群众也义务投工投劳,保证了工程质量,大大缩短工期。1957年4月13日,灌口中学校舍举行落成典礼,陈占梅特意由缅甸返回故里,时任厦门市长的李文陵同志为“福建省厦门灌口中学”落成剪彩,同安县也派人前来祝贺,龙溪县的一支芗剧团特意前来灌口义演,共襄盛举。与此同时,灌口区公所还举行一场盛况空前的跨地区篮球赛。从那时起,灌口地区结束了没有中学的历史,不仅灌口的少年学子,甚至远至海沧、东孚、角美的农家子弟也纷纷前来就读。建校后,陈水成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次筹划、组织篮球锦标赛,丰富师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1959年夏,一场强台风给校园带来巨大的破坏,部分校舍受损,学校礼堂倒塌。陈嘉庚先生立即驱车到校视察,当即将灾情反映到市政府、市教育局,政府及时拨款并按原貌重建。[1] 
校园大事记 
1956年春旅缅华侨陈水成、陈占梅及乡贤曾天主等人和旅缅华侨组织“安仁里公会”筹资创建“同安县灌口中学”。1956年7月灌口中学建校委员会成立。陈水成任主任,谢水然、蔡振贵任副主任。1956年8月20日灌口中学校舍正式动工兴建。1957年4月13日举行校舍落成典礼。厦门市长李文陵为“福建省厦门灌口中学”落成剪彩。汤懋椿为首任校长。隶属灌口机关支部的党小组成立,杨荣裕任党小组长,1957年春侨属子弟补习班开办。1957年11月学校基层工会成立,杨清白为首任工会主席。共青团支部成立,邵文芳为首任团支书。1958年夏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来校视察。1958年秋学校正式成立党支部,汤懋椿、杨荣裕分别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新亭山创建校办农场,种植瓜果蔬菜。1960年师生共同努力,上山搬运石头,兴建教职工宿舍和学生宿舍。《中国青年》和《人民画报》先后刊登我校的勤工俭学成果。同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来我校慰问演出。1965年厦门市委派社教工作队进驻学校,队长郭苏,指导员黄忠臣。1966年4月灌中通讯》出刊,刊载教师教学和工作经验,仅出两期,因“文革”爆发而停刊。1968年春复课闹革命。学校成立革委会,苏成报任主任,宁天才任副主任。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1970年春学校首次开办高中班,首届高中生220名。学校由初级中学转为完全中学。1971年学校农场在双岭、顶许等地种植水稻。1971-1973年学校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节目,到黄地村、坑内水库工地和长泰等地慰问演出。1972年生物教师庄泉岩研制“九二○”农药,在此基础上创办校办工厂农药车间。全体师生用勤劳的双手开辟和扩建四百米跑道的运动场。1973年底“灌口中学地震测报小组”成立。1975年6月校办工厂创办电镀车间,安排学生轮流到车间学习劳动。1976年校办工厂创办电机维修车间。贫下中农宣传队撤消。1975至1976年灌中教育革命通讯》共出刊八期。1977年春学校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1979年校革委会结束运作,恢复校长负责制。1980年建教学楼一座(8间教室,现已拆)1981年建一排教工宿舍平房一座(12间,现已拆)1983年学校开始建立教学档案。建实验楼一座。1983年10月举行首届科技、美术、书法作品展览。1984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科技活动先进单位。1985年建成学校食堂(现改为体育项目教室)1986年建学生宿舍楼(五层楼)一座(现已拆)1987年建教学楼一座(20间教室)1988—1989年拆除原有工厂、小仓库、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西侧平房)1990年拆一座学生宿舍(靠大门西侧平房)1991年因公路拓宽征校园地十多亩。1992年由杨水胜、林陵海、曾井泉组新一届校领导班子。高考录取率达24.8%。1993年重新建校围墙,整理大操场。1994年中考取得好成绩,录取率达74%,陈伯宏全市第一名,林丽红全市第八名,高考录取率达22%。我校学学生优秀作文集《含羞草》出版,该刊2000年更名《青橄榄》。1995年6月新建教师宿舍楼一幢36套落成。市府、路桥为学校建岛外第一座人行天桥。1995-1999年学校开办两年制四届电子职业高中,毕业生共258人。1996年5月由刘盛民、曾井泉、黄主定组成新一届校领导。改建校道400多米,建学生自行车棚。1997年12月学校荣获厦门市“百万公众看科普挂图暨知识答题”活动组织奖。1998年9月新建教学综合办公楼落成。1999年3月学校荣获福建省中小学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1999年各村及知名人士捐建学校第一座雕像——腾飞。学校荣获集美区“颂祖国”教师歌咏比赛优秀奖。2000年3月《福建中学教学》第三期在封面、封底和首页以“华侨旗帜映日红”为题介绍我校新面貌。2001年5月学校被评为厦门市先进教工之家。校团委被评为厦门市“五四红旗团委”2001年6月新建单身教师宿舍楼落成。2001年10月校报《灌口中学》正式创办。2002年12月实验、图书综合楼落成。改进田径场、建主席台,拆除旧办公红砖楼。2004年2月学生宿舍及食堂落成。2004年3月学校被定为厦门市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中学学科实验基地校。2004年12月学校教工合唱队在全区“颂祖国,铸师魂”歌咏比赛中荣获中学组二等奖。2005年6月学校荣获“万人献爱心”活动先进单位。2005年10月学校被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机制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学校。2005年学校被评为厦门市治安保卫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2月学校被定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校。2006年5月学校被定为集美区水土保持教育活动基点中学。拆除学生宿舍楼。2006年10月四百米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改建完成。2006年11月25日学校举行五十年校庆庆典暨“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正式揭牌 
发展规划 
科学管理 
向管理要质量,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让学校有序地步入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轨道。 
名师培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创建现代化名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要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分类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全方位、高层次地提高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 
德育工程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是新型人才的第一要求,也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由重共性、重他律、重外显、重灌输、重理论、片面强调限制、防范和改造转向重个性、重自律、重内化、重实践、重引导、熏陶和塑造。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将来负责,最终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创新教育实施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为突破口,努力构建我校教育科研的创新体系,实现师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教育 
坚持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占领教育发展的制高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体现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按照校园文化高起点、高品位、高档次的要求,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为了实现规范加特色的办学目标,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步形成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本,注重整体优化、分层推进和因材施教,努力培养高素质、有特长、全面健康发展的四有新人。校园形象工程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档次、高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加快进度,提高建设标准的档次,充分体现使用方便、视觉美观、环境和谐的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ingyu/113391/

  • 相关内容
  • 02-03 高考作文阅卷标准_高考作文阅卷“五慎言”

    江苏省泰州中学 董旭午目前,全国和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均赋予作文板块以很高的分数,或60或70分。如此重视写作能力的考查,对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促进中学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显然应是有益的。然作文课堂

  • 02-03 数学符号_数学 规范解题,突破难点取高分

    稠州中学丹溪校区 刘小平在已进入学业考试的第二轮复习,如何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提高复习效率,我认为《数学》学科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容易题不丢分中档题少失分基础题约占试卷中75%的试题,重点主要体现高考数学

  • 02-03 中国海监总队_媒体披露中国海监船对峙菲军舰保护渔民过程

    国家海洋局昨天发布消息,4月10日中午,国家海洋局获悉在我国黄岩岛海域作业的数艘渔船,被菲律宾军舰非法堵在黄岩岛潟湖内,菲方欲抓扣我被困渔船渔民。国家海洋局迅速派出正在附近执行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国内新闻

  • 02-03 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版|教师用书的阅读与参考

    唐建新最近因为工作的需要,仔细翻阅了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一翻阅,就感觉到很多编者的良苦用心,很多殚精竭虑的思考,很多绞尽脑汁的设计意图,很多详实丰富的资料,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没有得到运用,教学随笔

  • 02-03 [眉山市市长]四川省眉山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四川省眉山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学科更新答案校对文档版扫描版语文12-04-12有答案已校对下载下载数学(文)12-04-12有答案已校对下载下载数学(理)高中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