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的中心_“教学做合一”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做合一的中心_“教学做合一”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等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要求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1〕,从而使“教学做”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他还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进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2〕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也是广义的“做”,既可以用手做,也可以用眼、用耳、用嘴做,同时更要用心、用脑去做,因而“做含有行动、思想、产生新价值三种特征,由行动而发生思维,由思想而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过程”〔3〕,实际上,“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而物理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则有赖于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学与创的有机结合。
  
  一、眼与“心”的结合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认识世界、获取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表明,人的80%至9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这个窗口获取的。而且,观察能力本身就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4〕须知,观察也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用眼“看”,而是眼与心的彼此结合、互相促进的过程。一方面,对眼睛所“看”到的现象要用“心”去思考,另一方面,要在用“心”思考的基础上指导眼睛有目的、有重点地“看”。实际上,人在“看”的方面的创造性,既表现在对常人看来因司空见惯,而置若罔闻的现象能用“心”思考,像伽利略通过观测大小不同的石头同时落到深谷底部进而发现了重力加速度,牛顿由苹果落地进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这方面的例证;同时更表现在善于“捕捉”一些偶然出现的、不同寻常的现象,对一些微不足道的蛛丝马迹也不轻易放过,如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机敏地抓住讲课时通电导线附近小磁针的“意外”偏转,进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由于在物理教学中,人们通常是借助实验人为地创造观察的条件,物理实验中的观察一般包括对教师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学生分组实验中的观察两个方面,因而这种观察通常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为了使物理实验中的观察真正成为创新意义层面上的观察,进而通过观察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必须将眼与“心”有机结合,即要求学生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善于撇开事物的那些扑朔迷离的非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捕捉观察目标,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在“研究电磁感应定律”实验中,要能透过磁铁接近与远离线圈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的表面现象,认识到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间存在着“来则拒之,去则留之”的作用情况,进而认识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个本质规律。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善于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物理现象,尤其是那些乍看起来有些“反常”的一些现象来认真思考,如在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当气体的体积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有时可以在水银表面看到出现凝结水;当带有少量电荷的验电器箔片张开一定角度后,另一带有较大量异号电荷的带电体靠近验电器时,可以明显见到箔片张角反而增大。如果抓住这些反常现象并追溯其产生的原因,常常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
  
  二、手与脑的结合
  
  “手脑结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5〕实现学生的“手脑联盟”,这既是创造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创造教育的手段,而“一个人要有贡献于社会,一定要手与脑结成大同盟,然后,可以创造,可以发明,可以建设国家。”〔6〕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手脑结合观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在“动手去做”的同时,“用脑去想”,这样方能以人力胜天工,世界上的一切发明都是从这里来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的智慧在他的指头上,“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7〕应当说,从人类进化的意义上说,人的智慧是随着手的解放和脑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从个体智力发展看,也是借助外部对象动作和内部智慧动作获得的。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是手脑协同的发展。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就是手脑协同发展的理想境界。虽说“心灵”(内部智力动作)可以促进“手巧”(外部对象动作),但相对来说,“手巧”更有助于“心灵”。因而,脑和手是必须紧密联系的,其联系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着创新能力的水平,而我们的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
  
  实践表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手脑紧密联系的一项有效措施。设计性实验要力求使学生感到有探索价值和设计必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验设计应注意联系教学实际,努力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努力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达到控制实验难度,降低思维台阶,逐步提高设计水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如在研究单摆振动规律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首先应当向学生介绍在可能有多种因素影响单摆周期T的情况下,为了判断T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以及有怎样的关系,较为简捷的方法是“控制变量”,并辅之以“同时比较”。即在控制其他量不变的情况下,将某一物理量量值不同的两个单摆摆放在一起让其同时摆动,比较其振动快慢,从而可使学生较为方便地判断出单摆周期T与摆球质量m、振幅A无关。这样该实验的重点也就集中到研究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方面。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周期T与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可以通过“虚拟变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g增大,T将如何变化?由于导致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来源于重力,若g变大,则回复力变大,故单摆振动要变快,即T要变小。进一步还可采用模拟g变化的办法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研究。

 

相关信息:
试论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的艺术情境探讨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以新课标引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与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
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

相关专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课件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NextPage]  
  三、行与知的结合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行与知的结合,他认为,“行动遇着困难便不能不思想,思想贯通便取得了真知识,运用真知识以行动,便走上了创造之路。”〔8〕因而,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坚持将行与知相结合,即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因为实验过程本身就是行知结合的过程。其实,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因为物理实验本身就带有启蒙性质,它与所有的科学实验一样,创造了一种在自然界一般情况下不具有的环境或条件,使人们能够克服或排除一些次要的因素,以便使所研究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而得出比较单纯的结论,因而它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主要方法之一。与此同时,实验教学不仅弥补了学生认识自然过程中感性认识的不足,还可以从中学习到认识自然和能动地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并且受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熏陶。
  
  物理教学还要加强与工农业生产及学生生活的联系。由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有利于缩小乃至消除科学理论与学生认知水平间的差距,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给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伽利略由教堂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摆的等时性,牛顿从地面上水平抛出的物体,其初速度越大抛得越远,进而悟出了当初速度足够大的时候,就会成为环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物理教学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促进实现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与此同时,也可使学生感到物理有用,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从而产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实际上,这一环节也是创造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麦克斯韦根据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最终为赫兹所证实,亚当斯、勒威耶等以万有引力定律为指导,推测出有一颗新行星的存在,并最终导致海王星被发现。
  
  四、学与创的结合
  
  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学物理的方法是演绎法,先有许多定理,然后进行推理;美国对物理的了解是从现象出发,倒过来的。物理定理是从现象归纳出来的,是归纳法。演绎法是学考试的人用的方法;归纳法是做学问的办法。”〔9〕从诺贝尔奖诞生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未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开花结果的事实,从一定意义上说明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应当说,以实验、以事实为基础的归纳法既是“做学问的办法”,同时也是发明创造的一种重要方法。学习,既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方法,相比之下,“渔”比“鱼”更重要,有“点石成金的指头”更有意义。因此,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应当是方法的培养和创造的训练,应当是学习和创造相互结合、彼此促进的过程。须知,学习应是建立在观察、操作以及探索和发现基础上的主动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布鲁纳语)。〔10〕其实,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11〕应当说,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这样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例如,我们可以将“机械能”的教学与学生的玩球游戏相结合,先让学生做一张用于记录弹跳球初始高度和弹跳高度的表格,然后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初始高度测量相应的弹跳高度,最后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图,找出实验中的变量,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接着,再深入一步,让学生预测初始高度为2米时的弹跳高度,并告诉大家所用的预测方法,进而再用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这样也就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模拟的发现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既是他对丰富人类创造教育理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形势下,应将其化作我们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实际行动。就像“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一样,物理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也只有牢牢植根于“做”的土壤,通过我们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注
  
  〔1〕〔2〕〔5〕〔8〕《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第185、225、304、350页。
  
  〔3〕唐迅:《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命题探微》,《教育研究》,1999年第11期。
  
  〔4〕俞学明:《创造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9页。
  
  〔6〕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浙江教育出版社,第134页。
  
  〔7〕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110页。
  
  〔9〕冯振家:《加强和改进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仪器与实验》,1999年第8期。
  
  〔10〕冯克诚、田晓娜:《最新教学模式全书》,青海人民出版社,第442页。
  
  〔11〕崔一良、沈山剑:《创造教育下的人才观及其教育启示》,《教育现代化》,1999年第10期。

 

相关信息:
试论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的艺术情境探讨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以新课标引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与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
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

相关专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课件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shuxue/66412/

教学做合一是谁提出的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中心是
  • 相关内容
  • 11-27 中考英语高分句型_名师点拨:中考英语高分作文四部曲

    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首先需要明确高分的标准是什么。英语写作的高分标准无外乎由三大要素决定,概括出来即为:词、句、篇的组合。从批卷老师的角度看,高分作文的判断标准一般是由以下方面中考作文

  • 11-27 【专家系统】专家称科学尚无法解释近期地震频发

    去年年末至1月以来,全球多地接连发生强震,前有海地7 3级地震,后有智利8 8级地震,台湾高雄又在上周五发生6 7级地震。地震频繁发生,加之对“2012世界末日”预言的联想,引起人们广泛讨论。科普博览

  • 11-27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距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预计2020年覆盖全球

    于我国正在实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涵盖16个专项,整个系统预计在2020年覆盖全球。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原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科普博览

  • 11-27 平静的什么_平静看待孩子的对、错与选择

    在成长之路不断学习上,面对正确,我学会对自己说:你要警惕,现在的正确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面对错误,我学会对自己说:你要感恩,这样的错误是在教给你从中学到更多。当这一切变得自然而生家长必读

  • 11-27 天下中考英语阅读精炼1_中考英语阅读丢分四顽症及对策

    中学阶段英语试卷,篇幅最长的、最耗时间的、生词最多的、单题分值最高的是什么题型?相信答案已经很明显了--阅读。中考三篇文章,高考五篇文章,分别占到总分值的约18 34% 和26 67%。就中考而言学习方法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