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等比数列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
  (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等比数列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
  3.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等比数列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在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①与等差数列一样,等比数列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等比数列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
  ②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
  ③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建议
  (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等比数列的概念,一节课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2)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等比数列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等比数列的定义.
  (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等比数列的各种表示法. 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
  (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研究经验,等比数列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
  (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等比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给出以下几组数列,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标准.(幻灯片)

  ①-2,1,4,7,10,13,16,19,…

  ②8,16,32,64,128,256,…

  ③1,1,1,1,1,1,1,…

  ④243,81,27,9,3,1, , ,…

  ⑤31,29,27,25,23,21,19,…

  ⑥1,-1,1,-1,1,-1,1,-1,…

  ⑦1,-10,100,-1000,10000,-100000,…

  ⑧0,0,0,0,0,0,0,…

  由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按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也可能分为等差、等比两类),统一一种分法,其中②③④⑥⑦为有共同性质的一类数列(学生看不出③的情况也无妨,得出定义后再考察③是否为等比数列).

二、讲解新课

  请学生说出数列②③④⑥⑦的共同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变形虫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变形虫都分裂为两个变形虫,再假设开始有一个变形虫,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变形虫,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变形虫,…,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变形虫个数得到了一列数 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是我们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等比数列. (这里播放变形虫分裂的多媒体软件的第一步)

等比数列(板书

  1.等比数列的定义(板书

  根据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别与联系,尝试给等比数列下定义.学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够完美,多数情况下,有了等差数列的基础是可以由学生概括出来的.教师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标注出重点词语.

  请学生指出等比数列②③④⑥⑦各自的公比,并思考有无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③是这样的数列,教师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让学生再举两例.而后请学生概括这类数列的一般形式,学生可能说形如 的数列都满足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 时,数列 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当 时,它只是等差数列,而不是等比数列.教师追问理由,引出对等比数列的认识:

  2.对定义的认识(板书

  (1)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0;

  (2)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即 ;

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

  (3)公比不为0.

  用数学式子表示等比数列的定义.

   是等比数列 ①.在这个式子的写法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如写成 ,可让学生研究行不行,好不好;接下来再问,能否改写为 是等比数列 ?为什么不能?

  式子 给出了数列第 项与第 项的数量关系,但能否确定一个等比数列?(不能)确定一个等比数列需要几个条件?当给定了首项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项的值?所以要研究通项公式.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板书

  问题:用 和 表示第 项 .

  ①不完全归纳法

   .

  ②叠乘法

   ,… , ,这 个式子相乘得 ,所以 .

板书)(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得出通项公式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认识通项公式.

板书)(2)对公式的认识

  由学生来说,最后归结:

  ①函数观点;

  ②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数列中已有认识,此处再复习巩固而已).

  这里强调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方程中有四个量,知三求一,这是公式最简单的应用,请学生举例(应能编出四类问题).解题格式是什么?(不仅要会解题,还要注意规范表述的训练)

  如果增加一个条件,就多知道了一个量,这是公式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下节课再研究.同学可以试着编几道题.

三、小结

  1.本节课研究了等比数列的概念,得到了通项公式;

  2.注意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要与等差数列相类比;

  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通项公式,并加以应用.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三.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对定义的认识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公式

(2)对公式的认识

 

 

探究活动

  将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对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话)有多厚?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

参考答案:

  30次后,厚度为,这个厚度超过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如果纸再薄一些,比如纸厚0.001毫米,对折34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还记得国王的承诺吗?第31个格子中的米已经是1073741824粒了,后边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后一个格子中的米应是 粒,用计算器算一下吧(用对数算也行).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shuxue/23620/

等比数列求和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公式 等比数列前n项和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等比数列的性质 等比数列性质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过程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 相关内容
  • 08-31 [法律专业排名]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如何自我救赎

    近年来,除了少数有钱有势的,大多数法律专业的学生就业是相当困难的,一般来讲,他们就这么几个去向,法院系统,律师,一般单位的法律顾问,法律专业老师。但要进法院都要考公务员,但现在考个专业解析

  • 08-31 高校大学生现状_广州高校大学生引爆开学经济:最青睐数码产品

    这几天,广州高校新生陆续开始报到,作为进入大学的首批90后,他们潜在的购买力不容小觑。作为追求独立、推崇时尚的群体,90后大学生们迅速加入“开学经济”的实力消费群。面对此商机,众商家热点关注

  • 08-31 【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约书亚树

    人们认为约书亚树地形是在1亿多年前形成,当时炙热的熔融液体从地球内部渗出,并在没流出地面之前冷却。当这里转变成沙漠气候以后,山洪暴发最终冲走了地表的泥土,让这些彼此堆积在一起的大石头暴露在外,地理博览

  • 08-31 [四川地震灾区发展情况]四川地震灾区清华大学30名新生赴京就学

    “我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有所突破!”已成为清华大学学生的袁定波,见面时略显羞涩,但谈及日后理想,口气却很“狂妄”。这个瘦瘦小小的朴实大男孩,来自青川县极重灾区普通农村家庭。那场天崩地裂的四川

  • 08-31 90后消费观与消费现状_90后新生消费观挺朴素 商家推出促销措施

    开学在即,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们开始在父母的陪伴下购置入学装备,并抓紧时间同学聚会。今年即将入学的新生绝大部分都是1989年、1990年出生,他们的消费观透出了90初新生的热点关注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