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浅谈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浅谈模糊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概念不外乎两类。一类是清晰的概念,对象是否属于这个概念是明确的。例如;人、自然数、正方形等等。要么是人,要么不是人、要么是自然数、要么不是自然数、要么是正方形,要么不是正方形。另一类概念对象从属的界限是模糊的,随判断人的思维而定。例如:美不美?早不早?“便宜不便宜?等等。西施是我国古代公认的美女,有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就是说,在一些人看来未必那么美的人,在另一些人眼里,却美得可以与西施相比拟。可见,“美”与“不美”是不存在一个精确的界限的。再说“早”与“不早”,清晨五点,对于为都市“梳妆打扮”的清洁工人来说可能算是迟了,但对大多数小学生说,却是很早很早的。至于便宜不便宜,那更是随人的感觉而异了!在客观世界中,诸如上述的模糊概念要比清晰概念多得多。对于这类模糊现象,过去已有的数学模型难以适用,需要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即在数学和模糊现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就是我们要讲的“模糊数学”。
  
  加速这座桥梁架设的是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大家知道,人的大脑具有非凡的判别和处理模糊事物的能力。就拿一个孩子识别自己的母亲为例,即使这位母亲更换了新衣,改变了发式,她的孩子依然会从高矮、胖瘦、音容、姿态等迅速地作出准确判断。如果这件事让计算机来干,那就非得把这位母亲的身高、体重、行走速度、外形曲线等等,全都计算到小数点后的十几位,然后才能着手判断。这样的“精确”实在是事与愿违,走到了事物的反面。说不定就因为这位母亲脸上一时长了一个小疖,该部位的平均高度,比原来高了零点零几毫米,而使计算机作出“拒绝接受”的判断呢?难怪模糊数学的创始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自控专家扎德(L.A.Za-deh)说:“所面对的系统越复杂,人们对它进行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就越低。”他生动地举了一个停车问题的例子,他说:要把汽车停在拥挤停车场的已有两辆汽车之间的空地上,这对有经验的司机来说,并非什么难事。但若用精确的方法求解,即使是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也不够用。
  


  那么,要使计算机能够模仿人脑,对复杂系统进行识别和判断,出路在哪里呢?扎德教授主张从精度方面“后退”一步。他提出用隶属函数使模糊概念数学化。例如“秃头”,这显然是一种模糊概念。右图有五种头发的类型。(a)的头葫芦精光,自属标准“秃头”,隶属程度为1;(d)的头是典型的秃顶,所以“秃”的隶属程度可定为0.8;(c)的头上,长满了乌黑的头发,根本与“秃”沾不上边,所以“秃”的隶属程度为0;(b)与(c)的“秃”,比之(a)、(d)则不足,比之(c)则有余,隶属程度可分别定为0.5和0.3。这样“秃”这个模糊概念就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定量地给出定义:
  
  [秃头]=1/a+0.5/b+0/c+0.8/d+0.3/e
  
  这里的“+”和“/”,不是通常的相加和相除。这只是一种记号。“1/a”表明状态a的隶属程度为“1”等等,“+”则表示各种情况的并列。
  


  下面我们再看“年轻”和“年老”这两个模糊概念。扎德教授本人根据统计资料,拟合了这两个概念的隶属函数图象。图中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隶属程度,例如,从坐标图可以看出,50岁以下的人不属于“年老”,而当年龄超过50岁时,随着岁数的增大,“年老”的隶属程度也越来越大,“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的人“年老”的隶属程度已达94%,同样,在坐标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5岁以下的人,“年轻”的隶属程度为100%,超过25岁,“年轻”的程度越来越小。40岁已是“人到中年”,“年轻”的隶属程度只有10%。
  
  假如有人问你:“你的数学老师年轻吗?”而你的回答却是:“他的年轻隶属程度为25%”。这样的答案自然不会有错,但显然是很别扭的。为了使人产生一种确切的印象,我们可以固定一个百分数,例如40%,隶属程度大于或等于40%的都叫“年轻”,反之就不叫“年轻”。在这种前提下,你对你朋友的回答也就是肯定的了,你可以明白地告诉你的朋友,你的数学老师不年轻。因为这时“年轻”一词,已从模糊概念转为明确的概念。当然,作为隶属程度分界线的那个固定百分数,是应当通过科学的分析,或者通过民意测验的统计来选取的。
  
  再举中国古代史的分期为例,“奴隶社会”是个模糊概念。
  
  [奴隶社会]=1/夏+1/商+0.9/西周+0.7/春秋+0.5/
  
  战国+0.4/秦+0.3/西汉+0.1/东汉
  
  取0.5的隶属程度作为奴隶社会的划分界限,那么属于奴隶社会的,就该是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秦、汉则不属于奴隶社会。
  
  在精确数学中,“非常”、“很”、“不”等词是很难用数量加以表述的。但在模糊数学中,却可以让它们赋于定量化。例如,“很”表示隶属程度的平方,“不”则表示用1减去原隶属度等等。如30岁属于“年轻”的隶属程度为0.5,那么属“很年轻”的隶属程度就只有(0.5)=0.25,而“不很年轻”的隶属程度则为1-(0.5)=0.75。
  
  可见在对事物的模糊性进行定量刻划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用到概率统计的手段和精密数学的方法。由此可见,“模糊数学”实际上并不模糊。
  
  模糊数学的诞生,把数学的应用领域从清晰现象扩展到模糊现象,从而使数学闯进了许多过去难于达到的“禁区”。用模糊数学的模型来编制程序,让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思维活动,已经在文字的识别,疾病的诊断,气象的预测,火箭的发射等方面获得成功,前景十分诱人。
  
  我国研究模糊数学虽然只有短短十几个年头,但十几年来,这门新兴的学科发展极快,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目前,该学科在工业、农业和国防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吐露锋芒!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shuxue/125492/

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第四版答案 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第四版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