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学报:追寻古代火药发展的足迹

[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学报:追寻古代火药发展的足迹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重庆市黔江区石家镇石家社区居民在贺家洞寻找地下水抗旱救灾时,在洞中发现了一处大型“火药工坊遗址群”,其炼硝场所、设施均未受损。考古专家表示,该“火药工坊遗址群”从形态看始于清朝,因为在溶洞内,保存比较完好,属国内少见,对研究明清时期的矿冶开采具有较高价值。

  硝石与火药

  贺家洞是重庆市黔江区石家镇石家社区附近的一处溶洞,洞长约2公里,洞内宽二三十米,高数十米。报道中所说的“火药工坊遗址群”距洞口约五六百米,有灶台、硝池20多个。灶台和硝池均呈圆形,块石砌成,跟土家族煮饭的灶台一样,灶台口径在60厘米至150厘米之间,硝池口径在30厘米至50厘米之间。整个洞内都有采挖硝土的痕迹。

  “从报道来看,重庆发现的遗址并非‘火药工坊’,而是大型‘硝洞’,是开采、加工硝石的场所,为火药工场提供原料。”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诚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西南地区,云贵川多地曾发现此类硝洞。”

  硝石,即硝酸钾,是火药中最重要的成分。郑诚介绍说,天然硝石受风土气候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极不平衡。古代中国,硝石产地相对广泛,西南地区尚有不少天然硝洞。

  从硝土中有效分离杂质进而获得高纯度的硝酸钾,是决定火药品质的关键。于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各种提纯硝石的方法。

  据唐宋间文献记载,用作医药或丹药的硝石,是通过煎炼硝土水溶液,再结晶而获得的。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士桢在《神器谱》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火药用硝提纯法,可用现代化学知识解释:萝卜与硝水同煮,可清除吸潮性很强的镁盐,防止火药变质;加入鸡卵清,可使硝水中的泥沙类杂质凝聚沉降;煮沸后冷却再结晶,可将硝石与氯化钠分离。此外,用草木灰水提纯硝石也是常见的方法。草木灰水可与硝水中的各种钙盐、镁盐、铁盐反应,形成碳酸盐或氢氧化物,沉淀析出。煮沸后静置冷却结晶。

  “这种提硝法更为简单方便,便于批量生产,或许是当时北方边军的惯例。”郑诚说。

  中古术士的炼丹炉

  火药的发明要追溯到中古术士的炼丹实践。一般认为,术士在炼丹过程中发现了含有硝石、硫磺和木炭成分的混合物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现象,时间不迟于唐代。

  自汉代以来,硝石和硫磺即为医家与丹师常用之物。中土炼丹术的药物配伍原则遵循阴阳学说,硝石、硫磺分别被视作阴药与阳药,同时烧炼的机会较多。东晋年间,即4世纪时,或许就已经有炼丹术士发现了含硝混合物的爆炸现象。唐代流行的伏火法与火药的发明关系密切。

  “由于史料极为有限,且形成年代难以确考,目前仅可大致推测,唐代炼丹术士利用硝与草木药合烧硫磺,改造硫磺药性,获得不易挥发的‘伏火硫磺’;又以硝与草木药合烧,获得丧失助燃性的‘伏火硝石’,可见当时对于硝硫炭质混合物易燃易爆,已有了明确的认识。”郑诚说,“当某些术士开始尝试利用这类混合物的破坏力时,火药的发明也就不远了。”

  降及清代,官方火药产量巨大,但在工艺技术层面却缺乏革新。“总体而言,直到19世纪中期,军用黑火药生产工艺,包括制硝工艺,较之17世纪初并没有特别改进。”郑诚说,“原材料方面,硝土分布广泛,各省大体能自给自足,而硫磺产地相对较少,往往需要从他省采买。官造火药大体分中央制造与地方制造两部分,供应军需之用。”

  清朝在重庆开设了火药局,生产军用火药,主要由附近若干硝洞供应原料。按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六八六,乾隆二十年(1755)奏准:“川省需硝,向在重庆设局,於川东所属南川、彭水、酉阳三场采办,但南、彭二厂,洞老土淡,酉阳所产甚微。江油县有硝洞八,无碍田庐,请行开采。”可见在18世纪中期之前,四川东部的南川、彭水、酉阳是省内军需硝石的主要产地。2014年,彭水县的红岩洞也曾发现大型硝洞遗迹。乾隆年间,彭水县、黔江县(今黔江区)均属酉阳直隶州。至于贺家洞的具体开采年代,尚需探索。结合传世文献与遗址考察,对于认识古代开采、加工硝石的实态与军需供应链均有帮助。

  与武器发展相伴

  火药在发明之初便被用作武器。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宋朝开始量产军用火药,主要是含硝量较低的火药膏,用于制造弓弩发射的燃烧箭与投石机抛掷的燃烧弹。12世纪至13世纪,在宋金元三朝的长期战争中,出现了利用高硝火药冲击波的硬壳爆炸弹以及原始的管形火器。最迟13世纪末,元朝军队已开始装备管形金属火器,此后火药主要用作发射药。

  “到了14世纪中叶,元末群雄混战,火铳已非罕见之物。”郑诚介绍说,“至14世纪后期,明朝军队装备了大量金属火器,如铜手铳、碗口铳等。15世纪初,以永乐天字铜手铳为代表的传统火器达到了技术高峰。”

  同时,中国火器技术也在向外扩散。13世纪前后,中国火器技术向周边扩散,间接催生了欧洲的火药武器。16世纪前叶,欧洲火器又经海路传入东亚。17世纪末,清廷掌握的火炮技术接近欧洲水平,但此后便长期停滞。

  “18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的火器技术大体上没有什么改进,仍采用传统工艺生产16-17样式的枪炮。”郑诚介绍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火器已与欧洲产品存在代差。工业革命推动军火工业快速发展,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双方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最终,在19世纪中后期,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战争,清末转向全面引进西方近代军事技术。19世纪末,随着近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古老的黑火药也被各类无烟火药取代,逐渐退出了军事领域。

  来源:科学网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huaxue/321100/

中国科学报电子版
  • 相关内容
  • 09-15 如何转球教学_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

    在英语教学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困生 造成的原因有许多,教师应该关注这些学困生,办他们分析原因,找方法,用正确有态度对待工作,用爱心拥抱学生,孩子们的笑容将会是灿烂美丽 笔者将自己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论文研究

  • 09-15 生活中的数学常识|起码数学常识凸显中学数学有五千年重大错误

    [摘要]代表数的y=n+1>n=0,1,2,…,表达式中数列N的各数n都有对应数n+1,同时也一目了然地直接表达y必可>数列的一切数n,即y必可代表N外的数n+1>N的一切数,其中的n∈N显然就是教学教研

  • 09-15 显微镜下的大明_揭秘:显微镜下的美丽细胞

    撰文 艾米莉·哈里森( Emily Harrison) 翻译 杜珍辉 显微技术的发展,让科学家可以更容易深入微观世界。但在普通显微镜下,细胞的模样千篇一律,很难区分。为此,科学家发明了多种方法:生物与科技

  • 09-15 开始上课的英文_上课三步曲

    一.引人入胜的开局    开局是一堂课的序幕,设计开局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8个字:承上启下,导情引思。    毛主席讲: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说的是承上启下,复习前次的哪些概念呢?应该是那些最基本教学教研

  • 09-15 中考备考会发言稿|2009中考备考攻略

    备考攻略    升入初三,我们将要学习以下几个新的语法点:现在完成时 宾语从句 动词不定式 被动语态 过去将来时 过去完成时 状语从句 定语从句,其中现在完成时 宾语从句 动词不定式 被动语态 定学法研究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