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精选七篇

培训指的是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精选七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1

课题: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教学目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教学重点: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教学难点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教学方法:

  广播

  教学内容及过程:

  家长同志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抽出时间参加我校的家长学校的活动。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校开学后半个学期的情况,然后谈谈有关孩子的学习问题。

  一、 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够理想?

  或许,你会这样说:不愿学,不努力,不懂学习方法,等等,甚至会说:笨。 但是,事实上,这一些都只不过是学习失败导致孩子灰心丧气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学习失败的主要原因。 没有一个孩子是愿意失败的! 你是否想过,这些表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孩子不愿学?为什么不努力?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适合他的?把眼光仅仅停留于学习表面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从更深的心理层面和更广的范围来探讨: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学习?到底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二、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问题研究专家们认为:

  1.没有一个孩子是学不好的。每一个都能学好,除非他有天生的智能障碍。 学习是一种本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成功学习者。孩子从来不缺乏学习能力。学习是快乐而有趣的。是后天的不良环境和不适当的教育体制摧残了这种本能,剥夺了这种乐趣。

  2.之所以学不好,只是因为:第一、没有发现他的学习模式,没有利用他固有的学习模式去学习,没有找到适合他的学习策略;第二、存在阻碍他学习的因素,心理的,或生理的,或环境的,等等。 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孩子的学习,必须做出全方位的准确地评价,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影响学习的问题如果是心理问题,要从心理层面上解决才是最彻底的解决。

  3.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手段去寻找适合孩子本身的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明确所存在的问题,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

  4.孩子是学习和训练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孩子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参与,才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主动探索与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达到最佳学习和训练效果。所以,自我管理式训练是一种最佳的训练方法。

  5.孩子之间存在智力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足以造成成绩差异,因为人的大脑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多发挥一点就可以超过其他人。

  6.没有一种学习方法是万能的,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不管孩子现在的成绩如何不好,只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他就能学好。 所以,要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这样去做:

  (1)、发现孩子独有的学习优势(学习偏好)和学习类型,为他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发现并且彻底解决孩子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扰,利用自我管理式训练,提高学习成绩。

  (3)、作为家长,你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也不能低估。许许多多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孩子的学习问题与他们和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关联的。 因此,我要告诉你们的还有:比我们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你对孩子的爱、支持和鼓励,以及对孩子的欣赏和尊重。不管他现在成绩如何,相信他肯定能学好。

  三、 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1、首先要使孩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加信心。例如有的孩子语文好、数学差,做功课时让他先做语文,而后才做数学,做数学时也是先让做简易的题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他的信心,使之获得成功的乐趣.如果程序相反了,不但数学没有做好,连语文也难以做好,一旦灰心失望,所带给孩子的刺激将会影响他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2、要鼓励表扬他每一点学习上的进步,不要过多地批评.做功课的时间要适宜,中间要有休息。

  3、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周末节假日带他们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

  4、培养孩子独自完成作业的能力、鼓励他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要养成孩子的依赖性,要让他明白做功课是他应独立做的事.

  5、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其效果适得其反。

  6、如果家里住房条件允许的话.不妨给孩子空出一个房间作为他学习的地方,或是在房间设一个角,放他自用的书桌和椅子,布置成一个读书角,这个角落是“他的”时,孩子有了自己学习的天地,他每天在那里做功课、读书,就会更专心,更爱学习。

  7、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父母要树立榜样.父母爱学习,喜欢读书,对孩子是一个无形的影响力,会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2

  主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次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艺术,希望通过这次讲座成为家长的良师益友,共同培育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

  授课时间:

  20xx年12月24、25日晚5点-6点

  方式:讲座

  反馈方式:

  通过反馈表收集家长的想法。

  教学内容:

  一、重视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学习品质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综合体现。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可归纳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善于学习,重在"领悟":

  学习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知识,要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素质。例如:勤于思考的品质,它是学习的法宝。思考的过程,通常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俗话说,学问千千万,起之一个问。思考过程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局限于现成学习的答案,在理解现成知识的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旧知识的过程,这是学会学习的基本素质要求。有人把会学习的方法概括成“四轮学习法”,即学习任何知识都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是什么,为什么”是指对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思考,“做什么,怎样做”则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发现、学习新知识的思考与活动。无论是“是什么,为什么”,还是“做什么,怎样做”,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获得新知识,是在“学会”的基础上,培养“会学”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恰恰是初二年级孩子所缺乏的。

  (2)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对学习的积极情绪和态度。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热情,使人在乐学中探求知识,学会学习,而会学习又可唤起新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兴趣源于对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就学习数学来说:我国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奖金的获得者吴文俊院士在拓朴学和数学机械化方面作出开拓性贡献就源于吴老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执著的追求,尽管搞数学是很艰苦的。而我们的孩子学数学大多是为了考试,缺乏对学数学的兴趣、动机、情感的培养。因此,家长不能只让孩子单纯地沉浸在做题中,而要以数学的魅力吸引孩子,要让孩子喜欢它。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当一个人明白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时学习兴趣便随之产生,而且能够支配自己刻苦钻研。兴趣激发人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不少孩子之所以厌学,缺少学习兴趣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厌学岂能乐学、会学。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做父母的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教育孩子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知道学习的社会意义,懂得为谁学习和为什么学习的道理。

  2. 针对孩子的学习实际,调整好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孩子学习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超出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再努力也达不到目标,学习积极性必然受挫。对孩子期望值过低,也于孩子不利,因为不经过艰苦努力而得到的东西,是引不起兴趣的。

  3. 要珍惜孩子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促使孩子走向成功。孩子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如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积极评价,就会在鼓励和赞赏中看到希望,从而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4. 引导孩子迁移兴趣,学会学习。当前孩子们喜欢看电视、上网……,家长切忌盲目制止,要想办法把孩子的兴趣引到正当的活动中去,引到学习上去,例如:在网上找一份适合自己的题目练一练;买一些辅导学习的光盘看……,要知道“疏”总比“堵”好。

  二、优化课堂学习的策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虽然说,学生的课堂学习有许多类型,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听老师的讲解还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听教师讲解的策略问题。

  听老师讲解的方法和策略:

  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保证能够听好教师的讲解,并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一方面应该主动的讲解,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应该注意运用一些科学的听课方法和策略。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听课的方法和策略的问题。

  1、 做好听课的准备

  听课准备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听课的质量。听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的准备

  这主要是通过预习的方法,了解自己是否掌握听新课需要的知识,如果发现自己还不具备这种知识基础,便要在听课这前及时补上。这样可以保证在教师讲新课的时候"听得"懂。

  (2)、物质的准备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课本的内容来讲解的。另外,学生在具体的听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还将记录下来。有时,教师讲解需要一定的学习用具相配合。因此,学生在做听课的准备工作时,还应该准备好用的课本、笔记本和其它的学习用具。

  (3)精神的准备

  听课的精神准备有两方面:一是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二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上课前有沛的精力。

  2、 集中注意力

  阅读、思维和观察等一些学习活都是可以服从个人的意志、能力和愿望进行控制。但听老师讲解这种学习活动就不同它不可能自己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是因为,这种学习活动涉及到另外一个人--教师。因此,在准备工作做好的基础上,要听好课,首先集中注意力。

  3、 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习内容,听觉通道的畅通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仅仅把学习心理活动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听"的方面还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听",那么,充其量是听懂。听懂不一定是掌握。从听懂到掌握之间不定期存在一个思维过程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课的时候,不仅要带耳朵,而且要用“心”想。这也就是说,听课过程中,思维活动一定跟上。

  4、 听课要有针对性

  听课的针对性是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具体的听课方法。这是听课策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毫无疑问,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真正要符合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仅仅是一种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此,学生在具体的听课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己的听课活动。

  5、 积极的回答问题和提问题

  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了解学生装的学习班情况,一方面会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对此,学生应该积极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

  6、 正确处理处理听讲和笔记的关系

  听课的过程中,作一些笔记是必要的,但是,"听"和"记"毕竟是两回事。注意力分配在听课上面,笔记就难以记全,而将注意力分配在记笔记上,听课的质量就要下降。因此,需要正确处理听讲和记笔记的关系我们认为,对于学生的听课来讲,正确性的方法和策略是应该"以听为主,以记为辅"。这也就是说,听课的主要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听"的方面。至于"记"的问题,只需要记一些重要的东西。

  7、 听课应该注意教师所用的方法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路和方法,甚至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这样的听课就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水平。那种只知道记"结论",如词义、写作特点、答案、得数等,而忽视学习思维方法的听课过程是难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三、小学生厌学症的产生及对策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少年儿童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 、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当然,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利用医学手段来治疗厌学症。对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四.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症:

  考试焦虑是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据调查,大约有10%—15%的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学生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状,有的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

  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比较差,学习比较吃力,学习方法不当,把考试看得过于严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师交代?如何面对同学?以及这次考试是否会从此决定我的命运……由此,思想上产生压力,又因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

  第二, 疑虑考试失败。

  学习好的同学心理上总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优势,担心保不住原来的名次,在心理上出现了自责、自卑和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于是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思想包袱,每当考试时就会自然产生种种想法,诸如担心再次失败的焦虑情绪等。

  第三, 外部压力大。

  在考试成绩上,老师父母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怕考试出错,把考场纪律也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考试时,明明自己在思考着问题,却不知不觉地担心自己是否违纪了,造成心理障碍。

  第四, 大脑休息不足。

  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以致睡眠不足。如果再不注意营养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缓冲,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考试焦虑主要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临到考试之前开始感到紧张和焦虑;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焦虑情绪,到考试之前则表现得更为强烈。两者都是由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直接触发的,但前者的学习成绩有好也有差,后者则基本上是因为成绩一贯不是很好,对自己缺乏信心所导致。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对焦虑本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焦虑属于消极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减弱人的体力、精力,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的情绪体验,也属于不愉快的情绪。它使人烦躁不安,类似恐惧,但程度不太强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期间,适度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但是,太高或太低的焦虑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可以用一条抛物线的形式来表示,即随焦虑程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也随着加快,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就会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而随之降低。就情绪不同而言,平时不容易激动,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学习效率比焦虑高者要好。在一般情况下,焦虑情绪低的人可以在有压力时提高学习的效率,而焦虑程度高的人学习效率在有压力时反而会降低。但是实际上,这里的适度、过度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界限,往往人们都是以自己一些主观的感受为标准的。所以,要做到对自己的焦虑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首先承认自己确实存在有某种程度的焦虑,同时也应清楚,焦虑是自己对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的一种反应,因此衡量它适不适度的标准取决于自己的认识。我们可以发挥它积极方面的作用,抑制它消极方面的作用。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早就说过:“焦虑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要克服考试焦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端正对考试的认识。

  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学习的状况,是认识自己学习优劣的好时机。因此,要认真对待,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就是考试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人绝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影响,主观的积极状态可以减弱和消除消极的影响。考试中要正确对待考场中的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充分估计自己的才能与知识,相信自己在考试中一定能够取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顺利度过考试这一关。

  再次,考试前要有充足的休息。

  包括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做些喜爱的运动,使自己的心身放松,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假消极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能,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3

  教学目的要求:

  1、在“三理”教育的宣传和实施中,引导家长们明白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2、帮助家长学会怎样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怎样从认识上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列夫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义重大。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有资料显示,在家庭生活中62%的家长包揽了许多本应该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情,59%的学生不愿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73%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责任感。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变观,必然将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论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还是从整个人类的未来着眼,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势在必行,时不可待!

  一、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奋斗的港湾,而父母则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就需要所有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不断增强家校联合的力度。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的意义所在,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同时,还要以家庭为阵地开展了多种体验活动,来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结合学校培养学生孝心规则,还应大力开展了“当好小家,管好大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父母一日工作生活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一个小“岗位”,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或者跟父母上一天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生活自理。从而更尊敬长辈,尊重父母,培养了“我爱我家”的家庭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从认识上加以引导

  学生的家庭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孩子没有家庭责任感,是因为他们对家庭责任感缺乏认识,不知道自己应承担什么家庭义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经常想一想、说一说“父母辛劳的一天”,体会父母的艰辛,想一想:我应为家里做些什么?已经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发学生的家庭责任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从情感上加以激发

  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是人行动的动力、毅力的源泉。德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现阶段的少年儿童对命令式的方式会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点启发我要让学生对家庭负责任看成是一件“我要做的事”、“我愿做的事”。为此,我校组织学生开展“厨艺大比拼”、“拼盘大赛”等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他们的做事能力,然后引导学生由活动本身的兴趣迁移到对家人、家事关心的“乐趣”,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家情感,引发了学生的家庭责任行为。

  四、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从行为上加以巩固

  行为教育的原理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构建主要通过实践行为来完成。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践,需要从行为上加以不断地巩固。

  1.要从平时做起。从平时做起,就是要从家中最经常的事做起。如我校开展的“小鬼当家”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记家庭日记帐,了解家中一天的收入和支出,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家中的每一件事,做家庭的小主人。有一位学生在他的体验日记中写道:“当奶奶看到我用‘当家’一月好不容易节约下来的100元为她买来生日蛋糕时,喜得热泪盈眶。而我也深深地感到家的温暖。”这一切都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做家长的辛苦和尽职的快乐。

  2.要在困难时表现。每个家庭难免会遇到困难,发生一些令人忧愁的事。这正是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的绝好时机。我们通过家长会要求家长敞开心扉,向学生讲一讲家长的苦恼、家事的烦琐、工作的困惑,使学生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然后组织讨论:家里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教育学生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主动为家庭承担责任。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4

  引导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教学目标:透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家长明确培养孩子的实践潜力是家庭教育不可推卸的职责;掌握引起孩子在实践中成长的资料和方法。教学重点:

  1、引导孩子参与实践的重要好处。

  2、引导孩子参与实践的资料和方法。

  3、家长引导孩子进行实践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是要培养孩子的实践潜力,这是当前校园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家庭教育不可推卸的职责。说到实践,我们都不陌生。古往今来,关于实践的名言可真不少。例如: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江泽民总书记也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在实践中成长呢?

  二、交流讨论:

  1、引导孩子参与实践的重要好处是什么?

  2、引导孩子参与实践的资料和方法有哪些?

  3、引导孩子进行实践需要注意什么?

  三、归纳总结交流信息。

  1、引导孩子参与实践的重要好处体此刻:

  ①在实践中让孩子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而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人从呱呱坠地到逐渐长大,最终都要离开温暖的家去独立自主的生活,就像小鸟最终要飞向属于自己的蓝天。那么,实践活动能够让孩子的羽翼早日丰满起来,更有力更安全地飞出去,飞得更高更远。

  ②在实践中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材,除了个人潜力之外,还有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因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例如:如果让孩子和自己一齐上一天班,他可能会感受到父母的艰辛;让孩子给爷爷奶奶端茶送水,他可能会更懂得孝敬长辈。

  ③在实践中让孩子把知识学活,提高孩子运用知识的潜力。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齐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潜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当前,我国尖端人才比较缺乏,杨振宁先生这句话提示了深层次的原因。孩子学习了一些书本知识,如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何把书本知识转成有用的东西,并能加以运用,使孩子真正掌握知识构成潜力,还是要让孩子参与到实践这个课堂中来。让孩子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把知识学活用活。

  ④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各种潜力。

  2、实践的资料很多,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的活动:

  ①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包含十分丰富的资料,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引导孩子在社区中参加各种公益劳动;(2)带领孩子参观各种纪念馆;

  (3)指导孩子作社会调查;(4)结合全民活动参与各种实践。

  ②引导孩子参与劳动实践:让孩子多参加家务劳动、校园公益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

  ③引导孩子参与生活实践:生活实践包括衣食住行有关的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参与人际交往等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

  ④引导孩子参与学习实践.

  新课程改革与实施也更使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孩子的学习实践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家长应当支持孩子参加校园的各类征文,演讲比赛、研究性学习;为孩子购买图书、订阅报刊;陪孩子下棋、手工制作、绘画、写作等等。

  四、家长引导孩子进行实践要发挥的主导作用:

  (1)要为孩子创设实践的空间,使也孩子有用武之地。

  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花必须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必须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一天要花必须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状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花必须时间和孩子玩耍。不必须要在空闲时,你在做家务时也能够和孩子玩“猜谜语”等游戏,这样既不影响你做家务,又让孩子在快乐中积累了词汇,岂不一举两得?和孩子一齐外出。带孩子一同去外面散步,上街购物,去公园赏景,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参观、旅游,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和孩子一齐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相互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潜力。

  (2)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使它更有吸引力、趣味性。

  家长可采用以下方法:

  A、设置悬念,激发欲望。B、巧妙设计,寓教于乐。C、形式多样,及时鼓励。

  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结合实例)

  D、因势利导、追求实效。

  (3)要在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举实例说明)

  五、小结。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孩子们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孩子自主的创造性展开学习活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让每们家长掌握好教育孩子的方略,把握住教育孩子的良机,同孩子一齐成长。让您的孩子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人生,成功的人生。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5

  教学内容: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家长深刻领会责任心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

  3、学习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好。今天,共同来探讨——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家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长辈对孩子关心倍致、疼爱有加,可是孩子吃东西时就忘了他们;长辈生病了,孩子却只顾自己玩耍,不去关心他们,有的甚至还吵着要求大人陪他玩。孩子报喜不报犹,在与别人产生矛盾时,先说别人的原因。

  在学校,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学生不负责任的事情。如:忘了带学习用品,作业没做完就去玩了;打扫卫生,扫把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笔、书本摊一桌子,抽屉塞得连书包都放不下等。甚至连语文、数学书也常有人忘带。每当老师帮助教育时,学生们都是一个理由“忘了”。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学生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没有被培养起责任心。

  可见,当前小学生表现出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责任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学会负责”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我们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孩子责任心缺乏原因分析。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可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龄自动出现。责任感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下才能慢慢觉得的。造成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

  我们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致使孩子没有机会独立做本该由他们负责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比如:孩子迟到了,家长解释迟到的原因是自己睡过了头,不愿孩子;学生完不成作业,有家长就打电话或者让学生带纸条解释完不成任务的原因,自己承担责任。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衣服从来就没有自己洗过,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玩过的玩具随手就扔,被子要让妈妈代叠,洗脚要让妈妈打好温水,写作业要让妈妈给念题目,上学时书包也要让妈妈给背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如果小学生想帮家长干点什么,家长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就行了。父母对回报有错误的想法,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渐渐地孩子认为什么事都有与他们无关,唯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只要书读得好,成绩好什么事都好说,否则——。因此,他们变得“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别人,不懂得爱别人,不再“多管闲事”,以至于长大后,孩子们变得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周边的人为他们付出的再多,在他们的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说实在话,家长替小学生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小学生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负责,如何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父母是孩子终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缺乏责任心,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其抱怨,不如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孩子的责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耐心引导。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大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事业的基础,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良好的责任心不是一时一刻的事,不是成人后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2、让小学生明白有责任心的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我们知道: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会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地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所以,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应该承担以下责任:

  (一)对自己负责。

  1、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自觉认真完成作业,并主动复习功课和预习新课,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健康是学习、成长、生活的基础,要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作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不做危险的事。

  3、对自己的意志、品格负责。

  做一个诚实、活泼、合群、谦虚、正直、宽厚、勇敢、自强、自信、自律、不任性、有同情心的人;不怕困难,主动参与有一定难度的磨砺;能恰当地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遇事不过分紧张,能自我调适情绪;具有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

  4、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学会自理、自立,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琐事无须他人督促,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5、对自己的时间负责。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在属于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把时间尽可能用在对知识的求索上,不要虚度光阴。

  (二)对他人负责。

  1、礼貌待人,宽容大度,知恩图报,说话文明,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诚实不说谎话,做事有始有终,不斤斤计较,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3、懂得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乐善好施,不歧视弱是群体,能伸出热忱的手帮助他人,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三)对学校负责。

  1、知道自己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形象,以学校为容,为学校争光。

  2、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劳动,勇于承担学校、老师教给的各项任务,并负责到底,做好老师的小助手,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3、在学校穿校服,举止文明,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积极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四)对家庭负责。

  1、知道父母的生日,孝敬长辈,关心父母,热爱家庭每一个成员,主动和父母沟通,多听父母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不辜负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

  2、作为家庭的成员要分担家庭的各种苦与甜,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了解长辈的辛苦、劳累,有一颗感恩的心,主动帮忙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培养。

  (五)对社会负责。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争做“五好”小公民。

  2、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一颗热爱、关心社会的心。

  3、树立少先队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懂得“没有国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这个道理。

  3、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途径: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给孩子理智的爱。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手或许很笨,他的动作或许很不麻利,他做事情时或许会经常出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他就不是孩子了。家长在让孩子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能够容忍孩子的不完美,决不能因为孩子床铺叠的不整齐、收拾书桌不够利落、袜子没有洗干净、清扫地面丢三拉四而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这里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过程,是孩子通过做事所得到的对“责任”的一种宝贵心里体验,只有这样的心里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6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7

  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教学目的要求:

  1、在“三理”教育的宣传和实施中,引导家长们明白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2、帮忙家长学会怎样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怎样从认识上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职责感。”因此,培养学生的职责感好处重大。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有资料显示,在家庭生活中62%的家长包揽了许多本就应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情,59%的学生不愿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73%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职责感。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变观,必然将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家庭职责感是社会职责感的基础,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论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还是从整个人类的未来着眼,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势在必行,时不可待!

  一、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校园,是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奋斗的港湾,而父母则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就需要所有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不断增强家校联合的力度。校园就应结合实际状况透过开家长会、开办家长校园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家庭职责感的好处所在,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同时,还要以家庭为阵地开展了多种体验活动,来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结合校园培养学生孝心规则,还应大力开展了“当好小家,管好大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父母一日工作生活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一个小“岗位”,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主角,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状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或者跟父母上一天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生活自理。从而更尊敬长辈,尊重父母,培养了“我爱我家”的家庭职责感。

  二、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从认识上加以引导

  学生的家庭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孩子没有家庭职责感,是因为他们对家庭职责感缺乏认识,不明白自己应承担什么家庭义务。作为教师,我们就应用心引导学生经常想一想、说一说“父母辛劳的一天”,体会父母的艰辛,想一想:我应为家里做些什么?已经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增强学生的职责意识,引发学生的家庭职责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从情感上加以激发

  学生的家庭职责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是人行动的动力、毅力的源泉。德育心理学研究证明:现阶段的少年儿童对命令式的方式会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点启发我要让学生对家庭负职责看成是一件“我要做的事”、“我愿做的事”。为此,我校组织学生开展“厨艺大比拼”、“拼盘大赛”等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他们的做事潜力,然后引导学生由活动本身的兴趣迁移到对家人、家事关心的“乐趣”,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家情感,引发了学生的家庭职责行为。

  四、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从行为上加以巩固

  行为教育的原理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构建主要透过实践行为来完成。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践,需要从行为上加以不断地巩固。

  1.要从平时做起。从平时做起,就是要从家中最经常的事做起。如我校开展的“小鬼当家”活动,要求学生每一天记家庭日记帐,了解家中一天的收入和支出,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家中的每一件事,做家庭的小主人。有一位学生在他的体验日记中写道:“当奶奶看到我用‘当家’一月好不容易节约下来的100元为她买来生日蛋糕时,喜得热泪盈眶。而我也深深地感到家的温暖”这一切都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做家长的辛苦和尽职的快乐。

  2.要在困难时表现。每个家庭难免会遇到困难,发生一些令人忧愁的事。这正是培养学生家庭职责感的绝好时机。我们透过家长会要求家长敞开心扉,向学生讲一讲家长的苦恼、家事的烦琐、工作的困惑,使学生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然后组织讨论:家里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应怎样办?教育学生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主动为家庭承担职责。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gaokao/638381/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7篇 幼儿园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