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理科怎么分_文理科是怎么一步步“分家”的呢?
在理科生的眼里,学文科的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在文科生的眼里,理科生提供了一大波两性之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的烂尾故事素材。这一切都源于中学时代的文理分科。那文理科是怎么一步步“分家”的呢?
一、19世纪中期之前文科文化占主流
本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没有分类,更没有理工科这样的概念。但随着人类知识和科技的进步,自然科学逐渐从一团混沌的学问里分离出来,不再居于人文学问的包裹之中。这个迹象从一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了。工业革命的到来让自然科学不断发展。1830年代,“科学家”一词被发明了,用来和“艺术家”区分。
这个词的发明者,当然是一群科学家们。他们开始宣示自己的专业领域跟那些传统的文学文化,也就是文科,有所不同,而当时,占主流的文科文化并没有对这一崛起的自然科学领域予以足够重视。
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中期,包括历史、文学、语言学和哲学在内的人文科学,在社会上都是占上风的。在牛津和剑桥这样的学校,学科的领域主要由古典文学、数学和神学组成。
二、1847年耶鲁大学组建专门的应用化学学院
这所学院里的3年制课程主要集中在化学、工程和独立研究领域,它在美国提供最优秀的自然科学教育。这所学院里的学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是跟耶鲁的其他学生分开的,这两个群体之间也不怎么来往。
从那以后,关于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有没有必要上文科课程的问题,一直都处于争论之中。随着科技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的中心,科技从道德、美学、政治等领域中分割出去,在许多人眼里看来,这给这个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麻烦。这种割裂同时造成文科生和理科生在知识上的贫瘠——就盯着眼前这点事儿,其他领域一无所知。
人文和自然科学逐渐陷入相互隔绝的状态。比如,物理学与哲学的良性沟通,在20世纪下半页开始隔绝。而在此之前,许多物理学家本身非常注重哲学方面的思考,比如,麦斯威尔和玻尔兹曼,在他们的研究中,哲学方面的思维活动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法国马赛大学的物理学家卡洛·罗威利曾说,20世纪上半页的科学家太厉害了,爱因斯坦和海森堡和迪拉克等人提出相对论和量子论,并做了所有牵涉哲学思考上的思维工作。于是20世纪的下半段,物理学就变成了应用前人精彩绝伦的理论——当你想要应用这些理论的时候,只是应用而已,你无须再进行那些关乎哲学的思维上的活动。
三、经济学也不跟文科一起混了
从人文社科中脱离出来的学科还包括经济学。从亚里士多德到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再到20世纪中期那些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们,他们都认为除非商业活动和商业思想植根于人文,否则一个社会不会长久兴盛,而一个受过良好人文教育的人才能创造财富。在亚当·斯密死后的200多年里,道德伦理作为经济学本身的人文属性,逐渐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当做影响其“科学”性的绊脚石——经济学中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总在不断角力。
过去50年中经济学最大的变革不单是从一个学科转变成一门更加量化的科学,而且商科也完全从人文学中分割出来。经济学教育不再让学生把人看成一个个由宗教、文化和社会因素塑造成的道德主体,而是把人看成单一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即便行为心理学对这种理论提出挑战,人不是总那么理性的,但它给出的心理学解释中也没有深入涉及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文理科互相看不顺眼的时期
英国学者查尔斯·帕希·斯诺(C.P.Snow)1959年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讲,首次深刻提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歧和冲突,并指出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化,一方是文学知识分子,一方是科学家,犹以物理学家最有代表性。
由于教育背景、知识背景、历史传统、哲学倾向和工作方式的诸多不同,两个文化群体即科学家群体和人文学者群体之间相互不理解、不交往。久而久之,或者大家老死不相往来,相安无事,或者相互瞧不起、相互攻击,导致了“文学知识分子嘲笑科学家没读过莎士比亚、科学家嘲笑文学知识分子不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化危机。
五、中国文理分科之路
20世纪初,清朝政府派人出国考察,效仿法国和德国的教育模式,实行了“文实分科”,也是最早的文理分科。所谓“文科”包括历史、文学、外语、地理等等,“实科”包括算学、物理、博物等等。当然,当时的文科生也和现在一样要学实科的知识,实科亦然。
社会上对于“文实分科”的争议也一直很大,包括分科会使学生的普通学识欠缺,从而违背了中学宗旨,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选择不慎,一误终身”的局面。在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努力下,民国政府在1912年取消了中学文理分科,实行通识教育。
1922年,中学教育从过去的“四年”变成了和现在一样的“六年”,学生需要在高中选择是普普通通读书,还是学点技术方便就业,有点类似现在的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普通高中的文理分科经历了几次反复,在1949年建国前,高中最终还是取消了文理分科。
新中国成立后,人才的缺乏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在高等教育中引进苏联的“专业化”模式。中国对苏联模式的学习,最早是50年代对高校进行大合并,将同类专业院校合并为专业学院,设立了一大批工科院校,使教育体制适应计划经济,为工业化培养人才。虽然此时高中并没有实行具体的文理分科,但大学的专业细化得很严重,实行文理分校,科类单一,行业性非常强。不同以往,工业化的社会让理科生变成了香饽饽。
中学文理分科是在文革结束后,高考恢复后为了培养不同类别的人才,才再次分文理科考试,高中教育为了迎合高考,自然也变成了文理分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成了当时的流行语,中学的文理科,一度成为“成绩不好”和“成绩好”的标志。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人文学科在创造财富的能力上无法和理工科相比,又不能为星辰大海造航母,所以在一般人眼中地位越来越低,也是自然的了。
责编/王睿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gaokao/375011/
专升本文理科怎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