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备战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全程讲与练之一:命题走向分析

[2014年高考作文范文]备战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全程讲与练之一:命题走向分析

  作者:佚名

  命题走向:人文性、自然性、科学性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回避时代热点,淡化道德训诫,更加侧重于人文性、自然性和科学性。更多的题目可能采自常规性的人文观、自然观以及科学视野、科学精神等,将内容拓宽到文化辨析、身心体验、个人审视、生命和环境关注乃至历史评说、科技认知、艺文感受和审美体味等领域。

  从命题本身而言,随着十几个自主命题省市的相互推动,题型将更加丰富多样,话题作文可能减少,且鉴于这种作文所导致的宿构、套写和过于自由等负面作用,将在开放中有所约束,在灵活中有所规范。另外,题目给出的思想预置,可能会更加模糊,提供可以多角度解读的宽泛选项。从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来看,考生可从哪些方面进行应试复习,提高作文成绩?我们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分析可以看出:

  从题型的发展趋势看,话题作文已渐渐淡出。材料作文与旧材料作文相比,开放性大了。主要就是选取来自生活的事实材料,真实具体的材料比抽象标题更容易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丰富的材料内容中蕴藏着含义的多解性,这有利于促进考生构思立意的多元化。

  从写作内容看,命题的导向一是日益重视让考生面对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写体验、体悟,2011年多数试卷涉及生活中的真实现象。二是重视考生思辨能力与对哲理现象的体验、体悟,如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和辽宁卷(“关于苹果的现象”)。这样有利于引导师生树立写作是为了交流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改变考生片面追求文笔,“学生腔”“文艺腔”严重的倾向。

  鉴于此我们建议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应试复习:

  1.要多关注社会生活现象,养成对生活现象体验、思考、认识的好习惯。

  2.要多做审题和写作思路的训练,拿到一个作文题,要能从几个角度来构思。

  3.在复习中要把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中材料的积累、观点的启示、情感的熏陶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一、命题作文审题与立意

  (一)、近年高考命题作文分析:

  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愿景湖南卷:谈意气(定体:议论文)辽宁卷:肩膀(诗歌除外)江苏卷:人与路(诗歌除外)北京卷:北京的符号

  2.2007年各地命题作文

  四川:一步与一生

  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福建卷:季节

  湖南卷:诗意地生活

  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嘴边

  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辽宁卷:我能

  江苏卷:怀想天空

  3.2008年各地命题作文

  上海卷:他们

  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

  天津卷:人之常情

  浙江卷:触摸城市、感受乡村

  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

  江苏卷:好奇心

  4.2009年各地命题作文

  北京卷: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湖南卷:踮起脚尖

  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四川卷:熟悉

  山东卷:见证

  天津卷:我说九零后

  湖北卷:站在____门口

  江苏卷:品味时尚

  重庆卷:我与故事

  5.2010年各地命题作文

  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广东卷:与你为邻

  江苏卷:绿色生活

  湖南卷:早

  江西卷:找回童年

  浙江卷:角色转化之间

  宁夏卷:诚信善良

  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

  上海卷:难题

  2013年天津卷: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湖北卷|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

  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肩膀》《他们》《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带着感动出发》。

  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如:《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等等。

  2、材料式命题08年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

  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十一类型: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勤能补拙》等。

  2、概念型。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如《说习惯》。《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等。

  3、关系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个人和集体》、《人格与国格》、《天才?勤奋?条件》、《人与路》。

  4、对比型。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如《自卑与自负》、《失败和成功》、《电脑和人脑》、《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

  5、比喻型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如《清流与活源》、《科学家和春蚕》、《赏花?育花?护花》等。

  6、象征型。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

  7、评议型。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如《鲁迅的精神》、《论雷峰塔的倒掉》、《评"仓廪实而知礼节"》、《北京的符号》等。

  8引申型。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如《从"萧何追韩信"谈起》,《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箱的联想》、以“说‘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以《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肩膀》等。

  9、考证型。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要求查核并发表议论。如《"一言堂"小考》、《赌博的由来》。《"下笔如有神"新解》等。

  10、感想型。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要求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如《读〈拿来主义〉有感》、《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

  11、批驳型。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意在批驳。如《"知识越多越反动"吗?》、《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

  (二)审题的具体任务,

  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

  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3:明确立意;

  4:确定文章的体裁。

[NextPage]

  (三)命题作文审题思路:

  1、认真研读提示语,善于捕捉审题信息。

  (1)打开写作思路,拓展写作范围。(2)展开联想,挖掘文题内涵,明确文题含义。

  2、分析文题结构,把握写作重点。

  标题以偏正、并列或动宾等结构形式出现,如“诗意地生活”“好奇心”“人之常情”等。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中心词的限制,在审题时要抓题眼,即抓中心词,以明确写作方向。

  动宾《谈名人效应》介宾《在我记忆的深处》偏正《难忘的一件小事》并列《主见与偏见》主谓《豁达的人不需要“面子”》独词《追求》

  (四)命题作文审题方法指导:

  探究寓意法以问领想法增补信息法

  化意为象法明确重心法一分为二法

  1: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挖掘寓意法”就是挖掘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

  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

  (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例:题目:07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审题指导:“怀想天空”,“怀想”的意思是怀念、思念、想念、渴望,而“天空”这个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则十分丰富,可以从天空本身具有的特点引发开去,从而去联系生活实际,打开思路,再来很好地构思立意。

  “天空”有博大宽广、包孕一切、包容万物、无论你到哪里它都在你身旁的特点,它多像自己的父母,我们完全可以从真切怀想父母这一角度去写作。

  “天空”高远深邃,令人神往,象征自己的理想的王国,可以从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角度立意。

  “天空”中有无数星球,特别是夜晚,群星灿烂,而历史的星河中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亦如群星一样照彻天宇,可以从怀想伟人的角度立意。

  “天空”广阔无际,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它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象征,可以从渴望自由的角度立意。

  “天空”多姿多彩,朝阳、白云、烈日、乌云、月亮等都可以点缀它的生活,是否可以从天空永远笑对一切风云变幻角度来立意构思?

  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又如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类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2: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加内涵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例2008浙江卷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审题指导:第一步,找出隐含的中心词。触摸都市的什么?感受乡村的什么?

  这里的“什么”,才是要触摸、感受的内容,也就是要找的题眼。

  第二步,明确限制。是谁触摸或感受?你、我、大家都在可写之列。

  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类题训练2008年高考作文(湖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3: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

  1.偏正结构“题眼”往往是在限制或修饰上。即正部是写作的内容,偏部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好奇)心[绿色]生活(绿色)生活

  2.动宾短语、介宾短语做题目,题眼往往是动词或介词。《遥望星空》、《面对大海》

  3.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即主语是写作的对象,而谓语动词是文章的重心。《我想握住你的手》

  4.并列结构重点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人与路过程与结果走与停

  5、以单个词命题的作文,注意类别,区别对待。《父辈》、《责任》、《肩膀》、《季节》《愿景》

  例: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地”字。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诗意”指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

  “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1、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是一种诗意。2、享受现有的、平凡的生活也是一种诗意。3、不甘平庸,轰轰烈烈的追求也是一种诗意。4、陶醉于美好的自然,身心愉悦是一种诗意

  类题训练:“世界因你而精彩”。

  审题指导:本题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的重心呢?

  句子的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

  4: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2008重庆卷《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指导:“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

  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

  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类题训练: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

  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

  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

  怎样走出这个圈子?

  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

  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

  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5: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例:2006年湖南卷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方法点拨: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

  1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2、勇斗歹徒是意气。

  3、苏武牧羊是意气。4、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

  类题训练题目:请以“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化意为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化意为象法”采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

  6: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例:以“弯曲”为题。

  审题指导:怎样对“弯曲”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既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

  能想到哪两方面?

  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

  类题训练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小结: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提示语、解说语、要求一个也不能少二、命题作文的立意:万紫千红总是春

  审题明确后,接下来的艰巨任务便是确定文章的主旨,以便为后文的选择材料、组织语言等工作顺利铺平道路。立意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集中,在此基础上力求新颖、深刻。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学生进行立意训练:

  1、凝眸细观,捕捉身边的风景

  我常常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平时注意积累耐人寻味的精彩瞬间,因此大多孩子写作时能够从生活积累中发掘出符合题意的写作素材。如在“风景”话题的写作训练中,有学生以《像雾像雨又像风》为题描绘了自己生活中一道美丽风景——勤劳能干、热心助人又富有浪漫气息的母亲,深情赞美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读来趣味十足,感染力很强。同学们都抓住了话题“风景”的“美”的内涵,笔下的风景可谓精彩纷呈:诲人不倦的可敬园丁;个性十足的“同桌的你”;热心的小区管理员……当然,我提醒他们:刻苦求学追求向上的“你”更是一道不可替代的风景!教育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写出生活中的精彩,不失为一条保证立意准确集中的便捷途径。

  2、将耳朵唤醒,倾听时代的风铃

  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时代风云,认识写作与时代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写出时代感强的佳作来。同样是“风景”话题,引导学生结合当下较热的焦点、热点问题,以汶川地震为线索,选择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选择不同角度来立意:可以赞美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人民共呼吸的公仆精神;也可以歌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还可以为灾区人民勇敢坚强、乐观面对困境的艰苦奋斗精神而歌唱……有一个同学还以今年去世的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为模特,赞美中华儿女献身祖国建设的赤子之情。“我的地盘听我的”的周杰伦、热心公益事业武打明星成龙等名人也走进了孩子们的作品。这样的文章,我想其立意已经跳出了狭小的生活空间,突显出作者不凡的见解与思想深度,充分体现了文章立意的大气与深刻,怎能不引人青目?

  3、调动阅读积累,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而读书积累恰恰也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写作思路,利用好阅读积累可以使文章立意别开生面,显出一种独特的新颖与别致来。在“风景”话题写作训练中,我们引导学生翻开手中的阅读笔记、打开情感的闸门。打开思路后,诸多熟悉的身影闯进了我们的视野: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鲁迅先生、勇于反躬自省的巴金先生、晚年敢于告别贵族生活的托尔斯泰、一生不幸却追求美好生活的童话王子安徒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个性鲜明的文学人物也在孩子们的作文里闪亮登场:忠诚革命事业勇于自我牺牲的无名战士、热爱生命挑战极限的鲁滨孙、追求人格平等追求自由生活的简.爱……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人物的偏爱与熟悉程度,或择其一位细细品来,或多位并举挥洒自如,阅读名著让他们尝到了从容写作的甜头,皆喜上眉梢。

  小结:审题不明,就会使文章失去前进的正确方向,如人之迷途;立意不明,作品便如“断线之珠,无梁之屋”。因此二者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必须予以强化,方能使学生的写作状态走进柳暗花明之境

  作文训练2012江苏高考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解题指导:本体用以下方法

  以问领想法:题目很大,需要落地:忧什么?爱什么?为什么这个题目把“忧”放在了前面,把“爱”放在后面?由“忧”及“爱”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能够作用于哪些方面?除了比较容易想到的“忧国忧民”到“爱国主义”之外,“忧”到“爱”是否也是一种感情认知的通式?值得注意的是忧与爱的对象必须一致。

  明确重心法:这是个并列结构的题目,并列结构重点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忧与爱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因果关系,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忧”与“爱”,必须统筹兼顾,“忧”中要有“爱”,“爱”中又要有“忧”,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两者在篇幅上完全可以有主次之分,重点最好放在“忧”上。

  化意为象法:

  忧与爱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们可以联想古今中外具体可感的人物。如忧而被疑忧而被谤忧而被黜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忧于内而愤于外鲁迅;带着棺材保钓的香港人士;到为儿前途三迁居室的倪氏;再到许许多多为百姓奔走呐喊的“社会良心”们。

  二、审题步骤及技巧

  (一)独词标题审题步骤:

  首先,审清词义,弄清内涵外延。

  如“习惯”指的是“长期形成或逐渐适应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从范畴上讲,大到一个国家、民族的风尚习俗。小到某个人的长期爱好和固定行为都是习惯。从性质上讲,有好习惯、中性习惯和坏习惯之分。从时间上讲,有老习惯和新习惯之分。

[NextPage]

  其次,明确范围,锁定题眼。

  在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词语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这样就可以大而化小、虚而化实。

  例如命题作文06年辽宁卷《肩膀》、08年上海卷《他们》、10年湖南卷《早》

  1.在“肩膀”前加限制词。谁的肩膀?可以是自己的,亲人的,朋友的,长辈的,这是实指的肩膀;可以是牛顿所说的“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巨人肩膀”,是李大创所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铁肩”,这是比喻的肩膀。

  2.在“肩膀”后加限制词。

  肩膀担什么?承诺和责任。

  自己的肩膀担什么?是家庭、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

  亲人、朋友及爱人的肩膀担什么?依赖、托付、温馨、爱情;

  “巨人的肩膀”担什么?谋福利于苍生。

  审清了以上两个问题,即“谁的肩膀”、“肩膀担什么”,就是抓准了题眼,立意的范围和重点就明确了起来。

  审题思考:

  1.08年上海:他们

  “他们”这一词语,存在着巨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就数量来说,可指很多人,也可仅指两个人(如自己的父母);就生活空间来说,可指身边的人,也可指远方的人(如汶川灾民、非洲黑人);就时代来说,可指现实中的人,也可指过去或历史上的人物(如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们),还可指子孙后代(被当今透支能源而面临生存危机的未来人类);就文化文明来说,可指城市人(如服务员、啃老族)或乡村人(如失学儿童、留守老人),也可指欧洲中心主义者(如傲慢的法国人)或稀有族群中的土人(如印第安人)。

  2.10年湖南:早

  从审题上看,什么是“早”,“早”的内涵是什么?我们所有考生应该很容易能想到“早”第一个含义是“太阳出来的时候”,另一个稍微难想到,是“时间靠前,在一个时间之前”。而“早”这个题目属于课堂上归纳的“单词型”题目。“单词型”题目的特点是含义丰富、外延空间大,所以要想确定一个恰当的考生能牢牢把握的切入点我们只需要采用短语法和造句法来把这个题目的外延收敛、缩小,确保能够从一个小的切入口来行文。例如:短语类型的“早晨”“早上的阳光”“早晚的事”“早间新闻”“趁早”“早安”“赶早”等等;句子类型的“出名要趁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上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早一点”“早一点是一种生活态度”“早一点做好准备”“道一声:早”“早一点长大”等等,这样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中心思想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身掌握的素材库的内容和自己最想说的话而确定下来。

  同时,“早”这个题目只要根据“高考作文主题四分法”,很容易判断出其主题是关于人生的:每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不就是要趁早吗?早一点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正是完满人生吗?从反面角度来看,人生有很多遗憾,为什么不能早一点发现和弥补呢?关于生活画面的:哪一位考生没有看到过早上磅礴而起的朝阳呢?哪一位考生没有自己抱怨说过“这个题目我早一点想到就好了”呢?哪一位考生没有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早晨起来轻声道一声“早”呢?其实这些东西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过和交流过的内容。

  (二)短语式标题审题方法:

  有些标题是以短语形式出现,如“谈意气”“郑州的符号”“留给明天”等。这类标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短语之间的关系:主谓式(我能)、动宾式(爱上挫折)、偏正式(爸爸的口头禅)、并列式(人与路)等等。有效方法是:抓题眼,明限制。

  10江苏:绿色生活

  10江西:找回童年

  09湖南:踮起脚尖

  抓题眼,明限制。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中心词的限制。必须抓牢题眼,

  明确命题的限制性。例如《留给明天》

  第一步是挖题眼。“留”即留传、留存,只是一个动作过程,没有表达出具体内容,不是;“明天”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显然也不是。到此自然会发问,留什么给明天?这里的“什么”才是要留给明天的东西,才是该文题的隐性题眼。

  第二步是明确限制。“谁留”?可以是“我”留,国家留,民族留;可以是古人留给今人,今人留给后人。文题中时间概念“明天”,必然又隐含着“今天”。

  审题立意:绿色生活

  1.可以写环保,面对当今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我们要提倡过一种低碳的绿色生活。

  2.通过写乡村宁静自然静谧的田园生活,化大为小,仔细刻画乡土人情,写出充满乡间气息的古朴的自然风光,激起人们对乡间绿色生活的回归的欲望,那将会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如果更妙趣一点,就抓住“吃”等日常生活来写,写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吃”上也越来越讲究了,越来越精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什么都吃,而身体疾病也越来越多,因而提倡一种绿色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4.将“绿色”看作喻体,“绿色生活”就是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绿色生活”喻指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面对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人心浮躁,感到前途迷茫,自杀、他杀的事件层出不穷,如“富士康十二跳”、前期校园恶性事件等,贪污、暴力、色情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如重庆打黑中落马的文强、北京的“天上人间”的覆灭等。对此呼唤人们过一种没有世俗污染的自然的生活,崇尚生活的本真,享受人间的真情真爱的“绿色生活”。这样的立意就更高远,必能引起阅卷老师的青睐。

  审题: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是人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平常用而又平常的动作。“踮起脚尖”能做什么?最直接的作用是能克服一定的视线障碍,让人看到更宽更远的地方;能摘到正常站着而不能摘到的果实;能借此攀上一个高一级的台阶!当然,“踮起脚尖”可以理解为“人的一种力所能及的努力”。人的许多成功都在于“力所能及的努力”。这“踮起脚尖”也是学生学习时摘到桃子的那“跳一跳”!“泰山不避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避细流,故能成其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不期望所有年轻人均一次“挟泰山以超北海”,但我们希望所有年轻人通过无数次的“力所能及的努力”成就事业,攀上南天门,蹬上“玉皇顶”!

  这“踮起脚尖”价值导向功能突出,又不乏一点含蓄,寓哲理于举手投足,以小见大。也许有人不以为然:这不有些故弄玄虚?价值引导何不直截了当?然而,如果说对于这样的念头也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推开说来,一切科学、人的思维就是多余的了!因为客观事物本来就是这样隐晦和含蓄。这一分含蓄,正是一种天然!

  小时候,我们为了看到更高的风景,常常踮起小小的脚尖,一双渴望的眼睛痴痴地望向远处。脚尖提升了我们的高度,让我们的眼光延伸到了更远、更深的地方,于是我们收获了满足、快乐、梦想和一切的期待。我们不是巨人,所以我们的眼睛会被峰峦遮掩,而看不到行进的路;我们没有明察秋毫的智慧,所以我们的眼睛会被一些事物误导,而导致错误的判断;梦想的果实,也总不会在伸手可触的地方……那么你是否想过,只要踮起脚尖,稍稍地抬起我们的头,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或蜿蜒,或宽窄,或陡峭……提前做好行进的准备,而不至于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最终顺利到达远方;我们亦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至于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我们还能发现,脚尖提升后我们离梦想又近了,“星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

  (三)句子式标题。

  句子式标题是以一个句子形式命题。这个句子或直接就是一个观点,或隐寓一个观点。这标题其实就是题旨,如“今年花胜去年红”、“我想握住你的手”、“一枝一叶一世界”、“近墨者未必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对论点行文题,只须举例证明论点即可;对隐寓性文体,则须把寓意转化为对应的观点。准确审读题意重在抓住句子或句中关键词追问“为什么”。

  10天津:我生活的世界

  09天津:我说“九零后”

  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该文题是一个简洁明了的完整句子,主语谓语、宾语齐全,似乎审题难度不大,其实不然。

  其一,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因为“你”是“我”理想的寄托,是我倾诉的对象,你与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不谋而合;因为“你”给过“我”关爱、温暖、幸福、教育。

  其二,“我”是谁?是虚拟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其三,“你”是何人?“你”可以是父母、亲朋也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对“我”有影响的人。

  这样一追问,就明确了对象限制明确了握“你”手的原因,从而明确了题旨。

  (四)论题型标题

  该类命题提供的通常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压缩出来一个更小的论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论证。

  例如,《谈骨气》可压缩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选取用丰富新鲜生动的材料进行论证即可。

  (五)关系型标题

  凡是几个概念并列出现的题目,一般只要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搞清,也就把握住了文章表达的重点。如《独立与依靠》《过程和结果《荣与辱》等,常见关系有:

  1.对立统一关系(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

  2.是非取舍关系(有此无彼式)如:“向前看与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

  4.并列共存关系(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

  《一步与一生》(有此未必有彼式)

  提示:这是一个关系式的命题作文。这里“一步”是关键词,要阐明“一步”与‘’一生”的关系,写出这一步对人生的举足轻重,这一步对人生的关键作用。既然是关系式的作文,可以这样立意:

  1.条件式:只有走好第一步,才能有完美的人生。

  2.转折式:一步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完全左右人生,一步走错不要紧,不要一生错下去。

  3.因果式:因为走好了人生第一步,所以才有今天的灿烂辉煌。

  4.假设式:如果关键时刻一步走不好,就可能断送美好人生。

  如:

  10北京《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09重庆《我与故事》

  (六)寓意型标题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

  如《门》《路》《考场》。这类命题一定不要流于词语的表面意思,要充分挖掘题目的比喻意和象征色彩。“门”即“阻碍”,“路”为“途径”,“考场”无处不在。

  审题:

  1.肩膀

  “肩膀”是一道含有寓意的命题作文题,我们要去挖掘“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

  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

  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

  还可以在它前面添加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2.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怀想天空”,“怀想”的意思是怀念、思念、想念、渴望,而“天空”这个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则十分丰富,可以从天空本身具有的特点引发开去,从而去联系生活实际,打开思路,再来很好地构思立意。

  “天空”有博大宽广、包孕一切、包容万物、无论你到哪里它都在你身旁的特点,它多像自己的父母,我们完全可以从真切怀想父母这一角度去写作。

  “天空”高远深邃,令人神往,象征自己的理想的王国,可以从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角度立意。

  “天空”中有无数星球,特别是夜晚,群星灿烂,而历史的星河中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亦如群星一样照彻天宇,可以从怀想伟人的角度立意。

  “天空”广阔无际,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它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象征,可以从渴望自由的角度立意。

  “天空”多姿多彩,朝阳、白云、烈日、乌云、月亮等都可以点缀它的生活,是否可以从天空永远笑对一切风云变幻角度来立意构思?

  审题分析:

  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

  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

  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

  怎样走出这个圈子?

  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

  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

  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请以“花落春犹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落春犹在,执著不止。花落春犹在,精神永恒。

  花落春犹在,是逆境中的豁达。花落春犹在,是困难下的坦荡。

  花落春犹在,是对失败者的赞歌。花落春犹在,是对勇者的评价。花落春犹在,是对生命的诠释。

  名利之花凋零,本心之春犹在。生命之花陨落,理想之春犹存。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近几年,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不得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和考生的高度重视。譬如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以上所举的这些高考命题作文题让我们感到高考命题作文已经和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在这里,笔者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辽宁卷)

  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又如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NextPage]

  二、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湖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类题训练】

  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三、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典例精选】

  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类题训练】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四、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

  五、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化意为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化意为象法”采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

  六、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对“弯曲”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样正直。这样我们的思维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针对命题作文题,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基本点:(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见“探究寓意法”)双关义、特指义等。(2)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联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3)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除诗歌外)都可写,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文体。我们运用以上方法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当然,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远不止这六种,有待广大同仁进一步探讨,随着高考命题作文题的不断变化和出新,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采取应对之策,才能与“时”俱进。(来源:冠华作文网)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gaokao/215547/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 2014年重庆高考作文
  • 相关内容
  • 08-31 [法律专业排名]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如何自我救赎

    近年来,除了少数有钱有势的,大多数法律专业的学生就业是相当困难的,一般来讲,他们就这么几个去向,法院系统,律师,一般单位的法律顾问,法律专业老师。但要进法院都要考公务员,但现在考个专业解析

  • 08-31 高校大学生现状_广州高校大学生引爆开学经济:最青睐数码产品

    这几天,广州高校新生陆续开始报到,作为进入大学的首批90后,他们潜在的购买力不容小觑。作为追求独立、推崇时尚的群体,90后大学生们迅速加入“开学经济”的实力消费群。面对此商机,众商家热点关注

  • 08-31 【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约书亚树

    人们认为约书亚树地形是在1亿多年前形成,当时炙热的熔融液体从地球内部渗出,并在没流出地面之前冷却。当这里转变成沙漠气候以后,山洪暴发最终冲走了地表的泥土,让这些彼此堆积在一起的大石头暴露在外,地理博览

  • 08-31 [四川地震灾区发展情况]四川地震灾区清华大学30名新生赴京就学

    “我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有所突破!”已成为清华大学学生的袁定波,见面时略显羞涩,但谈及日后理想,口气却很“狂妄”。这个瘦瘦小小的朴实大男孩,来自青川县极重灾区普通农村家庭。那场天崩地裂的四川

  • 08-31 90后消费观与消费现状_90后新生消费观挺朴素 商家推出促销措施

    开学在即,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们开始在父母的陪伴下购置入学装备,并抓紧时间同学聚会。今年即将入学的新生绝大部分都是1989年、1990年出生,他们的消费观透出了90初新生的热点关注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