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提问策略研究运用提问策略提升地理课堂品位

【运用提问策略研究】运用提问策略提升地理课堂品位

  摘 要:重视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论述了问题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地理教师提问的策略探究。希望通过研究提问策略,来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品位。
  关键词:问题教学;教师提问;学生提问;教学品位

  过去,教学上一直倡导:一个好教师就应当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内容“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问,让学生提不出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知道,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一个连问题都提不出的人,又怎能有创造力。而创造力只能培养不能教。重视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一、问题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纽带,往往可以将师生间的教与学,情感和意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和谐信任的气氛中,采用问答式的双向语言交流方式,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增进感情。适时的设疑提问,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而疑难求解的心理状态又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疑问的积极思考,再条理分明地系统阐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难点和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各知识群之间的联系程度,个别学生认知差异和个性特点,都可以在提问的信息反馈中,及时、准确、双向、有效地得到检查,从而可以灵活地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
  我认为,问题教学可以分为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有人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一部《论语》不就是一部师生互相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记录吗?外国学者提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问题。当然应摒弃过去那种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应注意不要陷入教师一问到底,学生只管答,不思考的“满堂问”的教学方式。笔者曾听过一位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先是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个别回答,再由学生互相问答。最后教师问学生有没有问题了,学生回答没有了,一堂课才结束。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提的问题都照书提,回答时照书读。提的问题诸如:“什么是气候?”“我国有几种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什么?”等。看上去也是问题教学,有教师提问,有学生提问,而且形式多样。可是,听课结束后,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后来看到着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讲话,一语道破天机,“什么是‘学问’?是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教师提问应该是启发式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主动提出一个问题,比教师提出十个问题更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斯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二、地理教师提问策略探究
  1.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原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难易适中的问题,便于学生理解,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忧虑,有信心,有胆量思考地回答问题。要有一些富有创造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景。这类问题虽已提出,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需要学生自己去创设和补充。这种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
  2.清楚、详细、精确地表述问题,避免两可模糊提问

  地理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专一,可以适当追问,但不能无休止地问下去。提问也要遵循适度原则,不能使学生有挫折。问题的表述要清楚、准确,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回答问题的方向,而不是引起歧义,或者迷惑。因为表述清楚的提问能提高正确回答问题的几率。
  3.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非常想解决这一问题,而且也是学生此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简单提问一些学生没兴趣、不想回答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品位的。
  4.教师提问后要给学生合理的思考时间
  教师提问后,要根据问题的难易水平和具体情境,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后要迅速作出反应。等候学生回答的时间不宜过短,否则短时间内学生思考过于急促,造成思维草率,会降低发问效果。等待学生回答时,教师可用鼓励的眼神、恰当的手势等体态语言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5.教师提问时,适当运用转问、探问和追问的方式

  当第一个被提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困难,经鼓励或提示后依然不能进行下去的时候,或者教师想获得不同的见解时,可以转问其他同学。正确的转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要控制好次数。在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情况下,教师可将原问题重新措辞后提出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对学生继续探问。它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学起来更加容易。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可以再提一个问题,并就正确答案进行追问。通过追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启发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1.地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目的性
  地理教师的提问要有目的性,不能为问而问,流于形式。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提出疑问。教师要避免提太难的、无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失去思维的动力。课堂气氛沉闷,不要说激发学生提问了,连教师提问的目的也达不到。
  2.地理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提问
  我国的传统课堂上会出现两种学生,一种是从来不问;另一种是经常问,但不是问不到点子上,就是问一些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怪僻而纠缠不清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老师会马上批评,或是讥笑,或是显得不耐烦。这会导致学生再也不敢提问,甚至产生自卑和胆怯心理,进而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态度和蔼,肯定学生的提问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鼓励学生继续提问。
  3.地理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
  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被问,要想让他们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说:“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这样就会使课堂冷场。教师应该研究“激发”学生提问题的艺术,让学生真正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培养提问意识。
  4.教师要采取具体措施逼着学生提问
  要改变学生不主动提问的局面,开始时教师不妨“逼”学生提问。有压力就会有动力。每节课可以专门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看书、思考提问题。每人必须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可以写在纸上交给老师,也可以站起来提问。对提得好的及时表扬,慢慢的学生就习惯提问了。另外,可让学生设立问题卡片,将平时积累的问题记录在卡片上,集中后方便的时候请教老师。这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5.教师要多鼓励、表扬学生,使他们获得提问的勇气

  研究表明,教师多说肯定赞扬的话,对学生行为的改变具有巨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肯定可以使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敢于并勇于提问的勇气。
  问题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启发学生善于质疑,勇于提问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常言道“教无常法,教学有法”。如何运用好问题教学?教师如何提问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使我们的教育取得实效,真正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品位。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dili/338754/

  • 相关内容
  • 02-09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高考化学冲刺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已经颁布,从化学科目上看,大纲与2008年基本相同,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只是将“了解物质学科高考

  • 02-09 化学符号|化学复习"回归课本"才是正确选择

    有些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将课本束之高阁,仅仅依据复习资料做高强度的练习,这是一种误区。在每年的高考评卷中,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越是简单的试题,越容易失分,这就是脱离课本复习的后果。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纲学科高考

  • 02-09 [怎样复习最有效]化学怎样复习迎考

    一、认真阅读化学课本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学科高考

  • 02-09 高中文理分科何时取消_专家呼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工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任陈青云解析了3大弊端,呼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弊端1淡化基础教育功能陈青云介绍,对500多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认为高中教育新闻

  • 02-09 [高校体育]高校拒收六类疾病考生

    2009高考进行高招体检 高校拒收六类疾病考生 每年八成考生报考部分专业受限,视力不佳是主因3月1日至20日,2009年高考生将进行高招体检。外地借读返京考生将于6月10日至11教育新闻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